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錦輝
7月24日,筆者與多位立法會同僚與行政長官會晤,就2024年《施政報告》提交建議。由於近年人工智能發展勢如破竹,同時更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主體推動力,因此筆者在提交的建議中,提出制定《人工智能+策略》(以下簡稱“《策略》”),建議特區政府發展和部署人工智能應用,為香港未來經濟和民生各政策範疇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今年兩會首次把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位於十大工作任務之首,即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之中,不少人因而把“人工智能+”視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力。北京市政府為響應貫徹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於7月26日印發實施了《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涵蓋發展目標、標竿應用、示範應用、商業應用、建設聯合研發平台及加強保護措施,訂立的原因是務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加速大模型技術創新與行業應用深度融合、互促共進、迭代發展,從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助力北京作為首都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特區政府本已高度重視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於2022年年底公布《香港創科發展藍圖》(以下簡稱“《藍圖》”),人工智能發展已包括在內,與生命健康科技、先進製造和新能源科技並立為三大聚焦產業。而在數碼港設立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最快於今年底投入服務。另外,科學園InnoHK設有人工智能的研發平台,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和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亦有有關人工智能的研發。
因此,《藍圖》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預期大為不同,而《政府工作報告》引入“人工智能+”行動,亦是今年的事。筆者認為應儘快訂立《“人工智能+”策略》,重新定位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尤其是整合上述各種已展開的人工智能研發,並確立人工智能發展的目標,推動在港建立整體健全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特區政府應在各政策範疇以及政府服務中廣泛引入人工智能的應用,並透過鼓勵措施,積極鼓勵商界及非政府組織廣泛採用。在《策略》執行初期,可先挑選人工智能發展已臻佳境的範疇先行先試,例如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領域。
有關人工智能的研發,亦可參考北京市的《行動計劃》,建設聯合研發平台,整合各項研發資源和高質量數據,建設聯合研發環境,以推進人工智能在公私營場景中的應用。在私營領域,特區政府則應透過各項現有資助計劃,大力推動、鼓勵私人企業引入人工智能,最終達致推動經濟、提升生產力、改善民生的效果。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资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7/oJnjksmhrMTymBTWYlqPWbG88Dvj3U36tq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