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佳銀
“天圓夢,地圓心,鏡圓不映粉黛妝,巾幗真英雄。”9月14日、15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聯藝機構有限公司承辦,寧波市演藝集團打造的原創民族舞劇《花木蘭》作為香港首屆中華文化節參演劇目和“明月耀香江”、“國風國韻飄香江”系列節目之一,接連兩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以團圓之意與香港觀眾齊迎中秋佳節。
中聯辦文藝部副部長李曙光、香港文體旅局局長劉震、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薛麗軍、香港康文署署長劉明光、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香港特區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嘉賓出席並觀看演出。
這部誕生於寧波的舞劇自2017年國家大劇院首演以來,在超百場的海內外巡演中圈粉無數,不僅摘得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的桂冠,還頻頻亮相塞萬提斯國際藝術節、哥倫比亞“中國文化月”等國際知名藝術節展,去年更是在美國巡演6場,好評如潮,點亮了中華文化之光。
七年,《花木蘭》邂逅數萬名觀眾,經典歷久彌新,從東方大港到東方之珠,《花木蘭》再一次起舞香江河畔,驚豔香港觀眾。
精品破圈 “木蘭”燃動香江
香港首屆“中華文化節”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策劃,通過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項目和延伸活動,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揚中華文化。這些作品或有著卓越的藝術品質,或創新性地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學精神。舞劇《花木蘭》作為一部兼具經典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力作,自然成為其中的重磅之作。
“我們還特意將演出納入了香港文化中心三十五周年誌慶節目,對劇院來說也有著特別的意義,希望能在中秋佳節之際帶給市民中國故事和中華美學的藝術享受。”香港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演出訊息官宣後就頗受關注,兩場演出票都幾乎售罄,“《花木蘭》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受歡迎,可以說是一票難求。”
在香港觀眾的期待下,“木蘭”如約而至。14日當晚,近1400名觀眾到場觀演。
“這次文化節最讓我有購票衝動的就是《花木蘭》,主要想看看花木蘭的巾幗形象如何在舞劇中得到演繹,二來因為她的故事家喻戶曉,我熟!”進場前,香港觀眾吳女士表達了對演出的期待。
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追求愛情到回歸和平與自由,一條“自我發現”與“自我認同”的故事線在舞台上徐徐展開。一幕幕起承轉合,在舞劇《花木蘭》中,堅韌與柔情並存的“木蘭”被賦予多重性格。
“太喜歡了!之前對寧波的印象是經濟發達的港口城市,沒想到舞台藝術作品也這麼令人讚歎。”香港觀眾鄭女士表達了對於未來看到更多寧波藝術精品的期待。
香港之於《花木蘭》,開拓的是“寧波演藝”的硬實力和中國故事的文化“破圈力”;《花木蘭》之於香港,傳遞的是中國民族藝術的東方氣韻和同頻共振的情感共鳴。
情感相融 凝聚甬港向心力
花木蘭之所以深受世人的喜愛,是因為木蘭故事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作為享譽國際的中國文化IP,“花木蘭”曾有過影視、動漫等多種藝術改編和創作,在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的當下,尤為凸顯出被廣泛接受和欣賞的國際化趨勢。此次以民族舞劇的形式登場亮相,讓香港觀眾驚喜之餘更有驚豔。
“舞劇《花木蘭》演的是‘木蘭’,卻又蛻變於‘木蘭’,所以才能長跑百場,巡演世界。”寧波市歌舞劇院院長劉蔚說。
金戈鐵馬的戰爭場景、手持長劍的巾幗風采、花前月下的雙人起舞…… 舞武結合的創新演繹和極具中式美學風格的舞台呈現讓在場觀眾驚豔於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劇中所表達的英雄主義、家國情懷和人性光輝,深深打動著在場每一位觀眾。
“不管對於內地還是香港,花木蘭其實是我們國家與民族的集體記憶,劇中代父從軍的孝道和敢於抗爭的民族氣節令人動容。”香港觀眾陳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感慨,“在傳統佳節欣賞傳統文化的藝術,有了更不一樣的感覺。”
《花木蘭》深深勾起港人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感,拉近了與香港人民的心靈距離。
文化相逢 書寫甬港人文交流新篇章
據悉,本屆香港中華文化節匯聚了內地和世界各國頂尖的藝術家和團體。對於舞劇《花木蘭》來說,相較於一次巡演,更多的是一次文化的“對話”。
糅合舞蹈美學與當代思辨,《花木蘭》在新時代傳播語境下重新講述歷史故事,在現代審美中再現中國傳統美學,兩者融匯交錯、相得益彰,恰好也從另一個角度呼應了甬港兩地文化的共同特徵:開拓創新與開放包容。
值得一提的是,舞劇《花木蘭》此次赴港還專門安排了“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於9月13日下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公開彩排,邀請了香港十余所中小學的1400名學生免費參與,藉以鼓勵他們參與文藝活動,共同體驗中華文化藝術的精妙。
“之前學習過《木蘭辭》,相較於課本裡的形象,在劇裡更多地感受到了木蘭鮮活可愛的一面。”聖公會基孝中學的一名學生表示自己是第一次接觸這類題材的民族舞劇,劇中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和婀娜多姿的銅鏡舞讓她印象深刻。
以藝術之光凝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力量,舞劇《花木蘭》為新時代甬港兩地的人文交流錦上添花,擘畫出互利共贏的同心圓。
“《花木蘭》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座‘橋樑’,連接起寧波與其他城市。從去年在美國巡演6場,到今天向香港同胞獻演,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都可以讀懂‘木蘭’,理解她身上的精神。”寧波市演藝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甬港兩地淵源深厚、文化相親,香港文化行業更是蘊含著濃厚的‘寧波幫’基因。我們期待在《花木蘭》之後推動更多作品來到香港,從文化交流層面上演繹更加精彩的‘雙城故事’。”
(劇照均來自特區政府康文署)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5/hd3y5xo9AsMrYnMNTfN6WKRt6d11puq9tb3.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呂佳銀
“天圓夢,地圓心,鏡圓不映粉黛妝,巾幗真英雄。”9月14日、15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聯藝機構有限公司承辦,寧波市演藝集團打造的原創民族舞劇《花木蘭》作為香港首屆中華文化節參演劇目和“明月耀香江”、“國風國韻飄香江”系列節目之一,接連兩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以團圓之意與香港觀眾齊迎中秋佳節。
中聯辦文藝部副部長李曙光、香港文體旅局局長劉震、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薛麗軍、香港康文署署長劉明光、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香港特區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等嘉賓出席並觀看演出。
這部誕生於寧波的舞劇自2017年國家大劇院首演以來,在超百場的海內外巡演中圈粉無數,不僅摘得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的桂冠,還頻頻亮相塞萬提斯國際藝術節、哥倫比亞“中國文化月”等國際知名藝術節展,去年更是在美國巡演6場,好評如潮,點亮了中華文化之光。
七年,《花木蘭》邂逅數萬名觀眾,經典歷久彌新,從東方大港到東方之珠,《花木蘭》再一次起舞香江河畔,驚豔香港觀眾。
精品破圈 “木蘭”燃動香江
香港首屆“中華文化節”由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策劃,通過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項目和延伸活動,讓廣大市民和旅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揚中華文化。這些作品或有著卓越的藝術品質,或創新性地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學精神。舞劇《花木蘭》作為一部兼具經典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力作,自然成為其中的重磅之作。
“我們還特意將演出納入了香港文化中心三十五周年誌慶節目,對劇院來說也有著特別的意義,希望能在中秋佳節之際帶給市民中國故事和中華美學的藝術享受。”香港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演出訊息官宣後就頗受關注,兩場演出票都幾乎售罄,“《花木蘭》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受歡迎,可以說是一票難求。”
在香港觀眾的期待下,“木蘭”如約而至。14日當晚,近1400名觀眾到場觀演。
“這次文化節最讓我有購票衝動的就是《花木蘭》,主要想看看花木蘭的巾幗形象如何在舞劇中得到演繹,二來因為她的故事家喻戶曉,我熟!”進場前,香港觀眾吳女士表達了對演出的期待。
從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完成使命、追求愛情到回歸和平與自由,一條“自我發現”與“自我認同”的故事線在舞台上徐徐展開。一幕幕起承轉合,在舞劇《花木蘭》中,堅韌與柔情並存的“木蘭”被賦予多重性格。
“太喜歡了!之前對寧波的印象是經濟發達的港口城市,沒想到舞台藝術作品也這麼令人讚歎。”香港觀眾鄭女士表達了對於未來看到更多寧波藝術精品的期待。
香港之於《花木蘭》,開拓的是“寧波演藝”的硬實力和中國故事的文化“破圈力”;《花木蘭》之於香港,傳遞的是中國民族藝術的東方氣韻和同頻共振的情感共鳴。
情感相融 凝聚甬港向心力
花木蘭之所以深受世人的喜愛,是因為木蘭故事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作為享譽國際的中國文化IP,“花木蘭”曾有過影視、動漫等多種藝術改編和創作,在中華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的當下,尤為凸顯出被廣泛接受和欣賞的國際化趨勢。此次以民族舞劇的形式登場亮相,讓香港觀眾驚喜之餘更有驚豔。
“舞劇《花木蘭》演的是‘木蘭’,卻又蛻變於‘木蘭’,所以才能長跑百場,巡演世界。”寧波市歌舞劇院院長劉蔚說。
金戈鐵馬的戰爭場景、手持長劍的巾幗風采、花前月下的雙人起舞…… 舞武結合的創新演繹和極具中式美學風格的舞台呈現讓在場觀眾驚豔於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劇中所表達的英雄主義、家國情懷和人性光輝,深深打動著在場每一位觀眾。
“不管對於內地還是香港,花木蘭其實是我們國家與民族的集體記憶,劇中代父從軍的孝道和敢於抗爭的民族氣節令人動容。”香港觀眾陳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感慨,“在傳統佳節欣賞傳統文化的藝術,有了更不一樣的感覺。”
《花木蘭》深深勾起港人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感,拉近了與香港人民的心靈距離。
文化相逢 書寫甬港人文交流新篇章
據悉,本屆香港中華文化節匯聚了內地和世界各國頂尖的藝術家和團體。對於舞劇《花木蘭》來說,相較於一次巡演,更多的是一次文化的“對話”。
糅合舞蹈美學與當代思辨,《花木蘭》在新時代傳播語境下重新講述歷史故事,在現代審美中再現中國傳統美學,兩者融匯交錯、相得益彰,恰好也從另一個角度呼應了甬港兩地文化的共同特徵:開拓創新與開放包容。
值得一提的是,舞劇《花木蘭》此次赴港還專門安排了“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於9月13日下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公開彩排,邀請了香港十余所中小學的1400名學生免費參與,藉以鼓勵他們參與文藝活動,共同體驗中華文化藝術的精妙。
“之前學習過《木蘭辭》,相較於課本裡的形象,在劇裡更多地感受到了木蘭鮮活可愛的一面。”聖公會基孝中學的一名學生表示自己是第一次接觸這類題材的民族舞劇,劇中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和婀娜多姿的銅鏡舞讓她印象深刻。
以藝術之光凝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力量,舞劇《花木蘭》為新時代甬港兩地的人文交流錦上添花,擘畫出互利共贏的同心圓。
“《花木蘭》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座‘橋樑’,連接起寧波與其他城市。從去年在美國巡演6場,到今天向香港同胞獻演,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都可以讀懂‘木蘭’,理解她身上的精神。”寧波市演藝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甬港兩地淵源深厚、文化相親,香港文化行業更是蘊含著濃厚的‘寧波幫’基因。我們期待在《花木蘭》之後推動更多作品來到香港,從文化交流層面上演繹更加精彩的‘雙城故事’。”
(劇照均來自特區政府康文署)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5/hd3y5xo9AsMrYnMNTfN6WKRt6d11puq9tb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