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沁潛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簡稱“軍事博物館”或“軍博”)位於北京市復興路9號,是我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陳列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創建以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光輝發展歷程和中國人民革命歷史。
場館外觀:
巨型八一軍徽高聳雲天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決定,為慶祝新中國成立10周年,在北京新建革命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等博物館和展覽館。1958年9月10日,中央軍委第155次會議討論通過了建立軍事博物館的決定,確定了軍事博物館籌備委員會人員組成名單。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於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與人民大會堂等著名建築一併成為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1962年夏天,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館標。
20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經過10年以來的工業發展,在建築設計和施工能力上有了較大的提升。軍事博物館展示中國人民革命歷史進程和成果,區別於以往的普通軍事建築,能充分展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歷史,體現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展覽大樓是軍事博物館的主體建築,是集功能性和紀念性於一體的公共建築。建築外立面的設計強調莊嚴、大氣、美觀,東西兩側各4層,主體高34米,入口中廳區域主樓高60米,樓頂裝有巨大的軍徽,整個塔樓建築高94.7米。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間內嵌金黃色“八一”兩個字,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發動南昌起義,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此誕生。
設置在塔樓最高處的“八一”軍徽直徑6米、厚2米,高聳雲天,是軍事博物館的標誌性符號。
2012年9月,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進行加固改造工程,2017年7月竣工。為保持建築原貌,對展覽大樓南側的主體結構進行了保留和加固,外牆和外窗均拆除後按原樣新建,在設計理念上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加固改造之後的展覽大樓再展雄姿,建築面積達15.3萬平方米,有43個陳列廳或展示區,布展面積近5.9萬平方米。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的軍徽設計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和國外建築的藝術精髓,經過修復,軍徽獲得新生,壽命由原來的60年增加至100年。
豐富館藏:
21萬件(套)人民軍隊歷史文物
1960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俱樂部和軍事博物館成立。軍事博物館屬軍人俱樂部建制。賈若瑜少將被任命為軍人俱樂部主任兼軍事博物館館長。1960年8月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設置有紅軍館、抗日館、解放館等。
2015年12月新一輪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之後,軍事博物館列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直屬單位,下轄綜合辦公室、編輯研究室、宣傳教育室等10個中層單位,還設有學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文物鑒定委員會。
軍事博物館收藏文物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防和人民軍隊文物實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史、中國古近代軍事文物和世界軍事文物為主。現有文物21萬件(套),一級品1,793件(套)。同時,收藏有歷史圖片8萬餘張,圖書期刊資料8萬餘冊(套)。2021年軍博啟用新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統,目前正在按文物藏品類型有計劃地實施數字化工程。
軍事博物館以全軍各大單位調撥、個人捐獻和轉讓等方式,對人民軍隊歷史文物和中國近現代文物進行系統徵集。近年來,採取捐購結合的方式,加大對世界軍品的徵集,徵集到極具收藏和研究價值的珍貴文物近2.7萬件(套)。其中包括:蘇聯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吉姆高級防彈轎車,朱德總司令使用過的德國毛瑟警用手槍,原空軍司令員王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擊落擊傷多架敵機的米格-15Bis戰鬥機,在解放戰爭中立下赫赫戰績的“功臣號”坦克,還有新中國第一代東風一號戰術彈道導彈等。
軍事博物館的新文物庫房於2021年全面啟用,建築面積約1.8萬平方米,擁有集文物管理和保護、文物信息採集和安全防範功能於一體的專業化藏品庫房。結合館藏特點和科學保護需要,2018年增設文物保護部門,以及文物保護實驗室和消毒室,圍繞館藏文物長期保管、搶救性保護、日常維護、安全展陳、重大展覽修復保護等業務需求,開展預防性保護、修復、複製、文保學術研究等工作,形成“伴隨重大展覽修復、保護性展示、日常保護性巡查”等文物保護理念和實踐,構建了嚴密完整先進、軍事特色鮮明、科學理念突出的文物保護體系。
精彩展陳:
人民軍隊光輝成就
根據中央軍委和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明確要求,軍事博物館主館(復興路9號)展陳,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主體,在陳列形式上包括敘事型的軍史陳列、器物型的兵器陳列、美術型的藝術品陳列、科普型的科技陳列等。
《在黨的旗幟下前進——人民軍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覽》於2021年6月28日開展。該展覽聚焦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全景回顧中國共產黨締造和領導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突出展示習主席領導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的偉大實踐,生動反映人民軍隊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赤膽忠誠。展出文物實物1,580餘件、照片800餘張和大量歷史文獻、圖表製字、視頻短片等,給觀眾以歷史啟迪和教育激勵。該展覽作為軍事博物館基本陳列面向社會長期開放,榮獲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特別獎。
2022年7月27日,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領航強軍向復興——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隆重開幕。當天下午,習近平主席參觀了展覽。該展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緊緊圍繞習近平主席領航新時代強軍事業的重大思想和實踐,系統性全景式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生動展示習近平主席大黨大國領袖、人民軍隊統帥的崇高風範,展現全軍部隊忠誠維護核心、矢志奮鬥強軍的昂揚風貌。展覽采取“專題+時序”的方式編排,共分序廳、“深情勵三軍 奮進新征程”、“展望”等11個部分,重點打造“新時代強軍目標”等40餘個場景展項,設置“號令”大型沉浸視頻等。
“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設在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一層西側4個展廳,布展面積4,800平方米,展出照片和圖表等400餘件,視頻50多個,文物實物和模型等1,800餘件,其中1,400餘件係首次展出,如“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被炸爛的排雷服、“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使用的電話機和哨子、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的“時代楷模”證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指揮刀等。除基本陳列外,軍事博物館主館還舉辦大型主題展覽和臨時專題展覽。
《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2020年10月19日開幕,到2022年2月16日閉幕,共有240餘萬觀眾到展廳參觀。開展當天,習近平主席參觀了展覽。展覽緊緊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主題,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主視角,通過540餘張照片、1,900餘件文物(其中一級文物81件,首次對外展出文物824件),以及大量視頻、實物場景等,充分展示重大決策過程、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戰役戰鬥、重要歷史人物。該展覽榮獲202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特別獎。
2020年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當年,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為此,軍事博物館以2020年開幕的“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為基礎,建設了“抗美援朝戰爭館”。
社會作用:
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
軍事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自建館以來共接待社會觀眾約1.6億人次。
軍事博物館長期堅持公益講解服務,2017年以來共面向觀眾提供公益講解2.8萬餘批次。在社會教育領域,軍事博物館著眼服務部隊戰鬥力建設和青少年學生群體教育兩個重點,結合展陳內容和社會熱點常態化開展黨史軍史知識講座、主題電影展映會、紅色故事宣講會和黨史國防主題親子社教活動,組織黨史館裡話軍魂“雲課堂”,為部隊官兵深刻解讀“人民軍隊黨締造,人民軍隊黨領導”的血脈傳承,築魂育人;為社會觀眾生動講述“人民軍隊人民愛、人民軍隊愛人民”的魚水深情,增強國防意識。
軍事博物館注重加強館校合作共建,共同研發黨史軍史及國防教育特色課程,開展特色教育活動,通過來館現地教學、進校集中授課的形式,深入搞好學生群體的黨史軍史知識普及教育,打牢新時代青少年愛黨興軍基礎;與北京理工大學等首都高校團委及學生團體合作開展志願講解活動,帶領廣大青年學生在主動深入學習黨史軍史的基礎上,以志願服務形式向觀眾講歷史談心得,提高了博物館思政課教育的質量效益。
在軍事歷史研究領域,軍事博物館自1985年起編輯出版《軍事史林》月刊。期刊主要從軍事歷史、武器裝備、軍事藝術等方面,全面反映中外軍事發展歷程,多年來形成傳承紅色基因、講述軍史故事、學研軍事史料的刊物品牌。2019年,《軍事史林》實現改版,明確以學術性為主,輔以一定的普及性,體現軍事博物館特色,制作提供有趣的軍史學術讀物。
伴隨文物管理保護利用和展陳建設,軍事博物館堅持學術研究同行。建館以來,比較有代表性的出版物有《中國戰典》、《黃河在咆哮》等,曾獲得全軍“八五”軍事科研優秀成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等獎項。2017年以來,推出了《躍動的歷史》等多部出版物。為加快信息化步伐,軍事博物館門戶網站於2010年8月1日上線,歷經多次改版,現設置8個一級欄目。為擴大展覽影響力和方便觀眾遠程參觀,陸續推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陳列、兵器陳列等基本陳列,以及7個網上數字展館。
為適應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軍事博物館建立了內容豐富的融媒體矩陣,涵蓋門戶網站、微信服務號等9個平台。軍事博物館擁有豐厚的紅色資源,是弘揚光榮革命傳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台與珍貴“富礦”,軍事博物館融媒體致力於“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2020年以來,啟動“智慧軍博”建設,計劃在“十四五”內建成,力爭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智慧博物館。
(作者係中國內地知名軍事專家,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8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1/uhQssKoM6mCY1nBsOb97VtYeFe7aMkO9X4m.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