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鳴
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請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邀請中央宣講團來港宣講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區政府昨日分別在政府總部及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兩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會,與會者超過1200人。來港宣講的中央宣講團成員為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
兩場宣講會均由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在宣講會上致辭。上午在政府總部舉行的宣講會的出席人員包括特區政府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司法界代表,以及重要法定機構負責人;下午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宣講會面向社會各界,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主要政團社團代表,以及工商界、專業界、教育界、傳媒界及青年代表,全程由香港電台和政府網站直播。
沈春耀、王文濤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會《決定》,深入宣講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深刻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和重大原則,重點解讀了《決定》提出的重大措施和任務要求,系統講解了中共中央對做好下半年工作的重要部署,對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提出了指導意見。
李家超在宣講會發言時表示,要理解三中全會《決定》重要性,對香港未來發展意義,把握機遇,進一步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高度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優勢,在推動自身發展,及與內地高度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致力尋求政策機制、體制的創新突破,持續鞏固和提升自身優勢,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促進國家和香港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而努力。
鄭雁雄在致辭時指出,《決定》涉及香港的改革措施分量很重,飽含中央的關愛、眷顧與厚望重託,為香港更好發揮獨特作用提供了戰略支點,為香港由治及興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香港是改革開放的全程參與者、全情貢獻者、全面得益者,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級的超級聯繫人、財富聚寶盆,具備了實現更大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精神力量。
透過聆聽宣講,本港社會各界人士進一步加深了對三中全會精神的理解,更深刻認識到:面對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香港應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自身更好地發展,並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改革開放是更好發展的法寶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開宗明義地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沈春耀在解讀這個觀點時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總是落後於時代,改革開放後,中國才真正趕上了時代步伐。
改革推動了開放,開放為改革注入活力。在改革和開放的共同作用下,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社會各界活力迸發,凝聚起推動發展的磅礴偉力。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6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
三中全會把改革開放定義為“法寶”,這再次啟示我們,改革開放也是香港實現更好發展的“法寶”。縱觀香港的發展之路,每到關鍵時刻都能“逢變必興”,正是緣於革除積弊,激發內生動力;敞開胸懷,迎接八面來風。
如今的香港,再次處於歷史關頭。從內部看,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社會階層固化,貧富差距懸殊,年輕人向上流動困難,全社會的創新活力不足。從外部看,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增加,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對香港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香港作為一個細小、且外向型特徵非常明顯的經濟體,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驚濤駭浪?必須有憂患意識。向未來看,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以超乎人們想像的速度演進,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而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並未走在世界前列!
世界在變化,香港怎麼辦?沈春耀、王文濤的宣講給香港社會各界的體會是: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香港管治團隊和社會各界須居安思危,凝聚共識,把改革開放作為實現更好發展的法寶。
聚焦“四個更”提升開放水平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第七部分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王文濤在宣講全會精神時講到,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可從“四個更”來理解“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第一,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的開放;第二,更加積極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第三,更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開放;第四,更好促進合作共贏的開放。
香港是否需要進一步開放?答案是肯定的。香港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程度較高,但並不意味着沒有開放的空間。比如,香港正在努力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旦加入該組織,意味着香港向各成員開放市場,各成員向香港開放市場。
那麼,香港如何進一步推進開放?應結合國家開放重點,在“四個更”上發力。
其一,聚焦“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的開放”發力。香港市場經濟發達,規則規制與國際接軌,應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內地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
其二,聚焦“更加積極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發力。“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和進博會,都是國家自主開放的體現,已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香港應利用這些公共平台,推介“香港通道”“香港超級聯絡人”“香港超級增值人”等品牌,為外資進入內地、內資走向世界提供專業服務。
其三,聚焦“更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開放”。新質生產力涉及到許多“新賽道”,需要擴大開放合作,營造開放創新生態,香港應圍繞“新質生產力所需”提升開放水平,不僅為自己、也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優越環境。
其四,聚焦“更好促進合作共贏的開放”發力。三中全會強調,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資金優勢;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擁有平台優勢;香港背靠中國內地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通道優勢。
香港如何在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體制中貢獻力量?沈春耀、王文濤的宣講給香港各界的體會是:在推動經濟全球化中,香港須依據自身優勢,幫助各方合作共贏。
以創新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第四部分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其中提及“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沈春耀、王文濤在宣講中對這部分內容十分看重,認為香港的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在科技創新上擁有巨大潛力,未來大有可為。
香港擁有5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強,國家兩院院士逾40人,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28所與世界級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的創新研發實驗室。作為一個1100多平方公里、750萬人口的城市,香港的科研資源富集程度是世界少有的。香港應據此優勢,以科技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
其一,香港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專項。香港理工大學參與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令香港市民倍感振奮,香港應積極參與更多國家科研專項,搭乘“國家快車”。
其二,香港應在“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建設中有更大作為。該科技集群連續多年排名全球第二。在這個被稱為“香港高校科研+深圳、廣州創新產業”的模式當中,香港作用十分重要。香港應把科研做大,給該科技集群注入更大動能。
其三,香港應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上開新局。何為“國際高端人才”?何為“集聚高地”?香港應對照“兩高”標準,找差距、訂目標、添措施,盡快在人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怎麼樣以創新增強國際競爭力,沈春耀、王文濤的宣講給香港各界的體會是,香港完全可以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引進更多人才,提供更多科研支持。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全會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將對中國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香港應把自身發展放在國家大局下觀察,認清改革的必要性、開放的重要性、創新的緊迫性,結合香港實際找準發力點,把全會精神落到實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香港新篇章。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本文原刊於《大公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7/pAiqz6GrdFHTeIm1HhID2aJn64Ex8RL80PB.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屠海鳴
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請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邀請中央宣講團來港宣講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區政府昨日分別在政府總部及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兩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會,與會者超過1200人。來港宣講的中央宣講團成員為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沈春耀,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
兩場宣講會均由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在宣講會上致辭。上午在政府總部舉行的宣講會的出席人員包括特區政府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司法界代表,以及重要法定機構負責人;下午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宣講會面向社會各界,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主要政團社團代表,以及工商界、專業界、教育界、傳媒界及青年代表,全程由香港電台和政府網站直播。
沈春耀、王文濤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全會《決定》,深入宣講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深刻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和重大原則,重點解讀了《決定》提出的重大措施和任務要求,系統講解了中共中央對做好下半年工作的重要部署,對抓好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提出了指導意見。
李家超在宣講會發言時表示,要理解三中全會《決定》重要性,對香港未來發展意義,把握機遇,進一步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高度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優勢,在推動自身發展,及與內地高度融合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致力尋求政策機制、體制的創新突破,持續鞏固和提升自身優勢,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促進國家和香港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而努力。
鄭雁雄在致辭時指出,《決定》涉及香港的改革措施分量很重,飽含中央的關愛、眷顧與厚望重託,為香港更好發揮獨特作用提供了戰略支點,為香港由治及興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香港是改革開放的全程參與者、全情貢獻者、全面得益者,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級的超級聯繫人、財富聚寶盆,具備了實現更大發展的基礎條件和精神力量。
透過聆聽宣講,本港社會各界人士進一步加深了對三中全會精神的理解,更深刻認識到:面對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香港應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自身更好地發展,並為國家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改革開放是更好發展的法寶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開宗明義地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沈春耀在解讀這個觀點時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國總是落後於時代,改革開放後,中國才真正趕上了時代步伐。
改革推動了開放,開放為改革注入活力。在改革和開放的共同作用下,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社會各界活力迸發,凝聚起推動發展的磅礴偉力。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6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
三中全會把改革開放定義為“法寶”,這再次啟示我們,改革開放也是香港實現更好發展的“法寶”。縱觀香港的發展之路,每到關鍵時刻都能“逢變必興”,正是緣於革除積弊,激發內生動力;敞開胸懷,迎接八面來風。
如今的香港,再次處於歷史關頭。從內部看,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社會階層固化,貧富差距懸殊,年輕人向上流動困難,全社會的創新活力不足。從外部看,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增加,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對香港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香港作為一個細小、且外向型特徵非常明顯的經濟體,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驚濤駭浪?必須有憂患意識。向未來看,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以超乎人們想像的速度演進,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而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並未走在世界前列!
世界在變化,香港怎麼辦?沈春耀、王文濤的宣講給香港社會各界的體會是: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香港管治團隊和社會各界須居安思危,凝聚共識,把改革開放作為實現更好發展的法寶。
聚焦“四個更”提升開放水平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第七部分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王文濤在宣講全會精神時講到,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可從“四個更”來理解“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第一,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的開放;第二,更加積極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第三,更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開放;第四,更好促進合作共贏的開放。
香港是否需要進一步開放?答案是肯定的。香港的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程度較高,但並不意味着沒有開放的空間。比如,香港正在努力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一旦加入該組織,意味着香港向各成員開放市場,各成員向香港開放市場。
那麼,香港如何進一步推進開放?應結合國家開放重點,在“四個更”上發力。
其一,聚焦“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的開放”發力。香港市場經濟發達,規則規制與國際接軌,應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內地建立同國際通行規則銜接的合規機制。
其二,聚焦“更加積極的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發力。“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和進博會,都是國家自主開放的體現,已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香港應利用這些公共平台,推介“香港通道”“香港超級聯絡人”“香港超級增值人”等品牌,為外資進入內地、內資走向世界提供專業服務。
其三,聚焦“更好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開放”。新質生產力涉及到許多“新賽道”,需要擴大開放合作,營造開放創新生態,香港應圍繞“新質生產力所需”提升開放水平,不僅為自己、也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優越環境。
其四,聚焦“更好促進合作共贏的開放”發力。三中全會強調,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資金優勢;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擁有平台優勢;香港背靠中國內地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通道優勢。
香港如何在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體制中貢獻力量?沈春耀、王文濤的宣講給香港各界的體會是:在推動經濟全球化中,香港須依據自身優勢,幫助各方合作共贏。
以創新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第四部分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其中提及“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沈春耀、王文濤在宣講中對這部分內容十分看重,認為香港的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在科技創新上擁有巨大潛力,未來大有可為。
香港擁有5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強,國家兩院院士逾40人,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28所與世界級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的創新研發實驗室。作為一個1100多平方公里、750萬人口的城市,香港的科研資源富集程度是世界少有的。香港應據此優勢,以科技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
其一,香港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專項。香港理工大學參與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令香港市民倍感振奮,香港應積極參與更多國家科研專項,搭乘“國家快車”。
其二,香港應在“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建設中有更大作為。該科技集群連續多年排名全球第二。在這個被稱為“香港高校科研+深圳、廣州創新產業”的模式當中,香港作用十分重要。香港應把科研做大,給該科技集群注入更大動能。
其三,香港應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上開新局。何為“國際高端人才”?何為“集聚高地”?香港應對照“兩高”標準,找差距、訂目標、添措施,盡快在人才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怎麼樣以創新增強國際競爭力,沈春耀、王文濤的宣講給香港各界的體會是,香港完全可以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引進更多人才,提供更多科研支持。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全會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將對中國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香港應把自身發展放在國家大局下觀察,認清改革的必要性、開放的重要性、創新的緊迫性,結合香港實際找準發力點,把全會精神落到實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香港新篇章。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本文原刊於《大公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7/pAiqz6GrdFHTeIm1HhID2aJn64Ex8RL80P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