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深海一號”攜“蛟龍號”訪港 科學家作航次報告
中國科考船“深海一號”攜“蛟龍號”,於西太平洋完成首個由國家支持的國際深海科研考察航次後,首次訪問香港,一連兩天舉辦科普講座和研討會。“數字深海典型生境”國際研討會和論壇25日在中銀大廈舉辦,與會專家發表研究成果。
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唐冬梅致開幕辭,強調科學硏究在保護海洋生境方面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中銀香港顧問、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振英致辭時強調了海洋經濟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國際合作中的作用。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數字深海”大科學計劃秘書長、國際航次首席科學家許學偉作航次報告。他指出,“數字深海”倡議旨在發現深海棲息地、研究連通性、預測變化趨勢以及建立數據共用體系。年輕一代的使命是通過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解決方案,實現人類與深海的和諧。
11年前曾跟隨“蛟龍號”下潛的國際航次首席科學家、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兼副系主任邱建文作科學報告。他接受中通社採訪時表示,這次感受跟11年最大的不同,就是船已經是一艘新的船了(深海一號),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不同部門的協作都順暢了很多。攝像系統和採樣工貝,原先主要用兩個機械手,現在有虹吸裝置,可以採集到更小的標本,保存樣品的容器,可以使採集到的生物形態比較完好。
邱建文表示,香港幾個學校都有人做深海研究,但不是很系統。蛟龍號訪港是一倜很好的機會,讓大家了解國家海洋科學的發展,也可以鼓勵更多年輕人從事海洋研究,更多的了解海洋,然後可以更好的保護海洋。在香港舉辦國際會議,有助於將香港打造成中國深海研究走向國際的窗口。
國際科研考察隊在45天的航程中,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生物多樣性的調查,主要聚焦研究深海典型生態環境,觀察及拍攝典型海山山坡到山頂的海底生物分布,探集生物、水體、地質樣本和環境參數數據,並測試潛水器各項功能。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首次搭載海外科學家下潛,到深海採集生物及生態樣本,並帶回實驗室作進一步研究,推動深海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研究。多名外籍人士科考人員在25日的論壇作有關海綿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的專業報告。
籌委會義務法律顧問、法學教授傳健慈參與了多場科普講座和論壇。他表示,這次“深海一號”訪港活動展示國家在海洋科學領域最新發屐和傑出成就,有助增強市民對海洋科研與保育的認識,發揮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優勢,末來香港應積極參與全球深海領域的國際合作,為國家深海科研作貢獻。
來源:香港新聞網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9/26/Nb5yTm6r15HpiZx6fHB81CeZVMMII25NcK9.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