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約11%~94%有光敏感性,即患者在紫外線或某些食物的作用下,會出現皮疹甚至全身系統疾病的爆發。炎炎夏日總是伴隨着無處不在的日光照射,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病友來說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季節,如何做好正確的個人防護和管理對病情的穩定控制十分重要。
什麼是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可以侵犯全身多系統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簡單來說,就是患者體內產生了大量自身抗體,使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引起全身多臟器和組織受損。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每年新發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例至少10萬人,多見於20-40歲的育齡期女性。正確認識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治療,規範管理,大多數的患者都可以做到與“狼”共舞,化“蝶”為友,盡情享受自己的人生。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夏季如何保持病情穩定?
1、防曬
夏季紫外線強度大,對紫外線的防護就顯得尤為重要。盡量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的暴露,尤其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左右,這段時間光照較為強烈,應盡可能減少外出。需要外出時盡量減少皮膚的暴露面積,可打遮陽傘,戴遮陽帽,穿長袖襯衫和長褲等;同時使用有效的防曬霜。當然日光浴肯定是要禁止的。
2、不吃有增強光敏感作用的食物
光過敏的特性,導致狼瘡患者如果吃了具有增強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無花果、油菜、黃泥螺、香菜、香菇、芹菜等,可能會誘發皮疹甚至全身性反應。適當食用一些抗光敏感的食物,如富含維C的水果如番石榴、奇異果、草莓等。此外,富含維E的堅果類食品,也有增加抗氧化和清除傷害皮膚的自由基的功能。
3、注意補充維生素D
糖皮質激素是對抗紅斑狼瘡的有力武器,但同時它也會導致患者的骨密度和骨量下降、骨折風險增高,進而影響狼瘡患者的行動能力,導致患者戶外活動減少、陽光照射不足,人體合成維生素D減少。低維生素D水平與狼瘡患者器官總體損傷和終末期腎病風險增加相關。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預防狼瘡的嚴重併發症,預防血栓和心血管疾病。不能去戶外曬太陽,可以通過補充維生素D,注意多食用維生素D含量高的牛奶、雞蛋、動物肝臟、魚肝油、深海魚類等。
4、正確吹空調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多系統損害的全身性疾病,而關節損害就是最普遍症狀之一。關節炎最不喜歡“吹冷氣”,因為低溫環境會讓血液循環慢下來,使關節附近的肌肉僵硬。血液流速減緩後,關節的代謝產物和炎症因子容易鬱結在關節周圍,進而加重關節損傷。首先溫度上,最適宜人體的空調溫度是24°C~27°C,夜間空調不應低於24°C。其次,吹空調要注意避免空調出風口直接對準人體吹,出汗後、洗澡後、洗頭後也不要立即吹空調。最後,狼瘡患者在空調房內也要注意做好保暖,尤其是頸肩部、膝蓋和腹部。
5、及時就診
很多狼瘡患者的健康意識都很強,身體有不適也會及時去醫院檢查。不過,紅斑狼瘡的治療太過漫長,這期間不少患者有身體不適去了幾次醫院都沒發現問題,於是就不願再去了,這很容易讓復發鑽了空子。對於偶爾出現的身體不適,比如短時間內症狀就消失了,可以不要太慌張;如果不適頻繁發生,包括突然長時間的發燒、身上出現紅斑、脫髮、關節腫痛、心慌氣短等情況,尤其是病情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建議及時看專科醫生。
6、定期隨訪
紅斑狼瘡是慢性病,需要定期及時隨訪。隨訪時,醫生通過有無臨牀症狀、實驗室指標穩定情況、臨牀的評分(SLEDAI-2000評分、BILAG-2004評分或臟器受累評估、PGA評分),來判斷疾病處於活動期還是穩定期。如果少了隨訪這一步,醫生就無法準確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況和藥物副作用,從而不能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或方案,患者器官損傷的風險或不良反應也會增加。無論活動期還是穩定期,狼瘡患者都應遵醫囑定期隨訪。一般情況下,活動期隨訪時間為每月1次,穩定期為每3~6月1次,同時建議進行年度評估了解病情。
7、切忌自行調整用藥劑量
紅斑狼瘡需要長期服藥治療。服藥期間,醫生總會千叮萬囑患者要遵從醫囑用藥,但總被一些患者當成耳旁風——自我感覺病情“好轉”就減藥、停藥;自我感覺病情“加重”就增加藥物劑量。遵醫囑規範用藥治療,切不可自行增、減和停用藥物。即使是病情發生明顯的變化,也建議先到風溼免疫科門診,由醫生評估病情後,方可調整用藥。服藥過程中若有不適,建議及時反饋給專科醫生。
除了以上所述外,平常儘可能做到勞逸結合,保證睡眠,保持樂觀心態,積極向上,規律生活,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同時還要注意其他誘發因素,如不要染髮,少用化妝品,忌服避孕藥,不要接觸殺蟲劑和接種活疫苗。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腸道感染。保持房間通風等。
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風溼內科 白明欣 劉燕鷹
文字整理:光明網記者 李然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9/19eqhJrG4V8CSO0zjHWiumCBAMP86BkKTG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