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敏坤
作為醫師最常被問的問題大概是:日常生活該如何調養?如何吃?有什麼要注意的?我常告訴他們,順應自然。所謂「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養生之道在於順應自然。許多病人聽得不明所以,什麼是順應自然,能不能具體點說明?其實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每時每刻都在教導我們調養的道理。從一年四季的更替、一日晝夜的變化,用心體察就能向它們學得養生之道。
順應四時
在一年四季中,萬事萬物都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
春天,萬物剛從沉睡中甦醒,植物開始發芽,蟲子被春雷驚醒,連家裡也長出霉菌。對應一日中的清晨,太陽剛剛升起,一切都欣欣向榮,我們也該伸伸懶腰,充滿朝氣與活力。
夏天,萬物生長茂盛,樹上的蟬鳴聲熱鬧非凡。對應一日中的正午,陽光猛烈,熱辣滾燙。我們也該鬥志高昂,不懼汗水與辛勞,熱情地擁抱生活。
秋天,涼風急勁,草木變得枯黃,蟲子都跑到地下去了。對應一日中的黃昏,太陽快要落山。我們也該收斂心情、安逸寧靜,從容和緩地與自然、與人和平相處。
冬天,萬物凋零,蟲子都躲藏起來休眠過冬。對應一日中的夜晚,萬物沉寂,陽氣下沉。我們也該避寒就溫,注意休息。應當潛藏心志,養精蓄銳,靜待來年春天再一展抱負。
秋季養「收」
秋天是陽氣收而斂降的的季節,因此有收穫、肅降、清涼的特點。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有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意思是秋天三個月,萬物華實已成,從容平定。此時天氣清涼,地氣清肅,應當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寧靜,以緩和秋天肅殺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還需要收斂神氣,使身體與秋氣相和,不要讓意志外揚,避免肺氣受秋燥的損害。如果違反了這一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肺臟,到了冬天容易得瀉泄病,影響冬季的氣血儲藏。
寂靜的力量
許多人把蕭條、荒蕪、落寞、寂靜等歸納為不好的詞語,如同秋季因日照减少,花木凋零,許多人懼怕此景,因使人触景生情,心生凄凉、忧郁、煩躁等情緒。老年人尤其容易引起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
但其實世間並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我們了解了自然界的變化,知道一切都是順時而發,是那麼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像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好與壞、快樂與哀愁、相聚與離別,幾乎所有的事都是一體兩面的,就像如果沒有秋冬的凋零與潛藏就沒有來年春夏季節的蓬勃生長。
因此真正的養生是要接納一切,順應一切。接納一切開心的,生長的,進步的,也接納一切落寞的,寂靜的,衰退的。因為這些都是那麼地自然。這並不是消極,也不是說我們要放任自己陷入憂傷的情緒,而是說,我們應該接受它,不要抗拒它,甚至擁抱它。知道日暮黃昏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這樣想後,自然會心生從容和緩的心情,你會發現,一股真正喜悅和平的心情會油然而生。
所有的聲音都生於寂靜,最後又復歸於寂靜,即使存在的期間也被寂靜環繞。如果把春夏的活力比喻為聲音,那秋冬的落寞就是這股寂靜的力量。沒有寂靜,聲音就無法存在。
如何做
現在我們知道了,秋季養生要收、靜、斂、緩。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1.飲食
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宜多食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梨、藕、菠菜、蜂蜜等。中醫有「少辛增酸」的說法,因此可多吃些酸味食物,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輔以補養氣血之品,常用藥物如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麥冬、百合、胡麻仁、干地黃等。
2.鍛鍊
秋季鍛鍊應以慢運動為主,避免激烈運動導致大量出汗,損耗陽氣。最好選擇輕鬆平緩及力所能及的運動,如慢跑、登山、瑜珈、太極拳等。運動前應做好足夠的熱身,因秋天早晚溫差逐漸變大,低溫狀態下肌肉的黏滯性較高,如不做好熱身,容易導致肌肉、韌帶的損傷。起居方面也應當早睡早起,早睡能養足精神,順應秋天的收斂,早起有利於舒展肺氣,預防呼吸道疾病。
3.打掃房間
打掃房間如同整理心情。整齊、乾淨的臥室不僅能降低壓力、放鬆身體,也會讓人睡得更安穩。嘗試把不需要的東西丟掉,為身心騰出空間。當房間變得乾淨、整齊,也會產生成就感,心裡會舒坦不少。
4.靜坐
秋天是開始靜坐最好的時機。可找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坐在椅子上或交叉腿坐在地板上,放鬆肌肉及身體。閉上眼睛注意呼吸,把注意力逐步放在身體的每個部位,觀察自己的每個想法,也接納自己的每個想法。養成靜坐的習慣,不僅能減輕精神壓力,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還能補充能量、疏通經絡,對身心健康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