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超
經過疫情中臨床療效的證實,中醫藥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愈來愈受到重視,甚至成為一種潮流。鋪天蓋地的中醫館不說,奶茶鋪子也在悄然被中藥茶鋪子慢慢疊加亦或覆蓋。在香港,有些年輕人還將去看中醫作為一種時尚潮流,說不僅能養生,還能變靚。在歐美國家,咖啡廳也逐漸推出一些草本植物茶相關的養生飲品。因此,中藥乃至藥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走向國際,是一個熱門話題。
世界上一些國家在歷史上也有其草本藥材,比如阿拉伯、印度、墨西哥、巴西,但他們缺乏中醫基礎理論及性味歸經升降浮沉的藥性配伍依據。中醫藥的理論基礎支撐決定其行穩致遠。進而,中藥不僅遠銷海外,更是有一種探索海外種植中草藥的趨勢,張伯禮院士對筆者表示,我們也一直在關註著這類探索。
這些國家的草本植物,也有進口到中國為我所用的,比如西洋參、西紅花、肉豆蔻等等。但中醫藥講「地勢使然」,要考慮到因時因地制宜,中藥講道地藥材之藥性,比如人參必須長在深山老林裡邊高寒的地區,雖然經過多年探索,可以在其他地方人工種植,但絕對達不到其本應有的藥效。還有一些藥,像紅景天、高山高原雪蓮、雲南一些草藥,人工種植尚未探索成功。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更是培育一方藥材。中藥講究抗逆性,在適應栽培的環境中,植物分泌的次生代謝產物既保證了自身的生長發育,也恰恰是藥效物質。風、土、水,都影響藥材的性味歸經,也影響其功效,體現了大自然的奇妙之處,要敬畏天地。
張院士今年也應邀遠赴西伯利亞探索北藥,比如西洋參、人參、五味子、北防風、細辛等野生和栽培情況。但如果澳大利亞就難以種植這些藥材,就要考慮探索適合當地土壤的沙棘、枸杞子之類的。
中藥產銷有其獨特性,張院士繼續闡釋,要以銷定產,有需求才行,如果不需要,種植多了,谷賤傷農,種出來以後賣不出去就連柴火都不如。所以這是系統工程,要從長計議。因此,可以考慮跨國跨地域聯合栽培加工,比如有些藥需要到中國加工,之後相當於他們醫院製劑通過相應專業渠道去銷售,用以確保以銷定產。
此為其一。
第二,中草藥的質量也一直備受關註。曾經也有一些關於農藥殘留、中藥品質的負面新聞,導致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詬病甚至詆毀中藥。張院士說,中藥走向國際,首先要提升中藥材的品質,規範化種植,保證道地藥材基本藥效,生產無公害中藥材。2023年6月在河北安國舉辦的第三屆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論壇上,張伯禮院士曾經說道,俗話說「藥材好,藥才好」,要把中醫藥推向世界,中藥材是基礎,這就需要從重視中藥材的量向重視質來轉變,要不斷提升中藥材的品質,才能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保證。
當前,中醫藥發展正當其時,面臨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國家對中醫藥發展重視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張院士說,中藥質量管控方面,為提升中藥材質量,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於2021年在南京溧水成立,聯盟在GAP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優質藥材「三無一全」的質量要求,即無硫磺加工、無黃曲黴毒素超標、無公害,全過程質量可溯源的標準。
可喜可賀的是,近年來,我國中藥材的抽檢合格率連年提升,從十年前的64%提升到今年的98%,為全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為中藥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藥品質的提升方面,不遺余力不斷提升品質,才能為中藥走向國際提供品質方面的保駕護航。
第三,中藥走向世界,要解決標準的問題。張院士說道,我們要統一標準,因為任何一個學科成熟發達的標誌,就是要建立標準。中國是中醫藥宗主國,有責任發揮引領作用。我們首先與海外專家一起商討,聽取意見,建立了第一個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標準——中醫本科學標準,已被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又組織海內外500位專家編著了一套中醫藥核心教材,共13冊,英文版已經發行,受到了廣泛歡迎。中醫藥進一步走向國際,中醫藥現代化功不可沒。另外,中醫藥還要提供更多的臨床有效證據。不僅需要通過現代醫學研究它的作用機理,還需要拿出過硬的循證證據,這是中醫藥走向國際的前提,也是中醫藥現代化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