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嘉豪 | 澳門經濟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
曾 悠 |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近期,澳門宏觀經濟增長達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通過注重將社區經濟與旅遊體驗相結合,活化歷史片區與旅遊體驗相結合等多措並舉,澳門旅遊業展現出良好的復蘇勢頭,顯示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競爭力和穩健基礎。同時,也存在社區旅遊配套設施、公共交通、營商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經濟復蘇呈現出不平衡、不均勻特徵。本文旨在回顧澳門社區經濟的近況,分析當中的潛在問題,並提出進一步支持澳門社區經濟復蘇發展的對策建議。
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澳門宏觀經濟主要指標實現了顯著復蘇,2023年GDP增長率高達80.5%,2024年預估也會有高雙位數的增長,這是令人矚目的成果。其中,服務出口增長達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顯示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競爭力和穩健基礎。2023年入境旅客數量大幅上升,為澳門重新創造了大量消費和就業機會。然而,澳門傳統旅遊區的復蘇速度顯著快於民生區,民生區的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家庭式經營的餐飲類小微商戶,則面臨生意不如預期甚至下滑的困境。部分區域和群體未能充分享受到經濟復蘇帶來的紅利,亟待官產學共同思考對策,盤活民生區社區的經濟發展。本文旨在回顧澳門社區經濟的近況,分析當中的潛在問題,並提出進一步支持澳門社區經濟復蘇發展的對策建議。
澳門社區經濟近況
1.疫後澳門旅遊業持續復蘇
澳門作為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其旅遊業一直是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疫情過後,澳門旅遊業展現出良好的復蘇勢頭,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最新的數據,截至2024年5月,入境旅客共 1,416.8萬人次,日均旅客超過9.3萬人次,同比增長約5成,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2%。強有力的恢復態勢不僅證明澳門旅遊業具有足夠的韌性,亦說明澳門旅遊吸引力未有減退。
為進一步提升、支持旅遊業復蘇發展,澳門特區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首先,加強對外宣傳,推廣澳門旅遊休閒城市形象,推動「旅遊+」跨界融合發展,加強旅遊業與美食、研學、體育、科技、文創、會展、大健康等產業的聯動,推出支持措施引客入區。其次,政府堅定加大開拓外國客源市場的力度,進一步開拓更多國際直飛航線,發揮好港珠澳大橋的作用,完善和宣傳港澳便捷的轉乘措施。此外,以「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5 周年」為契機,於2024年推出涵蓋機票、跨境交通、酒店住宿、餐飲、遊樂設施、表演門票的組合優惠,吸引更多國際旅客來澳。政府多方面發力吸引旅客來澳旅遊,多維度促進澳門旅遊業及社區經濟復蘇、發展,奠定了社區經濟復蘇和長期向好的基礎,也為澳門經濟的整體復蘇注入了動力。
2.社區經濟與旅遊體驗相結合
近年,澳門特區政府推出了「周遊列澳」「味歷澳門」「濱海遊樂」等專項資助計劃,旨在鼓勵和支持澳門非營利社團舉辦多元化的社區旅遊活動,引導遊客探索澳門各個社區。已資助舉辦的活動包括「荷香FUN城.文創市集」「離島尋趣.夏遊濱海」「澳門葡韵美食齊體驗」等。以「澳門葡韵美食齊體驗」為例,活動不僅讓遊客品嘗地道澳門美食,還通過親身體驗製作過程,增加了旅遊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這些活動不僅深入挖掘和整合社區旅遊元素,為遊客提供豐富的遊玩體驗,還能讓遊客在旅行中感受到澳門獨特的文化氛圍,綜合推動社區經濟發展。
此外,政府通過「北區玩樂尋味」「花薈北區」「酷玩澳門」等系列活動,打造別出心裁的打卡點吸引遊客和居民到社區探索,提升社區的旅遊吸引力。社區經濟與旅遊體驗相結合的發展策略,既能豐富遊客的旅行體驗,為社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也為澳門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徑。
3.歷史片區活化計劃促進社區經濟發展
澳門歷史城區早於2005年7月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澳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獨特的中西文化融合歷史建築群,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區域正是推動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政府於2023年起積極推動「歷史片區活化計劃」,期望激活這些坐落於不同社區的歷史文化資源,並將其轉化為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歷史片區活化計劃」以突顯舊區歷史文化價值、打造各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片區、帶動本地文化產業及中小企業發展為原則,聯動六大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形成跨司、跨範疇的合作機制。該計劃有望創造更多獨具魅力的旅遊景點,帶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為本地文化產業和鄰近社區的中小企提供更大發展空間。自2023年9月起,六大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已陸續於節慶期間在其所負責的片區內舉辦活動,多區人流明顯增加,新商戶開始進駐。「歷史片區活化計劃」在展現澳門文化特色、活躍社區文旅氣氛、完善舊區營商環境、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上已初現成效。
4.應用科技支持社區經濟發展
當前澳門本地主要客群的旅遊消費模式不斷轉變,企業需要敏銳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並積極轉型,才能保持足夠的競爭力。為此,政府在「2023中小企業後台數字化支援服務」的基礎上推出了「2024中小企業數字化支援服務」,名額由2023年的200個增加至600個,透過培訓、診斷等方式,提升中小企業經營者對科技工具的認識,促進澳門傳統中小企業在營銷、支付、日常營運上的數字化轉型,協助企業為客人提供包括自助點餐、自助結帳等服務,從而拓展遙距營商渠道、減低經營成本、優化管理及提升營運效率。①此外,政府積極推廣新媒體營銷,引導消費者關注並支持本地中小企業。通過與地區商會合作,協助逾200間特色店進駐內地網上知名平台。截至2024年2月底,特色店於有關平台的月均曝光量較未以特色店名義進駐前顯著上升近6倍,感興趣度升近12倍;與商會合作開展「抖音」網紅達人宣傳計劃,為各區特色店拍攝探店宣傳影片,錄得近2億次播放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政府亦著力通過科技手段吸引旅客入區,與地區商會先後舉辦「關前薈」「悠路環」「悠氹仔」等數字化應用活動。以「關前薈」系列活動為例,其將數字科技與傳統文化資源相結合,利用裸眼3D技術、霧幕投影等創新視覺科技,將關前街區的特色元素生動地呈現在居民和旅客面前。配合電子印章、消費積分及抽獎元素,豐富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成功吸引更多人流探索關前街區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推動了社區經濟的發展。
5.政府推動消費與社區經濟
為刺激疫情期間的內需和消費,政府當時推出了電子消費計劃,並大力推動商戶採用電子支付機具進行相關交易,這一策略使得相關機具的普及率於短時間內大幅提高。由於內地旅客普遍使用移動支付消費,澳門商戶已普遍習慣使用支付機具,便利旅客消費交易,形成疫後旅遊消費復蘇的一大推動力量。現時,澳門金融機構正積極與各大支付平台合作,為商戶提供更具多元化的收款服務,商戶已可受理來自內地、香港、韓國等多地的移動支付工具,持續提升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支付的便利度,吸引更多潛在的消費客群。
此外,政府積極與地區工商社團合作,舉辦系列促消費活動。以「周末北區消費大獎賞」活動為例,該活動自2024年3月18日至8月4日舉辦,參與商戶數量由最初的400多間增至逾1,200間。截至6月9日,合共1,454萬元(澳門元,下同)電子優惠已被核銷,帶動北區商戶消費額約7,690萬元。④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社區經濟的活力,也為商戶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澳門社區經濟問題分析
1.社區旅遊配套設施有待完善
在追求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確保旅遊承載力與民生需求間的平衡。澳門社區街道狹窄,交通狀況與內地有明顯差異,尤其在節假日或旅遊高峰期間,旅客蜂擁而至,旅客在馬路上打卡的情況屢見不鮮,景區街道上人潮擠擁的情形亦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使旅遊體驗感下降,人車爭路的情況備受各方關注。為改善相關狀況,政府宜優化社區旅遊配套設施,為景區及社區制定科學的交通規劃,適時在熱門景點設置臨時行人專用區,或在熱門打卡點設立打卡位置,引導遊客有序遊覽,確保遊客和居民的出行安全。
完善的社區旅遊配套設施無疑是提升社區旅遊吸引力的關鍵所在。現時,澳門不少社區的街道缺乏特色,甚少有綠化設施,建築物立面老舊失修,社區內閒置土地資源亦未有充分利用。政府在發展社區經濟時,可考慮街區的文化特色,通過聯動活動和宣傳包裝,將周邊景點和社區環境有機串聯起來,以點帶面分流熱門景區的遊客進入社區,減輕熱門景點的壓力,還能提升周邊區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進社區經濟全面發展。
2.公共交通(尤其出租車服務)有待完善
澳門的公共交通網絡已具備一定的運載能力,但在節假日或旅遊高峰期間,旅客大量涌入,在車站大排長龍的情況仍不時發生。為接載旅客,公交系統不得不增加班次應對,但增加班次又進一步加重了路面負荷,尤其對路面狹窄的社區造成較大影響。在此惡性循環之下,不但影響旅客出行,也加劇本地交通擁堵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澳門出租車服務也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出租車數量不足導致供不應求,旅客在高峰時段常常面臨打車難的困境。同時,出租車服務質量參差,部分司機服務態度欠佳,無疑降低了遊客和居民對出租車服務的整體評價。其次,澳門尚未引入外地多數地區已廣泛使用的網約車平台,這不僅限制了遊客和居民的出行選擇,也影響了城市交通的現代化水平。
此外,熱門旅遊景點與社區之間的公交連接不足,成為制約社區旅遊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加強這些區域之間的公交連接,不僅能提升旅客的旅遊體驗,也有助於推動社區經濟的發展。
3.社區缺乏現代化商業設施,營商環境有待改善
澳門作為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其營商環境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城市競爭力和投資吸引力。然而,目前澳門社區營商環境仍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間。
目前,大型度假村購物及體驗設施發展蓬勃,現代化商業設施完善,名牌商店林立、體驗服務五花八門,吸引了大量旅客前往。相比之下,社區中小企業往往難以與大型度假村競爭,社區小店難以為遊客提供豐富的購物和娛樂體驗。這種情況使得旅客更多地聚集在度假村內進行消費,社區商業活力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與其他國際旅遊城市相比,澳門社區目前缺乏固定且具規模的夜市、步行街、購物中心等旅遊設施,這些設施不僅能豐富社區商業活動的多樣性,提升旅遊體驗,而且對發展夜經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夜經濟的發展能夠延長旅客留在社區的時間,進而增加旅客在社區的消費,是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4.本地消費物價與內地存在一定差距
澳門回歸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物價水平持續上升,與內地形成了較大差距。加上近年美元轉強,人民幣相對澳門元有所下跌,也間接影響了內地旅客在澳的消費意欲。
澳門物價較高的根本原因在於本地經濟結構的特殊性。澳門是一個以旅遊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尤其是旅遊業和博彩業,支柱產業的發展帶動大量外部需求,支持整體經濟和物價水平;同時,澳門的資源相對匱乏,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商品、餐飲食材等均需從外地進口,沒有規模化的本地生產,導致成本相對較高。再者,澳門的運輸、人力、水電、房租等一系列成本價格都較內地高,這些成本因素累加到商品價格中,使得澳門的物價水平整體偏高,影響社區消費的吸引力。
5.社區企業產品同質化,競爭力不足
除上述提到的成本問題外,社區中小企業還面臨著產品同質化、設施老舊、以及競爭力不足等多重挑戰。部分社區出現「跟風」開店的情況,同一區域中存在多家同類型或售賣同類產品的商店。此外,一些企業在產品開發上缺乏創新和特色,這些情況導致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當社區充斥著大量相似或相同的產品時,競爭便會加劇,不僅影響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也限制了整個社區經濟的發展潛力。
中小企業亦面臨著店舖設施老舊的問題,這些企業往往因為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難以及時更新換代生產設備和經營設施,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此外,許多小型企業面臨產品更新換代慢、追不上時代潮流等問題。這些企業往往缺乏創新能力和人才支持,產品未能推廣至旅客及消費者層面,導致產品難以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也給企業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社區商舖老舊,未必能符合現時的消防或其他監管條例,影響社區發展及投資價值。
推動澳門社區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1. 借助「東亞文化之都」的新名片為社區注入新元素
澳門成功獲得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稱號。建議借此契機,加強對澳門中西文化交融歷史資源的挖掘與保護,通過舉辦各類東亞文化相關活動、展覽、展演等,向旅客和居民展示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提升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利用「東亞文化之都」的優勢,加強與東亞國家及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引進更多國際性的文化活動和項目到社區,豐富居民文化生活之餘,為社區打造新的旅遊元素。在初期,應注重加強宣傳與推廣,通過國家駐境外媒體網絡及國際傳播渠道,加強對澳門「東亞文化之都」新名片的宣傳與推廣,提高澳門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關注和支持,為社區帶來更多國際客源。
2.用好內地旅客免稅額利好政策,提升社區經濟熱度
2024年7月1日起,國家對赴港澳的內地旅客回內地的購買免稅額提升到12,000元人民幣,這一利好政策將促進澳門的旅遊消費增長。隨著購物免稅額度的增加,旅客在澳門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也會相應提升,這將為澳門的中小微企業,特別是零售業和服務業帶來更多的客源和收入,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將得到改善,有利於澳門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為使免稅額提升政策惠及更多澳門不同行業的中小企,建議加快跨行業聯動,鼓勵零售業、餐飲業、娛樂業等形成聯動,共同推出套餐優惠。例如,遊客在指定零售店購買物品時,可獲得社區餐飲店的優惠券或折扣。這種合作模式能夠吸引更多遊客在不同行業間流動,增加整體消費。此外,針對專門來澳購物的內地及境外旅客,可制訂特色套餐,例如餐飲業可以推出特色套餐,如「購物+美食」套餐,遊客在享受免稅購物的同時,也能品嘗到地道的澳門美食。套餐可給予優惠,吸引遊客消費。長遠而言,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不斷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確保遊客在澳門的旅行愉快而難忘,使政策紅利在更長時間內發揮作用。
3.把「關前薈」類同的數字化科技引入北區
2023年至今,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推行的「關前薈」系列活動取得了預期中的成功,是一種值得推廣到其他社區的模式。考慮到北區接近口岸和受消費外流影響較大,建議把「關前薈」類同的數字化科技以全新的科技切入點把項目引入澳門北區,以此充分發掘本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風土人情,如北區的老街景、特色建築等,運用裸眼3D技術、霧幕投影等創新視覺科技,將這些元素生動地呈現出來,為居民和旅客帶來耳目一新的北區文化體驗。科技雖然吸引了眼球,但北區本身也應打造更多的商業元素,如手工藝品、地道美食等,打造一條集科技、文化、商業於一體的特色街區,吸引更多人流。此外,政府與地區商會的緊密合作也至關重要,共同策劃推廣活動,美化北區市容面貌,注入澳門特色文化藝術,多管齊下提升北區的知名度與吸引力,促進北區社區經濟深化發展。
4.優化申請審批流程,推動更多戶外休閒茶座
戶外休閒茶座是歐洲常見的一種休閒生活形態。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可以創設更多條件擺放茶座。社會有意見認為,澳門在戶外休閒茶座申請上較為嚴格,並期望放寬申請限制,讓商戶更自由地擺放休閒茶座,以促進澳門社區經濟的發展。具體而言,建議相關部門在社區發掘更多街道或區域供商戶申請擺放休閒茶座(如東方明珠P地段的公共空間、各公屋的公共空間等),在申請上可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為商戶提供更加便捷的申請渠道;同時,在審批過程中應注重平衡居民權益與商戶經營需求,確保戶外茶座的設置不會對周邊居民造成過大的干擾。此外,配合社區舉行豐富的節慶日活動,建議相關地區商會進一步發掘具有潛力的街區或公共空間,與有關部門做好溝通,允許商戶在這些特定時段和安全地點更大自由度地擺放休閒茶座和流動美食餐車等休閒元素。這樣不僅可以為居民和遊客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休閒選擇,還能有效帶動社區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城市中的社區是一個展示當地文化軟實力的舞台,也是吸引旅客造訪的一大賣點。近年,澳門社區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及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對症下藥、從多方面著手,未來政府和各持份者需加強合作和溝通,同時鼓勵企業創新,以促進社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澳門社區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期望通過上述建議和措施,澳門的社區經濟發展能更好地應對挑戰,推動社區經濟繁榮發展。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4年7-9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