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香港仔避風塘,漁業界希望未來能夠結合休閒漁業的發展,加上政府積極推動“無處不旅遊”的政策,把旅遊元素更多融入到南區的漁業生態中,為南區漁業注入新的活力。
從勤勞到多元 變遷中的傳統漁業
漁民梁文輝接受《港紙》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從小就跟着父親做漁民,從12歲開始一直做到現在70歲。那是一段充滿艱辛卻又充滿希望的歲月。過去的日子雖然不容易,但只要勤勞工作,我們一家人就能過上安康美滿的生活。我們甚至可以用賺來的錢存下首期,買上自己的房子。”
梁文輝續說:“那時候,漁獲豐收,魚價也比較好,我們能夠靠勤勞掙到不少錢。但近年情況漸漸轉差。魚類資源日益枯竭,加上成本不斷上升,我們漁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我們的漁船從以前的小船發展到現在的大型漁船,配備了更先進的設備,但這也增加了我們的負擔。再加上近岸漁場資源匱乏,我們不得不到更遠的中南海海域捕撈,燃油費等也因此大幅上漲,造成我們的利潤仍然下降。”
“眼看傳統的漁業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也考慮過轉行,但由於船隻大小限制,選擇並不多。不得不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一些其他的副業,以維持基本生活開支。幸運的是,政府和社區各界對我們這個傳統行業的處境非常關注。”梁文輝補充道。
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南區區議員楊上進表示,他與一些團體一直積極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希望能為漁民提供協助,幫助他們渡過當前的困境。比如他們正推動發展現代化的養殖業,希望能吸引一些捕撈漁民轉型。另外,他們也正在商討推動發展“休閒漁業”,希望能與政府攜手解決相關的法規障礙,讓漁民能夠利用漁船提供旅遊體驗等服務,為自己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過去數十年,漁民群體與地區社區的關係也越趨密切。不同的社會團體和組織都主動關注漁民的需求,反映出漁民逐漸融入社區,社區也更加了解漁民文化。
梁文輝最後說:“雖然眼前的局勢並不樂觀,但只要社會各界攜手並肩,相信我們這個傳統的漁民行業定能走出困境,重現昔日的繁榮景象。身為一名70歲的老漁民,我由衷地希望,子孫後代能夠繼續這個傳統,並為之注入新的活力,讓這個行業代代相傳。”
來源:地區報《港紙》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0/fxxYwAhEH2ODeF443ofs7nPINSIXVYxGdQ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