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莉珊
“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無疑是昨日(20日)香港最矚目的新聞之一,這是該會議十四年後又一次以香港為主場,中央統戰部部長石泰峰專程南下主禮,顯示香港在推動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有獨特角色與貢獻。
國家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要因素,這也是兩岸問題必須要解決的主要原因。“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雖然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但卻在回歸後的香港率先落實,並且在實踐中不斷變革,一步步取得歷史性成就。
石泰峰部長在和統大會上所說,“一國兩制”的實踐和發展可為兩岸統一提供重要借鑒和發揮重要作用。確實,“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不僅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礎,更為兩岸統一提供重要的借鑒,憑著“一國兩制”的成功經驗,香港可以為助力兩岸統一提供重要的參考經驗。
首先,“一國兩制”是個完整的體系,它正確處理了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與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的關係。在香港的實踐中,中央政府堅定不移、全面準確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既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又充分尊重和保障了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讓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不僅共存,而且互補。
香港“一國兩制”的經驗有效破除民進黨當局在島內宣傳的“統一等於失去現有生活狀態”的愚民信息,對於正確處理兩岸關系的未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未來統一之後,在建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主權基礎上,中央政府也可以充分保障台灣地區的現有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同於大陸,有了香港的成功經驗,兩岸統一後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便有了客觀有力的參考。
再者,“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也強調了愛國者治理的重要性。只有愛國者才能真正維護好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保證地區的長治久安。在兩岸關系中,同樣需要強調這一點。無論在兩岸統一前或者統一後,兩岸同胞應該共同努力,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培養兩岸同胞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除了“一國兩制”的寶貴經驗,香港與台灣有堅固的民間情誼,這也成為助力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砝碼。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香港早在回歸年已經是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場合,兩地民間通過教育、文化、經濟還是旅遊等領域的交流,累積情誼超過半個世紀,兩地民間不僅情誼深厚,而且更了解對方,在推動兩岸交流時可以發揮潤滑劑的作用,香港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一直在推動著兩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使得香港成為連接兩岸的橋梁和紐帶。隨著兩岸關系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們相信香港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為推動兩岸統一和民族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兩岸終將統一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香港“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不僅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兩岸統一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啟發。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發揮香港等地區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