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文化發展研究會主辦,中國香港現代文學研究會協辦的“楊海英先生歷史小說作品研討會”,7月27日在香港成功舉行。
楊海英先生自幼喜讀歷史、喜讀歷史小說,也喜歡撰寫歷史小說,創作了許多部長篇和中篇歷史小說。其中描寫偉大愛國青年將領霍去病為抗擊匈奴入侵大漢邊境,西征、北征匈奴的長篇小說《喋血情仇錄》,尤為出色。該書出版前曾在《北京晚報》連載過主要章節,出版後又在美國紐約《僑報》上全書連載一年多,影響很廣,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楊海英先生在發言中表示:霍去病為抗擊匈奴入侵,自十七歲北征到二十三歲積勞成疾而死,短短六年裡,六次征討河西和漠北的匈奴軍,櫛風沐雨,喋血草原大漠。他的愛國豪言壯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兩千年來激勵了幾多熱愛國家和保衛國家的熱血男兒!
楊海英先生指出,霍去病西征,是指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三次進軍河西走廊,打擊匈奴軍的作戰。這場戰役是漢匈戰爭前期的三大決定性戰役之一,通過河西之戰,匈奴右部基本上被打垮,漢朝通往西域的門戶被徹底打開,從隴西一直到敦煌暢通無阻。並且,該戰役還狠狠地打擊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和信心,對之後的漢匈之間漠北決戰的結局影響也很大。
他認為,霍去病公元前119年對匈奴的漠北之戰,是漢匈戰爭的巔峰之戰,也是霍去病對匈奴的最後一戰,他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指揮該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該次戰爭對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爭格局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首先,它使匈奴元氣大傷,極大地削弱了匈奴的實力,使得匈奴分裂成了數百個小部落,再也無力對中原地區進行大規模的侵略,從而為西漢邊疆的鞏固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這場戰役也極大地促進了漢朝軍事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對後世中國保衛邊疆的戰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北大碩士李卓熹先生發言表示,通過楊海英先生生動精彩的描寫,使大家對霍去病這位大漢王朝最為著名的戰神、中國歷史上備受讚譽的頂尖將領智勇雙全、戰無不勝的最輝煌的豐功偉績和深切愛國主義情懷,又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研討會的最後,香港文化發展研究會會長陳慧雯做了總結發言。她說,縱觀全書,楊海英先生除了在相當程度上忠實地反映了偉大的愛國將領霍去病所指揮抗擊匈奴作戰的歷史,小說在藝術上也很有特色。該書構思奇巧,氣勢宏大。作者既善於運用中國傳統小說那種粗線條勾勒的白描式寫法,也善於運用西方小說精工細筆的人物、景物描寫和深沈細膩的心理描寫,以及插敘、倒敘,意識流的寫法。兩者相結合,運用得非常巧妙。另外,作者還善於運用‘懸念’,情節跌宕起伏,吸引人一口氣看下去。作者的敘述和描寫濃淡相宜,錯落有致,十分流暢自然。時而雷霆萬鈞,大氣磅薄,時而行雲流水,明快清新,時而濃妝艷抹,雍容華貴,時而素寫輕描,麗質天生,時而感情強烈,催人哭泣;時而富於哲理,發人深思。所以儘管是歷史小說,而且篇幅較長,卻有很強的可讀性。
陳慧雯指出,作者在小說中對霍去病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所進行的大量深刻、細致的描寫和剖析,也使讀者深受啟發和教育,這對於年輕一代的香港人厚植愛國愛港情懷,攜手共建香港這個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也有著深刻的警示和借鑒作用。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0/tqZTCHyGoZvQ7n9q9Y2mej4WSk1jI4SZ4V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