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彎月、一隻作跳躍狀的兔子、一隻口銜仙草的蟾蜍……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T形帛畫上,充滿自然氣息和神秘色彩的“中秋元素”,再現了西漢初期人們對宇宙和生命的浪漫想象。
中秋源於古人對月的崇拜。2024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50周年,半個世紀以來,一代代文博人接力講述這些中華瑰寶的故事,透過文物上的點滴細節,帶領人們“穿越”2000多年,在方寸間重見千年明月。
T形帛畫出土於馬王堆一號墓,墓主是長沙國丞相利蒼之妻辛追。這幅布景壯麗、想象奇特的帛畫,被譽為湖南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
湖南博物院院長段曉明介紹,T形帛畫用筆墨和重彩繪製,從上至下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是“T形”上端最開闊的地方,頂端正中間坐著人身蛇尾的燭龍,其左側掛有一輪彎月,月上繪有蟾蜍、玉兔,月下有一位託月女神。
“帛畫構形布局完美、圖像造型生動、色彩鮮豔和諧,表現了古人對天國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段曉明如是評價。
在古人的觀念中,月亮、玉兔、蟾蜍等元素,都具有神秘的力量。許多學者認為,在帛畫中描繪這些元素,寄託了墓主人對月神的敬畏和祈求庇佑之情,也體現了古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創造力。
月亮,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象徵著陰柔、寧靜、神秘以及時間的流轉。
“T形帛畫上的月亮,藝術特色在於它並非簡單的滿月形態,而是有著獨特的造型,與帛畫中其他元素共同構建出一個神秘的天界場景。”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喻燕姣說,古人對月亮充滿了想象,月亮的陰晴圓缺被視為神秘的變化。帛畫上的月亮,展現出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對宇宙奧秘的探索。
喻燕姣認為,代表祥瑞、長壽和美好的玉兔,則承載了古人對幸福、吉祥生活的期盼。而蟾蜍在古代文化中具有多重寓意,一方面它被視為月亮的象徵之一,另一方面因為蟾蜍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它也代表著生殖崇拜。帛畫上形象誇張的蟾蜍,反映了古人對生命繁衍的渴望和對生殖力量的敬畏。
“在辛追夫人所處的西漢初年,儘管月亮崇拜等觀念已萌芽,但中秋節尚未成為一個特定的、具有明確習俗的節日。T形帛畫上所描繪的月亮、玉兔、蟾蜍等元素,為後世中秋節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土壤。”段曉明說。
對馬王堆的關注與研究,也早已超越國界。意大利策展人芭芭拉說,她最鍾愛的馬王堆文物便是T形帛畫,不僅是因為其設計精美,更在於帛畫透過一個個細節,幫助她讀懂西漢時期中國人對宇宙和生命的獨特認識。
來源:新華社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15/hawYeKosnWzmEBjFyGnnqaheDKRYhSLGIK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