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近視防控和診療的規範化水平,推動和加強我國近視防治工作,國家衛健委組織對2018年印發的《近視防治指南》進行修訂,形成了《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日前正式發佈。對此,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王寧利進行了解讀。
記者:為什麼要修訂《近視防治指南》?
王寧利:為指導科學、規範開展兒童青少年的近視防治工作,2018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佈了《近視防治指南》。6年以來,全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近視防控專業技術人員等根據指南內容積極開展近視的防治工作,落實指南內容。
目前,隨着國內外近視研究的進展,衆多大隊列、大人群、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出現,近視防治技術和措施不斷發展,有必要對2018年版本《近視防治指南》進行更新和完善,體現新形勢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的新技術和新措施。本次,由國家衛健委牽頭,組織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結合國內外最新的學術研究進展對《近視防治指南》進行修訂,形成了《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
記者:為什麼近視既要重視防控又要重視治療?
王寧利: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預防和控制,對於降低近視的發病率和減少高度近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同時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目前病理性近視相關眼底病變已成為我國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近視不僅要預防和控制,針對病理性近視相關眼底病變及併發症的治療也應引起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視,既要提升近視的防控能力,加強近視的科學防控,又要對病理性近視相關眼底病變及併發症及時實施干預措施,減少致殘致盲。
綜上,本指南不僅涵蓋了近視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也涵蓋了對病理性近視相關眼底病變及併發症的治療。在開展近視防治服務的過程中,各級醫療機構要嚴格遵守相關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範、臨牀路徑、藥品說明書等,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
記者:為什麼要重視遠視儲備的保護?
王寧利:遠視儲備是用來監測屈光度發展的重要指標。研究表明,與年齡對應的遠視儲備是近視發生的最佳預測指標,如小學一年級時遠視儲備已消耗完,其在小學階段極易發展為近視。由於兒童青少年過早、過多地近距離用眼,導致遠視儲備低於其年齡對應的標準範圍,即遠視儲備不足。為保護遠視儲備,應當把近視防控前移到學齡前兒童,在學齡前應定期接受兒童眼保健及屈光篩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近距離用眼負荷等,使遠視儲備保持在正常範圍。
需要強調的是,遠視儲備如果超過相應年齡的上限,則應注意兒童是否患有遠視眼。此外,在兒童眼球發育過程中,視力和屈光度的發育是相互匹配的。如果遠視儲備在正常範圍內,還應關注兒童的視力情況。
記者:為什麼要強調兒童青少年的戶外活動?
王寧利: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首先要保障戶外活動的時間量,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不僅在學校要多進行課間戶外活動,而且放學後和週末在家庭主導、家長或監護人參與下積極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從而達到每日戶外活動的時間目標。研究表明,戶外活動防控近視的作用與暴露時間和光照強度有關,因此為更好發揮近視防控的作用應強調到戶外進行活動。目前學生群體近視等多種疾病或健康問題,具有普遍的公共衛生影響因素,因此從學生常見病多病共防角度,倡導不僅單純在戶外還應進行活動,既能強身健體又可對多種疾病達到防控的目的。
記者:為什麼將指南第四部分“單純性近視的矯正措施”更新為“近視的矯正和控制”?
王寧利:單純性近視者不僅需要採用合適的方式矯正獲得清晰的遠視力,對於兒童青少年採用有效的干預措施控制近視進展的速度,避免近視度數過快增長也十分重要。因此,本指南第四部分進一步明確了近視的矯正和控制措施,旨在指導醫療衛生機構、近視防控專業技術人員等為兒童青少年選擇適合的方式。
需要注意,近視矯正手術是通過手術方式改變眼的屈光度,術後近視患者眼底的結構並未發生改變,尤其是高度近視患者,由於眼軸拉長多伴有眼底的病變,這些眼底病理性改變依然存在,並沒有從根本上治癒近視。因此,術後仍要像術前一樣注意用眼衛生,有眼底改變的近視者,依然需要定期檢查眼底。此外,角膜塑形鏡和多焦軟鏡等器械及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都是控制近視進展的措施,使用後也不能從根本上治癒近視。
記者:為什麼要重視高度近視的相關眼病?
王寧利:高度近視由於眼軸增長引起的眼球形態和結構的改變,易進展為病理性近視,進而可導致多種眼部併發症。病理性近視相關眼底病變已成為我國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眼部併發症包括後鞏膜葡萄腫、脈絡膜新生血管、周邊視網膜血管異常、黃斑萎縮、黃斑劈裂、黃斑裂孔、視網膜脈絡膜萎縮、視網膜裂孔、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等眼底疾病,青光眼、白內障、斜視等眼部疾病的風險也顯著增加。因此,高度近視患者應在醫生的幫助下,保護視力的同時,更應防控相關的眼部併發症,盡量減少致殘致盲的風險。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7/29/TktocGO0ANWBjZybFLvPhjcAL63UDh9lKx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