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黃鈺潔
香港特區政府轄下有一支特別的紀律部隊,日夜風雨無阻執行搜救,甚至直追颱風風眼收集數據用以天文監測及預警,它就是政府飛行服務隊。對許多香港市民來說,政府飛行服務隊是可靠的、神秘的、勇敢的,而在記者專訪現任飛行服務隊總監胡偉雄時,他卻向我們展現出了不同的模樣。
生命高於一切,採訪中,談到救援故事時,“痛心”是胡偉雄用得最多的詞語,“提升救援技術水平”是他不斷提起的目標。帶記者一行參訪飛機庫時,他操作飛機的動作充滿了熟稔和自信,這時的他,是一位“駕齡”超過30年、依然熱愛飛行的資深飛行員。但談及自身,他認為,“飛行員最重要的品質,是謙遜。飛行技術在不斷改進,就拿上午的飛行任務來說,我還有很多要向和我一起飛行的那位入職才五六年的同事學習。”與其他紀律部隊不同,政府飛行服務隊(飛服隊)的每一次任務都由僅有幾人的小團隊在充滿變數和未知的環境中完成,把後背交給同事、做彼此的雙眼和生命線,他時常稱飛服隊為一個大家庭,也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這個大家庭,實現自己的藍天夢。
為爭分奪秒拯救生命而在飛行技術上不斷精進、為實現共同夢想而不懈努力,這是我們在採訪中看到的胡偉雄,也是政府飛行服務隊裡每位隊員的共同縮影。
“人數雖少,責任卻大”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安局轄下的六個紀律部隊之一,飛行服務隊相對於其他紀律部隊來說,似乎是最為神秘的那一個。對此,胡偉雄頗有話說:“有好多市民會覺得我們很神秘,平時少有機會見到,只不過我們工作比較低調,大家常見到我們的時候基本都在執行搜救任務,或是‘七一’、國慶時看見我們懸掛國旗列隊飛越維多利亞港上空。”少見的另一個原因,或許也和飛行服務隊規模較小有關。胡偉雄介紹,“飛行服務隊的人數在所有紀律部隊中是最少的,現在有近350人,其中包括50餘位負責駕駛的飛機師、50餘位負責在機艙內部實施救援工作的空勤主任、超過120位的飛機工程師及飛機技術主任,還有約60名文職人員。簡單來說,整個飛行服務隊加起來比一個警署的人還要少。”
“雖然飛行服務隊只是政府架構上一個規模非常小的部門,但我們的服務範圍實際上比任何特區政府部門還大。”胡偉雄介紹,飛行服務隊除了在香港境內為市民提供搜索及拯救、空中救護服務、撲滅山火、內部保安、一般政府支援、空中測量、熱帶氣旋監察外,其服務範圍也覆蓋至南中國海。“我們的職責範圍涵蓋了香港以南1,300公里的大部分南中國海。在我們最主要負責的搜救任務方面,由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與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共同合作。除了在香港附近的水域開展搜救外,由於飛行服務隊在技術和能力上都較有經驗,我們也會協助內地的搜救單位如交通運輸部開展聯合搜救。”
“對每一位飛行員、救生員來說,
每一個救援行動都很深刻”
2023年,飛行服務隊共飛行6,654小時,使用直升機接載1,713人往醫院。今年截至7月21日,空中救護服務的總召喚次數已達至1,176次,搜索及救援次數達至275場,召喚滅火39次,“平均一天要出動七八次飛機”胡偉雄說,採訪的當天上午,他才剛剛結束一場飛行。
入行37年,經歷過無數次飛行,哪一次的救援最為深刻?毫不猶豫地,胡偉雄給出了一個堅定的答案:“我相信,對每一位飛行員、救生員來說,每一個救援行動都很深刻,沒有一個是特別不同的,因為救援任務的背後意味著一條條生命,彼此之間是沒有比較的。”
“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救援遇難或受傷人士儘早脫離險境,並及時實施緊急救護。自2019年開始擔任總監至現在,我記憶猶新的一個任務發生在2022年7月2日。”當天,一艘在廣東陽江海域、位於香港西南約300公里的工程船“福景001號”在海上作業時正處於颱風“暹芭”風眼附近,高達每小時144公里的風速所帶來的超過10米高的海浪,造成整艘數千噸重的大船從中斷開,30名船員棄船逃生。
“當時香港取消了所有航班,飛機連起飛降落都很困難。但我們在接獲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通知後,馬上派出定翼機前往事故發生地確認現場情況,並接連派出兩架直升機前往救援。首先要面對的最大困難是陌生的環境、颱風帶來的惡劣天氣和海面情況,能見度不到1,000米。當第一架定翼機抵達事故地點附近時,我們才發現事故地附近是有著逾百座巨大風車的風力發電廠,風車的高度比實際上直升機飛行的高度還要高,飛行難度和風險驟然上升。”回憶起救援現場,胡偉雄仍然很沉重:“當我們抵達時,工程船已經沉沒大半,只剩下船尾一節,經過兩輪的直升機救援,我們成功找到了3位生還者,將他們安全帶回香港,但是還有27位船員在較早時間已被沖入海中。”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特別慘痛的救援過程。因為我們發現自己能夠做到的其實非常有限,但是同時,大家還是在不斷地調配資源、不斷繼續去搜索——這些船員畢竟剛剛落海,可能都還有生還機會。”後來,飛行服務隊陸續派出超過11架次的定翼機和直升機,花費約一周時間,飛行超過100個小時,協調國家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的海洋救助船和直升機飛行隊在附近海域持續搜救,又救起了一名船員。“我們最終找回了25名船員的屍體,還剩唯一的一個,怎麼也找不到。”唯獨這件事,胡偉雄記得很清楚,甚至有些執著。
他真誠地說道,“我講述這次救援任務,也是希望藉此機會衷心感謝每一位參與救援任務的同事,他們所面臨的風險是意想不到的高。”對於這次救援任務,有媒體將其形容為一場“以生命拯救生命”的救援。
“拯救生命,分秒必爭”,在飛行服務隊的官網上,分別有兩欄是“服務承諾”和 “服務表現統計”,用數據統計飛服隊近兩年在承諾時間內抵達現場的目標完成百分率,2023年,幾乎每一欄的實際目標達成率都較之上一年有所提高,甚至達至100%。
為下一代實現“藍天夢”提供機會
“年輕人永遠是我們下一代的希望”,胡偉雄說。近年來,飛行服務隊透過社交平台等主動拉近與市民距離,同時向青少年提供多種渠道,為下一代實現“藍天夢”提供廣泛機會。採訪當天,恰好有一隊青少年前往機庫參觀學習,並體驗乘坐直升機飛上藍天。
他繼續說道,“在香港,仰慕飛行的年輕人其實數量不算多,我們希望利用飛服隊的飛行任務展示、利用現有的社交平台,令新一代的年輕人可以放眼世界,意識到‘原來我不是只有讀書一條路可走’,我們也不希望他們因經濟能力而放棄藍天夢。”
“習近平主席講過,‘青年興,則香港興’,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裡有一項是‘持續青年發展’,為青年提供更多元的發展機會。”2017年,飛服隊與香港航空青年團首次舉辦了《政府飛行服務隊航空啟導計劃》,透過一系列講解、體驗活動及理論與實習課程,為香港航空青年團團員提供學習機會。胡偉雄介紹,今年3月,飛服隊更引入香港航空青年團成為部門資助的青少年制服團隊,飛服隊希望可以通過不同項目,培養年輕人的領導才能,並幫助他們開始生涯規劃,儘早裝備好自己,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
他又笑著補充:“當然,也不是說期望每一個參與的年輕人都要做飛機師。例如有些孩子可能會說,我想做工程師,我們也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十幾個工程部的暑期實習機會。這些措施其實都是希望令更多年輕人儘早在課堂以外接觸到航空知識,讓他們多一個選擇。過去幾年,有好幾位青年團中的畢業學員投身於這個行業,我們其實都很感恩。我小的時候也是青年團的成員,看著他們,我自己也感同身受。”“我們希望把有限的資源發揮至最大的作用,給香港的年輕一代提供一個追夢的機會,訓練一群正向正面的年輕人,助力香港未來的社會發展。”
採訪當天,飛服隊大堂正在布置一個展覽,介紹飛服隊的歷史、提供的服務,並設置模擬機艙、駕駛艙等區域,問及此區域日後是否會向市民開放時,胡偉雄顯得十分期待:“沒錯!下次市民來參觀時,他們可以在這個展覽廳用VR充分體驗機艙、駕駛艙裡的工作,更加了解飛服隊的工作情況。布展花的錢很少,但我們相信帶給市民的體驗和收穫會很大。”
成立31年,守護“同一個家”
2000年前後,渤海灣接連發生多起損失重大、教訓慘痛的客滾船海難事故,國家急需建設一支全天候的海上空中救援飛行力量。2003年,飛服隊的兩個機組應邀參加渤海灣冬季海上人命救助值班待命任務,正式拉開了我國內地海上救援飛行力量建設的帷幕。除參與現場搜救之外,飛服隊將自己的工作經驗與知識傾囊相授,為內地培養海上救援人才、採購驗收救援設備,手把手地幫助內地建立起自己的交通運輸部救助飛行隊。胡偉雄說,“合作二十多年來,見證了交通運輸部救助飛行隊從無到有的成長,我們真的很高興。”此後,內地與香港飛行隊多次攜手共同開展救助任務。胡偉雄分享,2008年他參與汶川地震災後救援,這是香港飛行服務隊有史以來首次派出直升機及機組人員,飛抵距離香港基地1,300餘公里以外的陌生環境執行長時間的搜救任務,“當時從飛機上看下去,滿目瘡痍,我們都很痛心。”但也是在這次任務中,飛服隊收穫了豐富的山區搜救經驗,並和四川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前不久我回到四川時,他們都特別高興地歡迎我說‘回來啦!’”“如今每年我們都會合作進行海上救援演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學習。”他又提到去年飛服隊協助抵港的C919客機飛越維港,“飛越維港是一個很特別的飛行路線,一路涉及不少建築物,當時民航處希望飛服隊可以提供幫助,我們自然義無反顧。在正式飛行的數月前,我們就召開多次會議,利用H175直升機及挑戰者605號定翼機帶C919飛行員實地考察飛行演示路線,並為他們提供直升機的模擬訓練器等。看到首架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在香港上空飛過,是很特別的一次體驗。”
合作的情誼與故事,還在不斷書寫。胡偉雄介紹,今年6月,飛服隊和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發揮雙方在航空專業的優勢,深化人才交流,期望共同為國家應急救援事業作出貢獻。同時,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簽署《粵港澳應急管理合作暨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合作框架協議》,在共同應對粵港澳大灣區突發事件、應急資訊共享、應急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應急人才培訓和交流,以及平台互聯互通等方面全面加強合作。
加入飛服隊超過30年,問及飛服隊的變化時,胡偉雄頗有感觸:“從前身的皇家香港輔助空軍的一個很小的部門發展至今,第一個變化是我們的人數比以前多了一倍,相應地,我們的工作範圍更廣了,公眾、社會、政府對我們的工作期望也變大了。為了回應市民期望,我們安全水準不斷提高、技術不斷改進,以期更快地為每一位市民提供更好的生命保障。以往的飛行員中,外國人佔了很大的比重,而現在,我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本地人,從最早的接受英國空軍訓練到現在由我們自己負責培訓,這麼多年來,我們的服務水準沒有降低,而是在不斷自我改進。這就關係到我們第二個很大的轉變——從以往的被動式提供服務,轉為現在的主動式:從前,飛服隊僅提供直升機運輸這一基本服務,將傷者帶回醫院後才進行救治,現在我們不斷提升院前護理技術水平,機艙內開展施救的飛行員醫護技術可以達到高級醫護水平,以期為遇險市民的生命提供多一份保障。另一個變化則是,我們的女性飛行員越來越多了,50餘位飛行員裡,有超過15位女飛行員,對比我當初做第一批本地飛行員時幾乎沒有女飛行員來講,這是很大的一個轉變。”
“但始終沒變的是我們的紀律,是我們作為特區政府紀律部隊不畏風雨的24小時待命,是在提供飛行服務方面的高標準,是對於‘一國兩制’這一核心價值的維護。這三樣不變加在一起,最終的目的,是我們希望守護每一位民眾、維護香港的良治局面,令香港社會變得更好。”胡偉雄總結道。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香港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8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f5TMTR4qIu6fdIWSG0iFtGsHJXZFZK27BMS.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