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莊蕾
沿著北京長安街向東,在東四環外高碑店地鐵站附近,有一座端莊典雅、氣勢恢宏的古典式建築群,在一眾高樓大廈之中顯得醒目而莊重,這是由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富華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麗華斥巨資打造的中國紫檀博物館。自1999年9月19日開放至今,中國紫檀博物館不但製作出無數紫檀珍品,還讓紫檀雕刻工藝得到搶救、保護和創新,紫檀藝術和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與弘揚。
“裝滿中國藝術”的博物館
中國紫檀博物館是中國首家規模最大且集收藏研究、陳列展示紫檀藝術及鑒賞中國古典家具於一體的專題類博物館。陳麗華告訴記者,中國紫檀博物館自開放至今,以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秉承“繼承、發展、創新”宗旨,成為向世人展示紫檀技藝、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至今已接待國內外遊客200多萬人次。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評價中國紫檀博物館“填補了中國博物館的空白”。
一踏進博物館的大門,迎面的牆壁上是一幅由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老先生題寫的前言,對紫檀的變遷、產地、稟賦和歷史文化一一做了闡述。兩側懸掛著一幅藏頭對聯:麗質珍材騰紫氣,華堂寶器映丹楹。王老先生將陳麗華的名字寫入聯中,對紫檀博物館的建立以及在傳承中國傳統家具文化方面所作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
走入展廳,大小屏風、高低寶座、平櫃豎櫃、插屏掛屏、長桌方凳、回紋香几、扶手椅、架子床……這些傳遞著東方情韻的藝術珍品,皆由珍貴的紫檀木演繹。除了陳麗華收藏的百餘件明清紫檀珍品,博物館裡陳列的家具都出自陳麗華的富華家具廠,而其中許多家具更是故宮藏品的複製品。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王樹卿曾評價這裡一些紫檀木器的製造工藝已達到或超過了故宮裡的特級珍品水平。
在博物館三層擺放著由12塊屏風組成的紫檀雕畫“清明上河圖”,是該館的鎮館之寶。據陳麗華介紹,這幅作品將原作放大3倍,由500名工匠歷時近4年才製作完成,耗費紫檀木料10萬斤,總重量達5,397公斤。著名明清家具鑑賞家朱家溍說,該屏風將繪畫與雕刻融為一體,稱得上是一幅立體《清明上河圖》,完全可以像原作一樣世代相傳。
自開館以來,紫檀博物館接待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並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景區。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稱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博物館”。2003年,羅馬尼亞總理訪華,點名要來中國紫檀博物館看看,因為他聽夫人說,北京有一處“裝滿中國藝術”的博物館。
匠心重塑北京“老城門”
陳麗華親身研學紫檀雕刻技藝至今已有40餘年,憑著對傳統紫檀雕刻工藝的執著,以及作為一個老北京人心中對老北京城割捨不去的記憶,促使陳麗華夢想著把北京的城門用名貴的紫檀複製出來。自2008年開始,陳麗華親自組織了由故宮老專家趙崇茂、朴學林、王仲傑,古建專家劉大可組成的專家顧問團,以及由紫檀家具廠近百名能工巧匠組成的製作團隊,正式啟動了用名貴木材1:10複製老北京城門樓的工程。
“在動工製作之前,最重要的是掌握所有老北京城門樓和角樓的數據,由於年深日久,根本沒有圖紙,這些數據也無從獲取,能夠收集到的只是一些清末民國初年留下來的老照片。”陳麗華說,為了搞清楚每座城門樓、角樓的準確數據,陳麗華帶領團隊採取把老照片放大和實地測量兩種辦法。老照片放大以後,就趴在照片上數城門樓的城磚層數、厚度,然後推算出城門和城牆的高度,城門樓頂部的囊度、彎曲度不清楚,就找故宮的古建專家一起研究皇宮樓頂的囊度和彎曲度。陳麗華和員工們還親自爬上北京老城門樓現存的正陽門和德勝門箭樓去實地測量城門樓的數據。對城門樓的門洞、垛口、閘樓、箭樓等都是通過這種辦法獲得相關數據。光是搜集各個城門樓的數據就花費了三年時間,特別是在研究老照片時,陳麗華每次都是跪在地上一點一點校對,然後做上記號,膝蓋都磨破了。
最終,陳麗華帶領團隊用珍貴紫檀木及陰沉木為原料,復建了老北京城“內九外七”十六座城門樓、十座角樓和十座廟。每塊磚,每片瓦,每根樑,每條檁都按照原物比例採用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雕製而成,各個部件嚴絲合縫,工藝考究,細微之處都十分精巧,展現了老北京城樓的特色,再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特點,展示了我國紫檀藝術的魅力。“我看陳麗華的老北京城門樓模型有‘五美’:第一是歷史美,是歷史的再現;第二是材質美,用紫檀來做,寸檀寸金;第三是文化美,中華文化集中表現;第四是藝術美,精妙,精到,精巧;最後是人們觀後心靈美,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驕傲。”文化學者閻崇年這樣評價。
如今,陳麗華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建一座“老北京文化園”,向社會和公眾展示。“老北京,有城門、城牆和角樓,東南西北,按照過去老北京城牆的位置把它擺好,在裡面還有最著名的老北京一些老字號,比如說同仁堂藥店,全聚德烤鴨店,東來順飯莊、瑞蚨祥布店等等;還有天橋唱戲打把式的、說相聲的,賣糖葫蘆的以及各種傳統小吃,把這些都做出來,才能叫作老北京。”陳麗華對記者說。
紫檀文化聯通世界
“一顆檀心,不忘傳承”。陳麗華用自己的方式,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著一份力量。中國紫檀博物館自成立伊始,便邁出了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步伐。1998年,陳麗華首次帶著紫檀精品出國參加在韓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大展。“每天都有大概1.5萬人次前來參觀,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讓我感到自豪。”陳麗華說。
迄今為止,中國紫檀博物館已參與了十餘次國際文化交流,數百件紫檀藝術精品先後在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以及中國台北、澳門、广州等地區舉辦巡展。這些以“紫檀的奥秘”為主題的展覽向世界介紹中國,展示中國傳統的古典家具文化,讓各國人民從不同的側面一窺東方藝術之美。同時,中國紫檀博物館還以另一種形式構架起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法國國立香博堡博物館、美國華盛頓國立史密森博物院捐贈了紫檀製天壇祈年殿、萬春亭、飛雲樓、松柏交翠亭等館藏藝術珍品,為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貢獻力量。
“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讓中國的紫檀文化走出國門。”陳麗華說。紫檀的世界文化之旅遠未結束,陳麗華表示,如果還有國家希望收藏她的藏品,她都會向他們捐贈。對於陳麗華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上的傑出成就,各國政要紛紛給予盛讚。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稱讚捐贈的善舉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次里程碑一樣的活動。”法國政府以國家級古堡——香博堡歷史上最高的規格,把古城堡大門的鑰匙頒給陳麗華,象徵著她已成為榮譽市民。時任華盛頓市市長安東尼.威廉姆斯親自簽發證書,宣布2005年9月19日這一天定為華盛頓市的“陳麗華博士日”。時任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中川秀直將陳麗華譽為“民間文化交流大使”。
陳麗華表示,這些讚譽是她的榮幸,更是對她的鼓勵。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檀雕技藝”傳承人,繼承傳統文化,弘揚紫檀雕刻技藝,向世界傳播中國紫檀文化是她的夢想,也是響應“一帶一路”促進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號召。
粵港澳大灣區的紫檀文化交流
2019年,中國紫檀博物館在廣東珠海橫琴建立了橫琴分館,橫琴分館所處的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也在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橫琴分館的建立以獨特的紫檀藝術內涵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與經濟建設。
2019年12月18日,中國紫檀博物館橫琴分館啟幕儀式暨“紫禁之輝——故宮宮廷家具文物展”開幕式隆重舉行。在此次展覽中,“盛世風華”“福壽康寧”“國泰民安”三大主題版塊呈現出昔日內廷罕見原狀,各式各樣的展品從製作工藝、材料選擇、裝綴紋飾等方面呈現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智慧與精湛技藝,為大灣區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廣受社會好評。
陳麗華對記者介紹說,橫琴分館的開館不僅是中國紫檀博物館二十年努力的見證,也是中華優秀文化之生命力愈發旺盛的體現。除了固定的明清古典家具和建築藝術的常設展以外,橫琴分館還舉辦了各種類型的交流展覽,以及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比如攜手華發中演大劇院打造的民族舞劇《紅樓夢》,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具有沉浸式藝術體驗感的文化空間;配合著名演員張鐵林出演的黑色幽默喜劇《椅子》,借紫檀椅子及24件文創產品在大劇院舉辦椅子特展,受到廣大觀眾喜愛和流連觀賞。在多個節日中,也先後舉辦了各種類型的非遺傳承活動。
博物館每一次展出、每一次活動,都力求通過文物講好故事,體現其中的思想和時代價值。“穿越百年——故宮藏老照片展”讓觀眾通過一張張歷史照片,看到部分故宮暫不對公眾開放的區域,以及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溥儀及皇后婉容等,從而多角度呈現出故宮的百年風貌,為粵港澳大灣區群眾帶來高水平的藝術體驗;“映像百年——澳門歷史照片展”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選取不同歷史時期的澳門攝影作品,展現澳門自百年前至今的城市風景、市井生活場景以及城市變化與發展……一場場別具一格的展覽,讓觀眾在橫琴分館內感受到穿越歷史時空的沉浸式體驗,豐富粵港澳地區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橫琴分館更加關注與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在文化領域的交流,搭建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平台,在促進大灣區青少年文化交流與學習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橫琴分館開發了各類研學課程,讓青少年一邊聆聽老師講解,一邊動手體驗,從而對紫檀雕刻技藝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發自內心地熱愛紫檀文化。作為非遺傳承單位,紫檀博物館匯聚了很多工匠級的師傅,橫琴分館希望能夠把這些優質文化內容用新一代年輕人更喜聞樂見的形式、更緊跟時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傳播,讓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朋友,真正認識到紫檀文化的魅力所在。
“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底色是開放包容、兼容並蓄,這裡的文化態度是交流融合、充滿自信。”陳麗華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中華文化的傳播中來,也讓以“紫檀雕刻技藝”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新的出發點,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讓世界各國人民真正了解中國、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9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FWVW9ISkvNhg39jZpmchxgD4m4ze8ZWUHQc.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