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立法會議員 葉劉淑儀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共15個部分、60條,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涉及深化改革、推進治理、維護市場、創新體制等方方面面,並且盯準“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及“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條時間線為實踐目標。總體而言,我認為《決定》是一份目標明確、內容嚴謹,非常全面的政策宣言,能帶領國家全力走向深化改革的全新階段,“在改革開放中開闢廣闊前景”。至於香港,我認為至少有兩大任務:維持對外開放與優化區域開放布局。
單極世界即將終結,全球邁向全新時代
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即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同時指出,“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決定》的總體任務。
事實上,全球局勢的確複雜多變,地緣政治非常嚴峻。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芝加哥大學米爾斯海默教授(John Mearsheimer)指出,自從蘇聯在1991年解體後,世界變成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Unipolar World),主導了所謂“以規則為本的秩序(Rules-based Order)”或“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美國經常指責別國是不負責任的持份者,其實就是指控別國不依從其規矩,霸道至極。美國透過滲透來宣揚所謂的西方民主價值,同時在世界各地策動顏色革命,顛覆別國政權。然而,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美西方陸續出現金融海嘯、歐元危機等各種危機; 加上美國在各地輸出顏色革命失敗及實施保護主義,使其自由民主理論大為失色。另一方面,中國強勢崛起,俄羅斯亦不臣服美國那套。上述秩序正逐漸崩潰,由一個超級大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即將終結,全球正邁向全新時代。
米爾斯海默教授認為,目前世界格局其實類似冷戰時代,有兩個地區秩序,一以美國為首,一以中國為首。如此一來,超級大國美國會感到不安、緊張,因為要捍衛其霸主地位,美國千方百計打壓中國。本土保護主義抬頭,貿易規則遭無視,出口管制、補貼和工業政策旨在建設本土經濟,顛倒舊市場經濟秩序,世界出現逆自由化和逆全球化趨勢,國際局勢愈發緊張,經濟秩序洗牌,新的地緣板塊或陣營,例如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sation)和金磚國家集團(BRICS),正在擴充、聚合新成員、強化經濟影響力。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全球局勢將在2024年列國大選後更風起雲湧。估計美國總統大選後,若特朗普再次上台,勢將中美以至全球關係推向更險要地步。
市場要“放得活又管得住”
造就具效益的經濟循環
在這樣“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國家要直面不少挑戰,《決定》有詳細論述,這裡簡單說說。
《決定》第二部分明確指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據傳統經濟理論,市場經濟是效率及效益最高的,透過市場力量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的。不過,若只追求利潤最大化,市場或會失靈(Market Failure)。《決定》看透了這一點,清楚指出要“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更好維護市場秩序”,要“放得活又管得住”,在適當時候“彌補市場失靈”,即是要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並且要靈活配置,以創造具活力的市場環境,造就具效益的經濟循環,任重道遠。
《決定》第三部分指出要“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我非常認同。換句話說,過去在改革開放初期靠龐大的勞動力、靠代工賺取微薄利潤的方式已經不合時宜,今後要透過整合最新科技來創造更大的價值。國家要攻堅的,自然是最先進的半導體市場。
舉個例,眾所周知,香港的郵輪碼頭定位不準,使用率低,問題多多,一直為人詬病;即使郵輪遊客到港後出市區消費,對提振經濟也起不了多少作用。最近則有市民告訴我,她在上海參加國產郵輪團,遊天津、北京、濟州、大阪,團費才不過一萬六千元,價廉物美性價比高,而且郵輪上食買玩、休閒娛樂睇騷醫療護理應有盡有,遊客單在船上已可盡情消費,即是“郵輪”本身已能賺盡遊客的錢,留給“碼頭”的消費空間已不多。儘管這例子並非最前沿的高新科技,但是國產郵輪把內地郵輪業推上高質量新高峰,內地郵輪業能整合整個供應鏈及發揮本身龐大的製造實力來賺取最大利潤,是不爭事實。
發揮沿海城市優勢,補內陸城市不足
至於香港,《決定》交給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任務,我認為至少有維持對外開放和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兩大方面。
《決定》第七部分是“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要求“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方面,《決定》要求“鞏固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加快形成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發揮沿海、沿邊、沿江和交通幹線等優勢,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即是沿海城市要發揮優勢,補內陸城市的不足,帶動更多發展機遇。
作為沿海城市,香港一直都是外向型經濟體,有豐富的國際經驗與視野,龐大的人脈網絡,而且擁有普通法這在“一國兩制”下的最大法治優勢,自然應該聯通世界,發揮關鍵性的現代化窗口作用,助力國家“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例如知識產權、人工智能、個人私隱保障等等。香港要在宣傳和實際工作上加倍努力,主動加強和北美、歐洲、亞洲和澳洲等傳統發達國家的聯繫。
此外,香港應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鞏固其“三大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加“一個人才基地”的地位,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因應世界級交通基建加速融合,在大灣區下一個發展階段裡,香港將受惠於和內地科技企業的合作,在金融財經、法律、專業服務,以至教育、技術相關範疇等各方面,為大灣區其他城市提供更高端、更具價值的服務。
成立港口管理局,長遠規劃港口發展
要達成《決定》交下的任務,鞏固香港“三大中心”加“一個人才基地”的地位,我認為香港首先要發奮自強,主動求變轉型,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相對於內地其他港口,香港貨櫃碼頭稱得上是發展最早而高度成熟的,自七十年代起便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但是近十年的吞吐量逐年下跌,而且因為地緣政治變化,全球產業鏈重組,航線調整,香港必須盡快行動,研究如何讓香港貨櫃碼頭升級轉型,鞏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作為對國家發展具策略性功能的國際航運中心,港口發展需要超長遠規劃,相對於依賴企業投資,我認為特區政府應擔起主體責任,盡快研究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全球供應鏈分布、貨櫃吞吐量趨勢、評估香港對貨櫃碼頭用地的需要,亦要研究香港港口可否轉型成倫敦那樣的高端航運服務中心,專注從事海事法律、海事保險、海事仲裁及船舶管理等高價值航運服務,以及應如何與大灣區各港口作戰略分工。
此外,我建議盡快成立專門管理港口的法定機構港口管理局,好像機場管理局那樣,為港口發展及碼頭用地作長遠規劃,制訂香港航運業路的清晰策略定位,與五間碼頭營運商統籌對接,處理空置的貨櫃碼頭用地或協助營運商升級轉型。
掌握資金自由流動優勢,
連結內地與國際資金市場
第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其中一個最重要功能,就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香港可透過多項互聯互通計劃,推出更多人民幣計價產品(CNY-denominated Products),擴大數字人民幣在香港的跨境試點。香港亦有效協助中國及世界其他地方推動電子支付系統,以應對美國濫用美元的霸權式增長。香港應好好掌握資金可以自由流動的優勢,連結內地與國際的資金市場,將國際資金引入內地,同時引領內地資金“走出去”。
另一方面,在面對美西方的打壓,幾近資金禁運(Capital Embargo)的形勢下,流入大中華的資金自然減少,特區政府應思考如何善用自身優勢,以外匯基金以外的資源,促進投資。同時,香港應開發更多金融基礎設施,加速轉型為金融創新中心。
加緊開拓中東、東歐、東亞等新興市場
第三,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同樣面對不少挑戰,尤其是美國正在摧毀其於二次大戰後建立的自由貿易制度,香港這個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自然會受到衝擊。香港過去主打與英語世界打交道,現在香港應適時調整,抓準中東、東歐、東亞及中亞等新興市場,加緊開拓、發展。
爭取主辦第一屆“一帶一路運動會”
第四,《決定》提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完善陸海天網一體化布局,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我認為這已為香港提供了絕佳的切入點,我已向行政長官建議,香港應和其他大灣區城市合作,爭取主辦第一屆“一帶一路運動會”。
大灣區各個城市均有舉辦國際性大型體育盛事的經驗,也有適合不同運動比賽的世界級大型場館,加上交通便利,若能成功舉辦“一帶一路運動會”,可讓無緣出戰奧運的國家參加,使體育競技更全面更精彩,能提高國際體育水平,也能促進民心相通。運動會將帶來龐大的、有形無形的旅遊、經濟效益,更是不在話下。屆時不單“一帶一路”的國際地位得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更是一舉成名天下知。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
培養留住本地人才同樣重要
第五,《決定》第四部分要求“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因此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我十分認同,這也是香港需要做的。
香港的開放市場、資訊的自由流動、匯聚國際知名的高等學府,都能吸引國際人才。自去年特區政府簡化程序,推出搶人才計劃,至今約有14萬人才入境香港,反映香港作為人才庫,對高端人才有一定吸引力。這些新力軍將為香港多元產業及經濟作出貢獻。不過,我認為這樣並不足夠,特區政府需審時度勢,超前布局,適時檢討相關政策,以切合香港的實際需要,同時不能落下本地人才,如何培養及留住本地人才,同樣重要。
香港從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抱普通法制度,具穩固的法治基礎,有基本法保障人權、自由,而且是中國最具國際化氛圍的城市。香港的“與別不同”,定能助力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8/29/wnVumLlWvSA4UN74CqmtEf4CpZmhWhyiDYq.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