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說香港最近最火的展覽是什麼?
那肯定是正在展出的
“今朝更好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
這個展覽火爆到什麼程度呢?
百幅名家經典畫作首次來港展出!
近現代書畫巔峰之作齊聚香港!
本次展覽是香港近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近現代中國書畫名家名作展,此次展出的120余幅作品中,大多是經國家文物局特別批准後首次來港展出,殊為難得。
這些典藏精品出自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等中國近現代着名書畫家之筆。
同時展出的還有港澳地區當代知名藝術家饒宗頤、林天行、蔡豪傑等人的作品,展出作品大多都是藝術家的經典力作。
展出的名家名作陣容之強、影響之大,在香港堪稱罕見。
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心靈的觸動。
本次展覽分為“河山新貌”“萬眾一心”“百家爭鳴”“藝匯香江”四個單元。
展現“建設新中國”的主題藝術創作、祖國上下萬眾一心的建設熱情、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文藝創作景象以及港澳地區當代藝術成就。
就讓我們走進這場展覽,感受歷史與當下的對話,體會藝術的力量,全方位展現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非凡成就和文藝創作的繁榮景象。
百幅經典,香港首次亮相!
想象一下,百幅近現代書畫的巔峰之作,首次匯聚香港,這是怎樣的一種震撼?
首先給大家帶來齊白石、徐悲鴻兩位大師的合作作品《梅竹》,為慶祝1945年抗戰勝利,兩位忘年交好友舉杯歡慶,一起創作了《梅竹》圖。
作品採用了中國古代文人畫中最常見的四君子題材,由徐悲鴻寫竹,齊白石補梅,梅花的姿態低於竹子,表達着齊白石對徐悲鴻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這件作品成為了二位畫家深厚情誼的見證。
近距離觀摩這幅大師真跡,彷彿能穿越時空的壁壘,感受到兩位大師創作時的那份激情與默契。
接下來請您欣賞,吳冠中“江南水鄉”系列作品中的一件經典作品《水鄉》。
吳冠中鍾愛水鄉景緻,曾說:“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粉牆黛瓦和小橋流水成為他剖析與發揮形式美的重要題材,其意境典雅蘊藉,充滿了東方情調。
這幅《天塹變通途》是由錢松嵒、魏紫熙、徐孅、尚尹礪、宗靜草合畫的。
這座1960年代末建成的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樑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有“爭氣橋”之稱。
這件作品完成後,也被印製成宣傳海報進入千家萬戶,這也是承載新中國記憶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
《常熟田》是錢松嵒1963年南下寫生時,看到常熟虞山江南魚米之鄉後畫出來的。
這幅作品開創之處,是用“無人機”視角將平遠的稻田表現出來,這是古代山水作品沒有的,這件作品作為錢松嵒最為得意的作品之一,也被載入了內地美術史教材。
傅抱石等8位畫家合作的《虎踞龍盤今勝昔》是來描繪南京城解放後的景色。
畫面上以水墨氤氳之筆寫出了鍾山的雄健、幽深之勢,沒有以細筆皴擦來描繪鍾山的山石結構,而是用他特有的散鋒亂筆來表現了山石的峻拔,有大氣磅礴之感。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謝稚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藝術家,紅葉花鳥已經成為了謝稚柳最具代表性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形成於四五十年代,風靡一時。
謝稚柳的《紅葉銀雉》巧妙地將唐宋風格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既精緻又清新,既明亮又純淨的藝術境界。
“一幅畫,千般情”,在河南信陽南灣水庫的悠悠碧水旁,關山月以筆為舟,墨為帆,繪製了一幅跨越時空的壯麗畫卷《新開發的公路》。
這幅楊之光的《礦山新兵》,用水墨的方式創作的, 作品延續了1950年代作品普遍採用的寫實主義手法與路線,畫面中的女礦工精神飽滿、英姿颯爽,正是當時典型的人物藝術形象。
這幅《鑑湖》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畫家、齊白石弟子李可染的畫作之一,他擅長畫山水、人物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繪畫的嬗變與昇華,以獨特的寫生方式重新發現了自然美。
上世紀50年代,吳作人大寫意手法,簡潔、清新、明快的畫風,描繪了這幅《熊貓》,大熊貓姿態各異、情趣盎然的生活情景,他畫的熊貓大獲成功。
隨着新中國第一套《熊貓》郵票的發行,這一珍稀動物明星的美好形象家喻戶曉,走出國門,令世界驚豔,他由此成為飲譽中外的“熊貓大師”。
港澳藝術家藝匯香江。其中《山水》為饒宗頤中期設色山水畫作,融匯自己的筆法與墨法描摹西北風光,開創了自己的西北宗畫法。
“苦寒育松梅,艱難出英才,不經嚴冬寒徹骨,哪有清香迎面來。”蔡豪傑《松梅頌》畫面筆墨蒼勁雄厚,意蘊古雅,整幅畫充滿了濃厚的自然氣息。
蕭暉榮《東方之珠》以傳統筆墨描繪維港一角,畫中天上之明月竟不如人間霓虹之光,以此呈現當代香港之興盛,展現了香港這一豐富多彩、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而又發展迅疾的港口的精神狀態,體現東方明珠歷經百年之滄桑巨變之歷史余韻,表達了作者對香港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與深厚感情,也表達其對香港重新振作的絕對信心。
“今朝更好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共展出120余幅作品,這些經典作品生動記錄新中國建設熱潮和文藝繁榮的創作面貌,具有不朽藝術魅力和深遠歷史意義。
這次展覽陣容之強、層次之高、藝術之精、影響之大,在香港實屬罕見,相信一定能給市民和遊客帶來文化薰陶、思想啟迪和藝術享受。
這個周末
趕緊約上朋友來打卡
感受新中國欣欣向榮的藝術成就!
展覽名稱
“今朝更好看——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
展覽日期
2024年8月23日至 2024年8月28日
展覽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D展覽廳
展覽時間
8月23日11:00-19:30
8月24日-27日 9:30-19:30
8月28日9:30-15:00
戳下方按鈕👇
預約參觀!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4/mgYtHyIq1mU7f6WyrGHlDG7SpMBXzrYg6pd.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最近,要說香港最近最火的展覽是什麼?
那肯定是正在展出的
“今朝更好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
這個展覽火爆到什麼程度呢?
百幅名家經典畫作首次來港展出!
近現代書畫巔峰之作齊聚香港!
本次展覽是香港近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近現代中國書畫名家名作展,此次展出的120余幅作品中,大多是經國家文物局特別批准後首次來港展出,殊為難得。
這些典藏精品出自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等中國近現代着名書畫家之筆。
同時展出的還有港澳地區當代知名藝術家饒宗頤、林天行、蔡豪傑等人的作品,展出作品大多都是藝術家的經典力作。
展出的名家名作陣容之強、影響之大,在香港堪稱罕見。
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心靈的觸動。
本次展覽分為“河山新貌”“萬眾一心”“百家爭鳴”“藝匯香江”四個單元。
展現“建設新中國”的主題藝術創作、祖國上下萬眾一心的建設熱情、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文藝創作景象以及港澳地區當代藝術成就。
就讓我們走進這場展覽,感受歷史與當下的對話,體會藝術的力量,全方位展現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非凡成就和文藝創作的繁榮景象。
百幅經典,香港首次亮相!
想象一下,百幅近現代書畫的巔峰之作,首次匯聚香港,這是怎樣的一種震撼?
首先給大家帶來齊白石、徐悲鴻兩位大師的合作作品《梅竹》,為慶祝1945年抗戰勝利,兩位忘年交好友舉杯歡慶,一起創作了《梅竹》圖。
作品採用了中國古代文人畫中最常見的四君子題材,由徐悲鴻寫竹,齊白石補梅,梅花的姿態低於竹子,表達着齊白石對徐悲鴻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這件作品成為了二位畫家深厚情誼的見證。
近距離觀摩這幅大師真跡,彷彿能穿越時空的壁壘,感受到兩位大師創作時的那份激情與默契。
接下來請您欣賞,吳冠中“江南水鄉”系列作品中的一件經典作品《水鄉》。
吳冠中鍾愛水鄉景緻,曾說:“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粉牆黛瓦和小橋流水成為他剖析與發揮形式美的重要題材,其意境典雅蘊藉,充滿了東方情調。
這幅《天塹變通途》是由錢松嵒、魏紫熙、徐孅、尚尹礪、宗靜草合畫的。
這座1960年代末建成的大橋,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中國橋樑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有“爭氣橋”之稱。
這件作品完成後,也被印製成宣傳海報進入千家萬戶,這也是承載新中國記憶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
《常熟田》是錢松嵒1963年南下寫生時,看到常熟虞山江南魚米之鄉後畫出來的。
這幅作品開創之處,是用“無人機”視角將平遠的稻田表現出來,這是古代山水作品沒有的,這件作品作為錢松嵒最為得意的作品之一,也被載入了內地美術史教材。
傅抱石等8位畫家合作的《虎踞龍盤今勝昔》是來描繪南京城解放後的景色。
畫面上以水墨氤氳之筆寫出了鍾山的雄健、幽深之勢,沒有以細筆皴擦來描繪鍾山的山石結構,而是用他特有的散鋒亂筆來表現了山石的峻拔,有大氣磅礴之感。
在中國近現代畫壇上,謝稚柳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藝術家,紅葉花鳥已經成為了謝稚柳最具代表性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形成於四五十年代,風靡一時。
謝稚柳的《紅葉銀雉》巧妙地將唐宋風格融合在一起,創造出既精緻又清新,既明亮又純淨的藝術境界。
“一幅畫,千般情”,在河南信陽南灣水庫的悠悠碧水旁,關山月以筆為舟,墨為帆,繪製了一幅跨越時空的壯麗畫卷《新開發的公路》。
這幅楊之光的《礦山新兵》,用水墨的方式創作的, 作品延續了1950年代作品普遍採用的寫實主義手法與路線,畫面中的女礦工精神飽滿、英姿颯爽,正是當時典型的人物藝術形象。
這幅《鑑湖》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畫家、齊白石弟子李可染的畫作之一,他擅長畫山水、人物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繪畫的嬗變與昇華,以獨特的寫生方式重新發現了自然美。
上世紀50年代,吳作人大寫意手法,簡潔、清新、明快的畫風,描繪了這幅《熊貓》,大熊貓姿態各異、情趣盎然的生活情景,他畫的熊貓大獲成功。
隨着新中國第一套《熊貓》郵票的發行,這一珍稀動物明星的美好形象家喻戶曉,走出國門,令世界驚豔,他由此成為飲譽中外的“熊貓大師”。
港澳藝術家藝匯香江。其中《山水》為饒宗頤中期設色山水畫作,融匯自己的筆法與墨法描摹西北風光,開創了自己的西北宗畫法。
“苦寒育松梅,艱難出英才,不經嚴冬寒徹骨,哪有清香迎面來。”蔡豪傑《松梅頌》畫面筆墨蒼勁雄厚,意蘊古雅,整幅畫充滿了濃厚的自然氣息。
蕭暉榮《東方之珠》以傳統筆墨描繪維港一角,畫中天上之明月竟不如人間霓虹之光,以此呈現當代香港之興盛,展現了香港這一豐富多彩、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而又發展迅疾的港口的精神狀態,體現東方明珠歷經百年之滄桑巨變之歷史余韻,表達了作者對香港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與深厚感情,也表達其對香港重新振作的絕對信心。
“今朝更好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共展出120余幅作品,這些經典作品生動記錄新中國建設熱潮和文藝繁榮的創作面貌,具有不朽藝術魅力和深遠歷史意義。
這次展覽陣容之強、層次之高、藝術之精、影響之大,在香港實屬罕見,相信一定能給市民和遊客帶來文化薰陶、思想啟迪和藝術享受。
這個周末
趕緊約上朋友來打卡
感受新中國欣欣向榮的藝術成就!
展覽名稱
“今朝更好看——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
展覽日期
2024年8月23日至 2024年8月28日
展覽地點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D展覽廳
展覽時間
8月23日11:00-19:30
8月24日-27日 9:30-19:30
8月28日9:30-15:00
戳下方按鈕👇
預約參觀!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4/mgYtHyIq1mU7f6WyrGHlDG7SpMBXzrYg6p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