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區議會在199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30周年,於區內設立“孫中山史蹟徑”。後來為配合2006年落成的孫中山紀念館,中西區區議會再斥資修葺史蹟徑,並增至16個史蹟點,設立多幅介紹展板,方便市民和遊客了解各景點之歷史故事,加深對中國近代史的了解。由於史蹟徑和設立之介紹展板至今已近18年,近日有議員發現位於士丹利街17號的木製紀念牌不知所蹤,及後向部門查詢,始知道因該木製展品損毀,正計劃重置。此事引起區內各區議員的重視,他們開始關注史蹟徑景點和介紹展板的現況及維護情況。
孫中山史蹟徑啟用至今已18年
冀全面檢視現況
中西區區議員李志恒表示,孫中山史蹟徑自落成後,其實都有進行不少大型導賞活動,帶領市民一同步行和感受到當年的革命歷史。
“其實我經過都會留意每一個(史蹟徑)紀念碑,早前我去到士丹利街17號,發現唔見咗個牌(紀念碑),睇返部門個回覆,發現三月份就已經移除(紀念碑),到現時都未重新安裝,究竟現時16個點的狀況是如何?”李志恒對記者說。
李志恒發現問題後認為,首要是做一個全面檢視。士丹利街17號紀念碑若要維修,會否需要重新考慮新設計?而其他15個史蹟點的情況又是如何?有否損壞的情況?其二,現時史蹟徑的介紹路牌是否可以再升級,以配合現代遊客及市民的口味,例如加入二維碼,方便市民了解相關資料。其三,李志恒希望一眾議員及有關部門,能夠去現場實地視察史蹟徑,除了感受一下革命歷史外,更可以對於16個史蹟點的修復提出建議。
應考慮如何塑造更好的旅遊點
中西區區議員羅錦輝表示,孫中山史蹟徑有悠久歷史,具有教育和歷史意義。惟受到風吹雨打的關係,出現自然損耗或剝落的情況。為保育史蹟徑,他希望有關部門可保持史蹟徑的完整,並進行修復。
中西區區議員劉天正指出,留意到紀念館現時暫處於閉館狀態,以翻新及更新內裡設施。他重點關注重新開放後應如何做好宣傳,去吸引市民和遊客到訪。
此外,針對現時史蹟徑的展板,劉天正建議會否撥出資源去拍攝短片,以中、英文或多國語言介紹各個景點歷史和其他資訊,然後以二維碼形式安裝到展板上。若遊客或市民感興趣的話,都可以掃描以了解更多資訊,有更好的遊覽體驗。
中西區區議員金玲表示,孫中山紀念館閉館前她曾組織青年團到訪參觀,她發現紀念館內容其實很受青年人歡迎,惟史蹟徑的16個史蹟點較為簡陋,要主動上網尋找才能獲得更多資訊。她認為,香港作為高科技現代化城市,可以在資訊性上花多點心思。政府可作為牽頭者,與不同持分者應配合好“無處不旅遊”,特別是深度遊的前提下,發掘更多背後愛國主義內容。
中西區區議員施永泰表示,現時孫中山史蹟徑分布的位置有些零碎,雖然現時欄杆位置有“孫中山古蹟徑”或個別路牌標示,但他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古蹟徑雖被稱為“徑”,卻沒有連貫性,缺乏一個引領到大家的路徑。如去完第一站後,如何走到第二站?他認為除了檢視現況和做維護外,都可以考慮一下,如何令史蹟徑成為一個更好的旅遊點,讓新一代青年了解香港過往在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亦讓遊客知道這方面歷史。
民政處:會按需要為史蹟徑進行翻新工程
中西區民政事務處高級行政主任(地區管理)王嘉熙回應一眾區議員查詢時表示,孫中山史蹟徑在2017年時進行過翻新工程,並在2018年正式完成,現時史蹟徑有16個史蹟點,並全部位於室外的地方,而展品大都由木製品或者金屬製品製成,所以存在一些天然損耗。
民政處會定期派員巡視各個史蹟點,今年3月便發現位於士丹利街17號的木製紀念牌出現嚴重破損,因考慮到公眾安全,現已移除該藝術品,未來計劃原位重置。
為響應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並適逢孫中山紀念館現正暫時閉館至明年第二季,以優化常設展廳的設計及展示內容,民政處稍後會就史蹟點的展示品及內容諮詢旅遊事務署及康文署,並按需要透過“地區小型工程計劃”為史蹟徑進行翻新工程,讓市民和旅客探索有關孫中山的往昔歷史。
就議員提出現場視察孫中山史蹟徑,民政處表示,稍後會諮詢相關部門,並作出相應安排。
來源:地區報《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16/m47ROjwZbhHhtfSvble7PmyCzFL9GCacohZ.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