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 紫荊雜誌社主任編輯
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講好中國故事」,有助於推動世界全面深入理解我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但當前「講好中國故事」仍缺乏關鍵性突破。本文從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及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兩個方面,分析關鍵詞可以發揮的支點作用,以及關鍵詞體系化的重要性,認為以傳播關鍵詞體系為支點,「講好中國故事」將在當前的現實困境中,探索出一條突圍的路徑。
引言
中國的和平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一方面,世界各國對中國發展予以前所未有的關注,希望更加深入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進程中,希望向世界各國展現出一個全面而生動的中國形象。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中央高度重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深化主流媒體國際傳播機制改革創新」「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就是要通過進一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國際輿論場更好地發出中國聲音,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然而,就當前的情形來看,雖然隨著中國越來越深刻地融入世界發展,「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不斷增強,但仍然缺乏整體性與關鍵性的突破。
「講好中國故事」面臨的雙重困境
「講好中國故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故事的敘事,二是中國故事的傳播,因此「講好中國故事」面臨的困境,也應從這兩個方面去考察。
首先,從敘事學範疇來看,「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敘事行為。在這一行為中,講述者與接受者通過敘述文本進行互動,以期達至兩者的理解與認同。從這一角度來看,「講好中國故事」這一敘事行為的達成並非易事,因為講述者所面對的是跨語境的接受對象,要實現有效的敘事需要跨越中西語境的障礙。中西方有著不同的話語體系,「長期以來中國和西方世界處於不同的話語體系之中,雙方的概念、範疇和表述缺乏充分有效的融通和對接。」不僅如此,在當前的話語體系格局中,中國的話語體系處於弱勢,不僅難以實現與西方話語的融通與對接,而且遭遇西方話語的擠壓與扭曲,令「講好中國故事」更難實現跨語境突破。
其次,從傳播學範疇來看,「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傳播行為。傳播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勸服,傳播者不僅要將資訊完整地傳播出去,而且要實現改變受眾態度,使之符合傳播者意圖的目的。「在傳播學範疇下,中國故事是站在中國立場從新聞傳播規律的角度講述凝聚有中國人共同經驗和情感的故事,其目的是使國外受眾從中解讀出中國的特性、命運和希望。」然而,現代傳播體系是由西方國家構建起來的,是西方意識形態在傳播領域的反映。在這樣的傳播體系框架裡,中國故事要實現有效傳播,並達至勸服的效果,尤其困難。中國的傳播觀念和方式一直以來比較落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又給中國的傳播能力帶來新的挑戰。正是由於國際傳播力的不足,中國在結束了挨打、挨餓的時代之後,還沒有走出挨罵的時代。
關鍵詞在話語體系與國際傳播中的支點作用
「講好中國故事」面臨弱勢的話語體系以及落後的傳播能力兩重困境,而這兩重困境又互相關聯:弱勢的話語體系難以產生有效的傳播效果,落後的傳播能力又成為構建有效話語體系的障礙,兩重困境可謂一體兩面。如果能夠尋找到兩者共同的癥結所在,問題的解決將會得到極大推進。本文認為,構建中國關鍵詞體系正是解決雙重困境的有效途徑。
第一,關鍵詞是中國話語體系構建的支點。「從表象上看,話語體系是作為人類交往行為中由交往主體通過語言符號建立起來的表達與接受、解釋與理解、評價與認同等多重認知關係。深層地看,話語體系是受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實力所支撐的影響力制約的,是反映民族傳統、時代精神的思想理論體系的外在表達形式。」可見,話語體系包含了表層的語言符號和深層的思想體系。從這一點來看,「講好中國故事」同樣包含兩個層面:一是表層的敘事,就是由語言符號構建的無數個生動可感的中國故事;二是深層的思想,就是由中國精神為支撐的完整清晰的思想體系。前者是感性的、具體的、零散的,後者是理性的、抽象的、完整的,在「講好中國故事」中達至兩者的統一並非易事。偏重前者,中國故事的講述容易流於膚淺,缺少升華;偏重後者,中國故事的講述則容易流於空洞,缺乏共鳴。因此,在表層敘事與深層思想之間需要一個兼顧兩者並使兩者互聯互動的支點,而關鍵詞正可發揮這一作用。
所謂關鍵詞,就是話語體系的深層思想所包含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表述,是在思想體系中提煉出的凝練的表達。一個思想體系的構建,需要一連串關鍵詞的支撐,這些關鍵詞各自承擔了闡釋思想體系某一部分的功能,並相互聯繫搭建起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框架。不同話語體系之間的深層融通,必須建立在對其關鍵詞的相互理解基礎之上,而這些關鍵詞的相互理解又需要形象的表達以喚起共鳴與認同。可見,關鍵詞是抽象思想的落腳點,同時又是感性敘事的歸宿地。無數個感性敘事圍繞關鍵詞而展開,中國故事的講述通過對關鍵詞的依附,擺脫了零散無序、散兵游勇式的低效表達,而形成一個體系化的、有意義的整體,實現對深層思想的有效傳達。可見,以關鍵詞為支點,深層思想與表層敘事實現了互聯互動與互促互進,共同支撐起「講好中國故事」的話語體系,令其更好地得到理解與認同。
第二,關鍵詞同時也是增強中國故事國際傳播的有效支點。作為思想體系重要概念和重要表述的關鍵詞,它的傳播更能發揮勸服效果,「概念的深層內容是觀點,觀點的生成與傳播是借助隱喻修辭途徑實現的,而隱喻又是一種普遍公認的最具勸服能力的辭格形態,因此話語爭奪的最佳途徑是『生產概念』」②。深層思想的「硬銷」往往令受眾產生排拒心理,表層敘事的「零售」又往往「雁過無聲」,難以在受眾心裡留下深刻印記,關鍵詞的傳播則可以啟動受眾的隱喻思維,令受眾對深層思想的認知有了感性體驗,對表層敘事的接受有了深入思考,增進了受眾對中國故事「同情之理解」。關鍵詞的修辭作用,令中國故事的傳播可以產生難以比擬的勸服效果。
不僅如此,從傳播技術層面來看,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關鍵詞在傳播中的優勢也更加明顯。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具有靈活快速、多元龐雜的特徵,深層思想因其厚重嚴肅而難以靈活快速傳播,表層敘事則因為零散單薄往往淹沒在多元龐雜的資訊海洋之中。新媒體環境下的有效傳播,既需要滿足快速傳播的需要,具有傳播的便利性,又要能夠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中彰顯個性,具有鮮明的標識感,關鍵詞正是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傳播元素。「關鍵詞的大量出現和廣泛使用,是我們這個時代傳播業發展的一個特徵,借用簡短形象的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通過互聯網這個強大的功能,得以放大蔓延開來,這在過去是無法達到的。」
綜上可知,關鍵詞處於深層思想和表層敘事之間,使兩者得以互聯互動、互促互進。關鍵詞的這一功能,使其不論在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中,還是在國際傳播勸服效果的達成中,都可以發揮作為支點的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的選擇及其體系的構建
在一個思想體系中,包含了眾多重要概念和重要表述,如何選擇有效的關鍵詞,對其發揮支點作用具有重要影響。從上面的分析可知,有效的關鍵詞應該既能發揮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作用,又能提升中國故事的傳播力,即能夠兼顧表意功能和傳播功能。近年來,「中國式現代化」「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係」「新質生產力」等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關鍵詞並得到有效傳播。考察這些關鍵詞,可以發現它們正是兼顧兩種功能於一身。
但從當前廣泛傳播的關鍵詞來看,它們的選擇與傳播還處於一種自發狀態,仍缺乏對其進行自覺的體系化的建構。比如,上文提及的「中國式現代化」與「新質生產力」雖然同屬中國關鍵詞,但兩者顯然不屬同一領域,也不在同一層級,它們之間的關係應在一個完整的關鍵詞體系中有所體現;再比如,「一帶一路」因為關係周邊國家乃至全球發展,成為國際輿論場的熱詞,但對於「全過程民主」這一類關乎國內政治建設的重大問題,在國際傳播中卻少有關注。這兩種情形反映了當前中國關鍵詞傳播缺乏秩序、有失均衡的不足。這就令中國故事講述的系統性和目標性都很薄弱,容易雜亂無章,也容易顧此失彼,不能清晰完整地傳播中國形象和中國理念。因此,未成體系的關鍵詞傳播,同樣是難以奏效的。
從修辭學的角度來看,在一套話語體系中,不同概念之間層次越分明、關聯性越強,話語體系就越嚴密,越具傳播力和勸服力。所以,要在中國當前思想體系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表述中系統化地選擇關鍵詞,厘清這些關鍵詞分屬的領域及層級,將它們有序安置於合理的秩序之中,並建立起相互聯繫,從而搭建起具有完整系統的中國關鍵詞體系。這一體系大致上保持統一穩定的形態,同時也要兼具靈活性與開放性,在具體實踐中做出調整與完善,從而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重要支點。
香港在關鍵詞傳播中的獨特優勢
香港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有連貫東西的國際輿論場,更有大量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兩文三語」的專業人才,因而具有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優勢,在傳播中國話語關鍵詞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香港這一獨特的輿論場域,對於國際話語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為關鍵詞的內容選擇及體系構建提供重要的參考。在中國話語關鍵詞的構建中,不能一味地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進行傾倒式的宣介,要了解國際社會話語生態,知道國際社會關注什麼,想了解什麼,我們要傳播的應該正是他們想要知道的。同時,面對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及認識盲區,要通過不斷地詮釋去消除誤解、增進新知。香港作為國際都市,多元族群混雜,以華人為主,另有英、美、葡萄牙、加拿大等歐美裔,日本、韓國等東亞裔,菲律賓、印尼、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和南亞裔共同居住,多元族群就擁有多元文化,就有多元關注,也為我們提供了傳播的多元視角。所以,香港具有更加多元開放的輿論空間,是獲取國際輿論風向的前沿,在關鍵詞的構建中可發揮風向標的作用。
二是香港背靠祖國,聯結海外,資訊發達,為關鍵詞的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香港是中國近代華文傳媒的誕生地,有豐富的華文傳媒資源,同時還是重要的國際傳媒中心,匯聚了全球最重要的電子、印刷和網絡媒體。根據特區政府最新公布的資料,香港目前發行的日報有90份、期刊有391份,有一定影響的有20多家。本地電台3家,本地免費電視台3家,收費電視台1家,衛星電視10家。在港外媒注冊總數為84家、外國記者565人。香港是全世界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地區之一,網民總數超過600萬。媒體的國際化為關鍵詞海外傳播提供了重要途徑。尤其是國際傳播中,關鍵詞因為簡短形象,在突破語言障礙及價值隔閡中更具穿透力,適宜藉助香港國際傳媒環境得到廣泛傳播。
因此,在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進程中,要充分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歷史上,香港在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中曾發揮重要作用。香港開埠後,大批西方人來到香港,蘇格蘭人理雅各抱著「欲了解中華民族,就應該了解其經典著作」的態度,開始翻譯《四書》。1861年《四書》英譯本在香港出版。接著,他又翻譯了《書經》《詩經》《春秋》《左傳》《易經》《禮記》等中國經典,並陸續在香港、倫敦出版,完整地將中國的《四書》《五經》譯為英文介紹給世界。以「四書五經」為代表的多語種中國典籍經港澳流向歐洲,對促進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加深海外對中華文化的了解,乃至推動海外漢學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①今天,我們更應主動作為,在香港這塊中外文化交匯的關鍵場域,將新時代的中國話語、中國故事傳播海外,推動中國現代文明在海外的傳播和發揚。
結語
綜上,關鍵詞在中國話語體系的建構及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兩方面,均可發揮重要的支點作用,而關鍵詞支點作用的發揮還需要體系化建構。要發揮香港獨特制度優勢、區位優勢,「以關鍵詞體系為支點講好中國故事」,在當前面臨的現實困境中,或可探尋出一條突圍的路徑。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4年7-9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