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寶華 |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主席,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粵劇承傳研究中心總監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自成立70年以來,致力於推動全球音樂教育的發展,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與交流。以香港為出發點,ISME可成為中國與世界開展文化交流的橋樑,推動香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向國際社會更好地宣揚中華文化。
ISME肩負推動全球音樂教育發展的使命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ISME)於1953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上成立,致力於推動全球音樂教育的發展。學會的使命是通過增進全球音樂教育者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音樂體驗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讓音樂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經過近70年的發展,ISME已發展成為一個跨學科、跨文化的全球性網絡與國際性組織,並匯集了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家、研究人員和其他持份者,共同為文化遺產的教育、保護和持久發展作出貢獻。
作為ISME的首位華人主席,筆者感到無比榮幸,也深知這份職責的重大。筆者很高興能在此分享ISME豐富的歷史、在全球的影響,以及我們在推動中華藝術和文化走向世界過程中所作的努力和成效。
為確保有效的管理和外展,ISME設有董事會和執行委員會,並由管理團隊提供行政支援。學會的主席和執行委員會領導由選舉產生,成員來自世界各地,涵蓋學校音樂教育、社區音樂教育、高等音樂教育等多個專業領域。多元化背景的領導層確保了ISME的倡議具包容性和廣泛性,能夠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需求。此外,學會還分設若干常務與工作委員會和特別興趣小組,每個小組專注於音樂教育的特定領域,如教師教育、幼兒音樂教育、學校音樂、社區音樂和研究等,使ISME能夠關注廣泛議題,並保持始終立於上述各個領域的發展前沿。
ISME的恆常工作包括舉辦國際會議、研討會和工作坊,以促進全球音樂教育者的交流與合作。當中每兩年一次的世界音樂教育大會是ISME的旗艦活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教育者參與,共同探討音樂教育領域的前沿問題。此外,我們還出版一系列專業期刊和書籍,與全世界的同工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其中,《國際音樂教育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IJME)是 ISME 的官方同儕審查期刊;我們亦與權威學術出版社Routledge 合作出版「音樂教育的全球議題(Global Perspectives in Music Education)」和「音樂教育的專業主題(Specialist Themes in Music Education)」兩個系列的書籍。所有會議、研討會和其他活動亦會出版論文集作為記錄。我們亦設有補助金,支持開展音樂教育項目,增加世界各地弱勢群體獲得高品質音樂教育的機會。
ISME的全球影響力日益增強
音樂作為一種「全球通用語言」,能夠打破語言和文化障礙,增強人們之間的聯繫。成立70年來,ISME通過其倡導、研究和教育等的舉措及各項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各地音樂教育的質量,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與交流,還推動了世界和平與合作。ISME在推動全球音樂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不僅為教學和認知方式帶來不少重要變革,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亦是全面而深遠的。
在教育改革方面,ISME的研究和倡導啟發了許多國家教育政策的設立或改革,如將音樂教育納入國家指定課程等,這樣能夠確保兒童和年輕人獲得優質的音樂教育,對他們的認知和情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交流方面,ISME通過促進文化交流項目和國際會議,創造了跨文化對話和互相理解的平台,幫助各國打破文化壁壘,通過音樂促進和平與團結。
在社區建設方面,ISME透過社區音樂教育計劃,為社區帶來社會參與和個人表達的機會。這些計劃對於貧窮、邊緣化以及社區資源和服務不足的社群特別具有影響力。在此,音樂成為社會變革和賦權的工具。
在專業發展方面,ISME提供了豐富的專業發展機會和資源,包括研討會、講座和出版物等,幫助音樂教育工作者掌握最新的研究內容與實踐方向,提升了全球音樂教育的質量。
正是通過上述努力,ISME不僅改變了音樂教育的面貌,還在全球推動文化理解與社會和諧方面,展現出音樂的強大力量和無限可能。
ISME逐漸成為推廣中華藝術和文化的重要平台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國家將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開拓海外文化市場,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對香港的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是充分地肯定。筆者擔任ISME主席的任期正好在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規劃綱要的五年國家規劃之內,使這個職位有多一重意義和責任。筆者致力於將ISME作為祖國與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橋樑,並以香港為出發點,積極在國際間宣揚中華文化。為了積極回應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文化戰略,筆者為推廣中華藝術和文化方面的工作設定了一些目標:
一是支持年輕音樂家和教育工作者。為中國年輕音樂家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國際平台,展示他們的才華和創新,同時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
二是促進文化交流。通過ISME的恆常國際交流活動,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互動和理解。
三是推廣中國音樂教育。介紹中國傳統音樂和現代音樂創作,豐富全球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音樂教育體系和方法的認識。
四是加強內地推廣。向內地學者和研究生推廣ISME的理念,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
此外,因為筆者亦是香港教育大學(以下簡稱「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系教授、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執行總監,所以,我亦致力於在粵劇教育和傳承領域開展各種項目和合作,將中華藝術和文化推廣到海外。
近年來,教大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開展了系列研究計劃,筆者亦撰寫學術論文投稿至國際學術期刊,讓更多海外學者了解以粵劇為例的中國傳統音樂在香港的發展狀況。此外,中心與大灣區內學術機構及粵劇團體連結,共同成立了「大灣區粵劇發展聯盟」,以促進各地在粵劇發展上的學術、藝術及文化交流,並由中心擔任聯盟秘書處,積極加強區內緊密合作。聯盟目前已有18個單位加入,並陸續共同舉行各種音樂表演活動、文化交流計劃、學術研討會和工作坊,致力於演員培訓、觀眾拓展、學校及社區教育、文化交流及政府政策方面的發展,並與世界各地聯繫,推動粵劇文化的承傳。
除了中心的推廣工作,筆者亦把重心放在培養人才上。這兩年來筆者受邀到訪多間內地和海外大學,擔任學術會議或研討會的主講嘉賓、主持工作坊、參與交流活動等,當中包括不少面向學生的講課,分享研究和參與國際交流的經驗,以及向國際音樂教育期刊投稿的方法和策略等,鼓勵他們多把著眼點放在國際上。另外,筆者亦招收有志於粵劇傳承和教育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員,除了本地的學生,他們不少來自內地,畢業後回到內地的大學工作,並已成為獨當一面的學者,他們亦繼續參加ISME的會議,終生學習。
ISME的中國音樂教育推廣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尤其是凝聚人才方面。現時來自中國的ISME會員約佔11.2%,全球排第二位,並且有上升趨勢,當中大部分是新晉的年輕學者,他們亦更多地在會議中發表報告。許多中國年輕音樂家和教育工作者通過ISME在國際平台上展現才華,獲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機會,有利於他們的專業發展,這正實踐了ISME促進世界文化交流的宗旨。通過這一平台,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工作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合作關係,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理解。
ISME會議展現世界音樂教育發展新趨勢
2024年第36屆國際音樂教育學會世界會議的參加者來自超過世界上6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的參加人數創歷史新高,顯示了我國在國際音樂教育中處於領先地位。會議包括專題演講、論文分享、論壇、工作坊和音樂會展演等,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交流平台,尤其是在本土音樂文化的交流和推廣方面加強了聯繫
參加者對本次議題高度認同,並期待在未來的音樂教育實踐中融入這些理念。
回顧本屆會議,筆者總結世界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
一是當前全球音樂教育的發展強調非殖化,即重視本土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音樂教育工作者呼籲在課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自己的文化特色。
二是音樂教育內容與形式日益多元化。這不僅包括不同音樂風格的融合,也涵蓋了不同年齡、性別及背景學習者的需求,增加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可能性。
三是強調音樂教育在國際及地區之間的合作。透過網上活動和資源分享,各地的音樂教育者能夠共同學習,交流最佳實踐,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四是音樂教育的未來朝著科技化的方向發展。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和擴增實境(AR)等技術的應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嶄新的方式,增強了互動性與趣味性。
五是注重音樂教育中的個人化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風格和進步速度不同,這要求教育者設計更靈活的課程,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果。
六是設立全面多元的音樂教育新目標。音樂教育的新目標不僅是教授音樂知識和技能,還包括發展全人教育,如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培養通用技能,傳承本土文化,促進新一代文化身份認同。
香港音樂教育現狀和未來發展
審視香港的音樂教育現況,筆者發現香港在國際合作、科技化音樂教育和個人化學習方面大致可與世界同步,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有改進的空間:
在學校音樂教育和課程設置方面,香港的音樂教育在全球範疇內逐漸顯露特色,但與其他國家相比,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仍有改進空間。要透過學習音樂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和樹立正面價值觀等。
在提高教師教育的專業性方面,要注重音樂教師在提高音樂教育質量的關鍵作用。由於歷史的原因,香港音樂教師課程仍然過於注重西洋音樂,未能與中國內地和香港本地音樂達至平衡。音樂教師對中國傳統音樂和港樂的認識有限,政府亦未能為教師提供足夠的在職培訓。
家長在孩子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可惜香港的家長對子女的音樂教育多抱有一種功利的態度,認為學習音樂是要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技能和條件,讓他們在升學方面更有競爭力,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音樂教育的意義——為新一代提供終生的興趣,提升他們的生活趣味和質素。
結語
總的來看,2024年第36屆國際音樂教育學會世界會議對香港音樂教育的未來充滿了希望與啟示。透過全球音樂教育的共同探索,香港音樂教育在面對挑戰時,將能夠汲取國際經驗,推動香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還要在政策、課程及實踐等層面作出改善,例如:在人才培養方面提供更多的在職教師培訓計劃,為音樂家和工作者提供更多平台、機會和支持,持續幫助他們在學校音樂教學中培養全面和富含現代素養的新一代;在教學監察上,仔細審視學校音樂的課程和實踐,為教師提供建議和具體的改善方案;還要改善家長對音樂教育的價值觀,使他們懂得為學校提供資源、舉辦不同音樂活動的意義。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多年來見證了音樂教育轉化力量、牽動人心的成果,在推動全球音樂教育發展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音樂人才的關鍵,更是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展望未來,我們可以繼續利用ISME平台,推動中華藝術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希冀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音樂教育在全球範圍內發揮更大的影響力,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和諧作出更大貢獻,讓音樂教育成為聯結世界、聯結人心的樞紐。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4年7-9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