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龍
第二十七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暨投資香港推介大會於9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舉辦,特首率領一眾高官及過百位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和企業代表參加,凸顯特區政府對今屆洽談會的重視和為港尋求發展新動能的急迫性。
在會議開始的前一天(19日晚),港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與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率先簽署《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合作協議》,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決定的大時代背景下,香港要如何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如何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如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已成為一個迫不及待、刻不容緩的課題和議題。
事實上,香港的創科發展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雄厚的實力。首先,香港是亞洲唯一擁有五所世界百强大學的城市;擁有良好的教育基建、享譽國際的大學和優秀的科研人才;教學質量在多項國際比較研究中名列前茅;香港的理科畢業生百分比高踞全球第一,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另一方面,截至今年八月底,政府推出的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逾36萬宗申請,其中近23萬宗獲批,同期經各項人才入境計劃抵港的人才超過15萬人。這些高質量的人才庫為香港的創科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力保障和澎湃的動力源泉。而在科研成果方面,除了港大中大等一直引以為傲的生命健康與醫療科技範疇外,理大的航天工程科技研發近些年在參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大放異彩;孕育、成長於中大的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已成長為亞洲收入排名最高的AI公司;科大培養、北上創業的大疆無人機如今也早已成長為行業的全球霸主。可見,香港的創科發展是具有非常優厚的土壤和條件,只要耐心耕耘和呵護,一定可以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有好的資源和條件,還需要好好的開發和利用,對政府來説就是如何去做好頂層規劃和引導。回歸之初,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就成立了創新科技委員會,將“實現香港成為南中國和區内的創新中心”作為其最大的抱負,可惜當時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香港也因此錯過了最好的發展科創機會,但亡羊補牢,未為晚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發展創新科技永遠都不過時,關鍵是從現在開始要行動起來,要從全港、全國、全球、全局的高度和視角,認清當前前沿科技發展的趨勢和脈絡,確立切合本港實際情況的發展路綫和方向,設計、制定符合各產業發展規律的制度法規,真正把創科作為一個支柱產業扶持起來。正如在簽署儀式上的致辭中,特首李家超提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特區政府正從四大方向加快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包括加大創新力度,培育新興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政、產、學、研及投,五方面合作;完善創科產業鏈和供應鏈。
香港無論從高等教育和科研人才、資金和經濟自由度、信息流通、法治等各方面,都具備發展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的條件,在國家創新驅動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香港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0月16日將是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的日子,期待行政長官届時帶給香港市民一幅全新的發展藍圖和一個明確、清晰、美好的願景。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2/dr9QiKMhPT1BNFFxri5XUT7p6BDvFFOFEC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