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抗衰老」,別等到50歲以後才開始。一般來說,人類到25歲以後,大腦發育基本停止,50歲進入「腦衰老」階段。中山三院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教授介紹,腦部衰老主要表現為反應變慢、學習新事物能力以及記憶功能衰退等。除了肥胖,家族遺傳和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都有可能影響腦健康,年輕人尤其要註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未雨綢繆保護腦健康。
熬夜真的會變傻
不良生活行為「燒腦」
陸正齊坦言,對於中年人而言,常見的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抽煙、飲酒,以及睡眠呼吸暫停、腦外傷等風險,都會損害大腦健康。「如果存在上述慢性病家族病史或危險因素,或是50歲後出現記憶力下降、睡眠問題、情緒不佳、步態不穩定等問題,建議進行大腦健康檢查。」陸正齊建議,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患者則40多歲起便有必要重點關註頸部血管有無斑塊。
別以為腦衰老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要提防不良生活行為「燒腦」。「熬夜已成為年輕人大腦提前衰老的重要誘因。」陸正齊表示,熬通宵對大腦傷害尤其明顯。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在睡眠過程中,大腦會清除掉一些有害代謝產物,其中β澱粉樣蛋白、α突觸核蛋白以及異常的tau蛋白等,都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緊密相關。因此「熬夜會變傻」並不是嚇唬人的「傳說」,而是真實威脅腦健康的不良生活行為。
偏頭痛、焦慮、抑郁
會讓腦衰老提前
偏頭痛、焦慮、抑郁也會使大腦提前衰老。如何避免睡眠障礙,維護腦部健康?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陶炯表示,首先是非藥物治療。而嚴重睡眠障礙者則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
陸正齊介紹,目前可檢出腦衰老癥狀的檢查包括磁共振、腦電圖和腦CT,通過發現是否存在過早的腦部萎縮。若在40歲以後,有這些癥狀,且同時查出高血壓、糖尿病等,還要檢查頸部血管有沒有斑塊,甚至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檢查心臟血管,以發現腦衰老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治療。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7/sQBguXplNvOQ6viYzGZ7Pt3grERqoJOV9x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