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錦全
中醫藥源遠流長,在疾病治療和身體調理上成效顯著,市民對中醫藥的需求愈來愈大,目前國家將中醫藥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發展的機遇又來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2020-2025年》出台,以促進與內地更緊密中醫藥協作,臨床和科研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可見將來中醫藥發展將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整合本港中醫藥資源
經過十年的努力改革,香港擁有一套中西醫並行的醫療制度,政府一直致力建構更全面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香港在純中醫方面的特色優勢,充分展示中醫藥智慧和臨床療效,相信這是香港中醫藥走出去最佳示範。目前香港中醫師主要以門診模式提供基層醫療服務,香港醫院管理局發展中醫優勢病種的中西醫協作臨床服務,結合內地有實力的中醫機構支援,希望不久將來可以探索出一套更完善的中西醫社區服務模式,例如博愛醫院的針灸專科中心,結合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的指導,為廣大巿民提供治未病保健和戒煙針灸治療等服務。展望未來,香港首家中醫醫院預期在二○二五年起投入服務,標誌着香港中醫藥服務向第二和第三層醫療服務邁進的重大突破。
政府推動中醫藥業發展
近年特區政府為推動中醫藥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制定《中醫藥發展藍圖》為香港中醫藥行業勾劃未來發展願景及策略;中醫藥發展政策的整體規劃及統籌工作,例如中醫藥服務、專業、產業、教育、研究、公眾教育等範疇都需要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所以,2023年行政長官報告提出政府部門增設「中醫藥發展專員」職位,加強中醫藥發展及政策統籌工作。其次,香港中醫醫院和政府中藥檢測中心也將落成。中藥是我國獨有的珍貴資源,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必須要建立一套具公信力的標準。中藥檢測中心將會進一步發揮香港的優勢,為中藥檢測方法建立國際認可的參考標準,為中藥標準化走向國際化作出貢獻。
另外,成立中醫藥發展基金,優先支持院校、科研和業界開展中醫藥傳統理論臨床以及現代科技應用等項目。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市場發力的模式向內地加速推動,鼓勵粵港兩地開展更多合作,深入推進中醫藥傳統研究、疾病防治、循證醫學等方面的人才培養。積極推展中醫藥人才協同培養及科研創新項目等領域合作,促進中醫藥學術交流和傳承。值得慶賀的是本港近年已有學者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選定為「青年岐黃學者」。岐黃學者計畫旨在扶助年輕有為的學者在中醫藥科研方面發展潛能,讓他們在專業和學術領域更上一層樓,同時弘揚傳統中醫藥並推動其創新發展。
「一帶一路」打造國際化高地
可見未來,中醫藥標準化改革是推動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及國際化的重要基礎。香港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前局長高永文在2023年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研發在港澳、產業化在內地、市場向海外」的思路,正好是「一帶一路」的中醫藥發展創新模式。特區政府與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加強中藥標準化技術領域交流。香港要充分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以及社會廣泛參與等系列配套操作,推動建立「中醫藥資源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優化中醫藥數據及資源共享,將來以應對中醫藥技術、市場屏障和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問題。由政府牽頭加強科技引領合作,制定中醫藥國際化標準。相信這方面發揮港澳地區中醫藥科研實力,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中醫藥科研交流,加強中醫藥醫療、科技產業和教育等三方面合作,把香港打造成國際中醫藥貿易中心,中醫藥面向全世界。
結語
香港發展中醫藥要充分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及悠久的中醫藥發展歷史和文化實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優勢。內地在發展中醫藥方面不僅有一套成熟的機制,更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中醫藥是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綜觀其「治未病」和養生保健的理念,可以彌補目前西醫領域的某些不足。在應對世紀疫情的過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已有196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中醫藥;113個世衞組織成員認可針灸和中醫藥治療方式,29個成員為中醫藥規範使用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中醫藥的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香港推動中醫藥發展和國際化之路可謂一片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