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賈磊磊
《九龍城寨之圍城》改編自熱血格鬥小說《九龍城寨》,該片入圍第7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午夜展映”單元,一經亮相便呈現出香港動作類型電影的強勢復歸姿態。這部電影在延續昔日港片硬橋硬馬、寫實武打的基礎上按照港產漫畫的誇張風格砥礪突進。片中所涉及的香港九龍城寨,曾是歷史上的“三不管”地帶,在鄭保瑞導演的鏡頭下充滿了濃鬱的“市井味道”。影片講述的情義代際傳承與漫畫般的視覺風格,為香港動作電影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電影,是一種片場的藝術
有人說,“電影是一種片場的藝術”,言下之意是對電影藝術的創作起決定因素的是電影的拍攝片場。在片場,導演決定著電影最終的風格。鄭保瑞導演是一個在電影片場裡成長起來的創作者。他豐富的藝術創作經驗不是來自於書本,而是來自於電影的拍攝現場。“可能因為我是在片場長大的,所以,片場創作對於我來講非常重要。”他強調說,“我們是在創作作品,第一要義是要把創作放在最前面,現場是最適合創作的地方”。他特別強調片場是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它會不停地產生一種你想象不到的能量。哪怕劇本已經寫好,但是,如果在現場覺得有個感覺對了,那就只能改掉劇本。因為最重要的是要給觀眾呈現畫面,所以不會原封不動地盯著文字劇本,主要是看我們怎樣用鏡頭語言把文字演繹成電影,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這部影片中的所有建築並不是按照圖紙的方式規劃建設的,而是在拍攝過程當中按照劇情自身的生長邏輯,不斷地豐富、完善建築的實景。這些地方有的是已經廢棄的學校,有些是破舊的廟宇,有些是街市中的廣場,還有茶餐廳、酒樓、走廊,導演會根據不同的劇情需求,選擇不同的背景,在不斷變換的過程中組合空間背景與人物的生活狀態。這部電影裡除了動作之外還濃縮了具有寫實風格的香港社會特質,例如九龍城寨濃鬱的棚戶區特色,這種地緣文化和建築風格創造出一種獨特質感,將觀眾帶入到香港過去的歷史現實中。用導演鄭保瑞的話來說,貧民窟也有自己的“溫度”。
熟悉香港歷史的人都知道,香港的九龍城寨自有它的歷史與命運。同時,它也改變著居住於此的人的命運和際遇。作為一部以香港的市井生活為時代背景的影片,它並沒有把年代架空,除了影片中所描摹的各樣人物角色,導演甚至把城寨當成了一個主角,或者說,它在影片中是一個敘事者,與香港所處的時代背景相縫合,亦與影片中的人物命運平行移動。
以九龍城寨為代表的棚戶區空間,在文化或經濟上處於邊緣位置,並非城市的核心地帶,在社會治安上相對落後,非常容易出現犯罪,這種空間通常會呈現出黑暗或者是恐怖的意象。但是在電影中所表現的九龍城寨裡,既有邪惡,也有溫暖之處。金色的陽光很多時候都會照進棚戶區,照進九龍城寨,給人溫馨之感。這就形成了這部影片與其他動作電影不一樣的市井意味。與劉偉強在《無間道》裡建構的流光溢彩的香港街市不同,與陳木勝在《男兒本色》中營造的鱗次櫛比的香港筒子樓也不同,與王家衛《重慶森林》、陳德森《十月圍城》所呈現的香港市井風光更不一樣,鄭保瑞在《九龍城寨之圍城》中搭建的香港市井是一個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的世界;是一個可以在樓簷上回首往事、暢想未來的精神故鄉,是銘刻了香港特殊歷史的記憶之城。
以港產漫畫打鬥風格推進電影發展
中國傳統的武俠片從一開始注重刀劍棍棒,到後來偏重於拳腳打鬥,再向動作喜劇的方向發展,直到漸漸將港產漫畫風格引入動作電影。港產漫畫致力表現中國傳統的功夫打鬥,從效果來講,帶有漫畫的誇張特點,但是這種誇張不會使觀眾感覺到那個動作好像是假的,能讓觀眾感受拳拳到肉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對於觀眾對影片的心理認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動作電影的核心要義是人物動作及動作場面的設計。人物在九龍城寨的空間建築上穿梭打鬥、互相追逐,甚至有時候是高空墜落,這些動作較為複雜,拍攝難度高,現在的電影觀眾已經看過許多經典動作場景,一種新的空間環境中動作的設計是否能夠滿足觀眾,將會十分考驗武術指導。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武術指導是谷垣健治。他曾經做過很多中國電影的武術指導或動作設計,如《捉妖記》、《妖貓傳》等影片。谷垣健治的電影事業成長期是在香港,他在香港電影界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還會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他過去曾經跟著甄子丹做助手,後來也在美國做過動作指導。鄭保瑞導演很喜歡他的動作設計,因為他的武打設計既有傳統的底子,也有和上一代不一樣的韻味,這恰好是《九龍城寨之圍城》這部電影所需要的風格。
傳統的電影一般都是每秒24格,這是電影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生理現象設定的剪輯速度。這種速度能夠保持一個動作場面的高度流暢性與真實性。而隨著現代電影的發展,尤其是戰爭、動作電影由於激烈的搏擊場面需要快速的鏡頭運動來做技術保障,鏡頭的剪輯速度越來越快。有時一個動作最短的鏡頭時間還不到一秒鐘,以此達到轉瞬即逝又眼花繚亂的感覺。《九龍城寨之圍城》有些激烈的打鬥場面中,一個鏡頭的保留時間甚至連一秒都不到,大約只有二十幀,這不僅保證了影片總體的現代性視覺風格,而且符合動作影片自身的美學規範。
香港精神,就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
《九龍城寨之圍城》三分之一是動作戲,三分之二是文戲。幾場武打戲一次比一次激烈,給觀眾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中國武俠動作電影在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漸漸形成了經典化的打鬥場景,比如說雙雄對決,幾乎所有的武俠動作電影最後都會將矛盾集中在正反雙方核心人物的生死交鋒上,並且以此來完成影片的價值(善惡有報)認定與英雄的命名(仁者無敵)儀式。
電影的最後結尾處,幾個居住在香港九龍城寨的青年,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坐在房簷上遠眺著正在發生歷史變化的香港。他們共同相信著,不管社會的形態、建築外觀有什麼樣的變化,香港人的心裡始終有一種不變的精神。顯然,在導演鄭保瑞的眼裡,激烈的動作場面中蘊含著香港本地的文化精神。香港不停地變化著,從一個小漁村,到燈紅酒綠的現代化都市,人們在這裡落地生根,他們秉持著的香港精神究竟是什麼?
導演鄭保瑞從幼年便來到香港,多年來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鄭保瑞的眼中,香港精神即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其實很多人當年什麼也沒有,也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都是靠自己打拼去生活,這就是香港人靠自己的打拼精神。影片《九龍城寨之圍城》以市井特色與獨特動作場景突圍而出,開創香港動作電影新潮,將港片風格與香港精神帶向世界,亦是此種“打拼精神”的體現。
(作者係著名電影理論家、海口經濟學院南海藝術與科技學院院長、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9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MWAGr2Ev2gJMitSQJ8iQmDJqGINLiCim3zq.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北京 賈磊磊
《九龍城寨之圍城》改編自熱血格鬥小說《九龍城寨》,該片入圍第7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午夜展映”單元,一經亮相便呈現出香港動作類型電影的強勢復歸姿態。這部電影在延續昔日港片硬橋硬馬、寫實武打的基礎上按照港產漫畫的誇張風格砥礪突進。片中所涉及的香港九龍城寨,曾是歷史上的“三不管”地帶,在鄭保瑞導演的鏡頭下充滿了濃鬱的“市井味道”。影片講述的情義代際傳承與漫畫般的視覺風格,為香港動作電影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電影,是一種片場的藝術
有人說,“電影是一種片場的藝術”,言下之意是對電影藝術的創作起決定因素的是電影的拍攝片場。在片場,導演決定著電影最終的風格。鄭保瑞導演是一個在電影片場裡成長起來的創作者。他豐富的藝術創作經驗不是來自於書本,而是來自於電影的拍攝現場。“可能因為我是在片場長大的,所以,片場創作對於我來講非常重要。”他強調說,“我們是在創作作品,第一要義是要把創作放在最前面,現場是最適合創作的地方”。他特別強調片場是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它會不停地產生一種你想象不到的能量。哪怕劇本已經寫好,但是,如果在現場覺得有個感覺對了,那就只能改掉劇本。因為最重要的是要給觀眾呈現畫面,所以不會原封不動地盯著文字劇本,主要是看我們怎樣用鏡頭語言把文字演繹成電影,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這部影片中的所有建築並不是按照圖紙的方式規劃建設的,而是在拍攝過程當中按照劇情自身的生長邏輯,不斷地豐富、完善建築的實景。這些地方有的是已經廢棄的學校,有些是破舊的廟宇,有些是街市中的廣場,還有茶餐廳、酒樓、走廊,導演會根據不同的劇情需求,選擇不同的背景,在不斷變換的過程中組合空間背景與人物的生活狀態。這部電影裡除了動作之外還濃縮了具有寫實風格的香港社會特質,例如九龍城寨濃鬱的棚戶區特色,這種地緣文化和建築風格創造出一種獨特質感,將觀眾帶入到香港過去的歷史現實中。用導演鄭保瑞的話來說,貧民窟也有自己的“溫度”。
熟悉香港歷史的人都知道,香港的九龍城寨自有它的歷史與命運。同時,它也改變著居住於此的人的命運和際遇。作為一部以香港的市井生活為時代背景的影片,它並沒有把年代架空,除了影片中所描摹的各樣人物角色,導演甚至把城寨當成了一個主角,或者說,它在影片中是一個敘事者,與香港所處的時代背景相縫合,亦與影片中的人物命運平行移動。
以九龍城寨為代表的棚戶區空間,在文化或經濟上處於邊緣位置,並非城市的核心地帶,在社會治安上相對落後,非常容易出現犯罪,這種空間通常會呈現出黑暗或者是恐怖的意象。但是在電影中所表現的九龍城寨裡,既有邪惡,也有溫暖之處。金色的陽光很多時候都會照進棚戶區,照進九龍城寨,給人溫馨之感。這就形成了這部影片與其他動作電影不一樣的市井意味。與劉偉強在《無間道》裡建構的流光溢彩的香港街市不同,與陳木勝在《男兒本色》中營造的鱗次櫛比的香港筒子樓也不同,與王家衛《重慶森林》、陳德森《十月圍城》所呈現的香港市井風光更不一樣,鄭保瑞在《九龍城寨之圍城》中搭建的香港市井是一個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的世界;是一個可以在樓簷上回首往事、暢想未來的精神故鄉,是銘刻了香港特殊歷史的記憶之城。
以港產漫畫打鬥風格推進電影發展
中國傳統的武俠片從一開始注重刀劍棍棒,到後來偏重於拳腳打鬥,再向動作喜劇的方向發展,直到漸漸將港產漫畫風格引入動作電影。港產漫畫致力表現中國傳統的功夫打鬥,從效果來講,帶有漫畫的誇張特點,但是這種誇張不會使觀眾感覺到那個動作好像是假的,能讓觀眾感受拳拳到肉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對於觀眾對影片的心理認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動作電影的核心要義是人物動作及動作場面的設計。人物在九龍城寨的空間建築上穿梭打鬥、互相追逐,甚至有時候是高空墜落,這些動作較為複雜,拍攝難度高,現在的電影觀眾已經看過許多經典動作場景,一種新的空間環境中動作的設計是否能夠滿足觀眾,將會十分考驗武術指導。
《九龍城寨之圍城》的武術指導是谷垣健治。他曾經做過很多中國電影的武術指導或動作設計,如《捉妖記》、《妖貓傳》等影片。谷垣健治的電影事業成長期是在香港,他在香港電影界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還會說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他過去曾經跟著甄子丹做助手,後來也在美國做過動作指導。鄭保瑞導演很喜歡他的動作設計,因為他的武打設計既有傳統的底子,也有和上一代不一樣的韻味,這恰好是《九龍城寨之圍城》這部電影所需要的風格。
傳統的電影一般都是每秒24格,這是電影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生理現象設定的剪輯速度。這種速度能夠保持一個動作場面的高度流暢性與真實性。而隨著現代電影的發展,尤其是戰爭、動作電影由於激烈的搏擊場面需要快速的鏡頭運動來做技術保障,鏡頭的剪輯速度越來越快。有時一個動作最短的鏡頭時間還不到一秒鐘,以此達到轉瞬即逝又眼花繚亂的感覺。《九龍城寨之圍城》有些激烈的打鬥場面中,一個鏡頭的保留時間甚至連一秒都不到,大約只有二十幀,這不僅保證了影片總體的現代性視覺風格,而且符合動作影片自身的美學規範。
香港精神,就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
《九龍城寨之圍城》三分之一是動作戲,三分之二是文戲。幾場武打戲一次比一次激烈,給觀眾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中國武俠動作電影在近百年的發展歷史中漸漸形成了經典化的打鬥場景,比如說雙雄對決,幾乎所有的武俠動作電影最後都會將矛盾集中在正反雙方核心人物的生死交鋒上,並且以此來完成影片的價值(善惡有報)認定與英雄的命名(仁者無敵)儀式。
電影的最後結尾處,幾個居住在香港九龍城寨的青年,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坐在房簷上遠眺著正在發生歷史變化的香港。他們共同相信著,不管社會的形態、建築外觀有什麼樣的變化,香港人的心裡始終有一種不變的精神。顯然,在導演鄭保瑞的眼裡,激烈的動作場面中蘊含著香港本地的文化精神。香港不停地變化著,從一個小漁村,到燈紅酒綠的現代化都市,人們在這裡落地生根,他們秉持著的香港精神究竟是什麼?
導演鄭保瑞從幼年便來到香港,多年來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在鄭保瑞的眼中,香港精神即是香港人的打拼精神。其實很多人當年什麼也沒有,也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都是靠自己打拼去生活,這就是香港人靠自己的打拼精神。影片《九龍城寨之圍城》以市井特色與獨特動作場景突圍而出,開創香港動作電影新潮,將港片風格與香港精神帶向世界,亦是此種“打拼精神”的體現。
(作者係著名電影理論家、海口經濟學院南海藝術與科技學院院長、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9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MWAGr2Ev2gJMitSQJ8iQmDJqGINLiCim3zq.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