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賀文萍
“攜手推進現代化”是今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主題,也是解碼新時代中非合作的關鍵詞。當前,中國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非洲也在推進一體化和現代化事業,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描繪的現代化目標穩步邁進。中非共逐現代化之夢,必將掀起全球南方現代化熱潮,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
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這是繼中非合作論壇2006年北京峰會、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2018年北京峰會之後,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團圓,也是中國近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活動之一。此次峰會的主題是“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中國和非洲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沒有中非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未來三年,中方願同非方開展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伴行動,深化中非合作,加強全球南方團結並引領全球南方現代化。
中非關係新定位:
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
在此次北京峰會上,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係提升到戰略關係層面,凸顯非洲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其戰略含義更加突出。發展中國家一直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基礎,而非洲則是“基礎中的基礎”。隨著全球南方國家實力的不斷上升和南南合作趨勢的加強,新舊力量對比和大國競爭格局的改變必然帶來大震蕩和大調整。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員,非洲作為擁有最多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團結就是全球南方國家的團結,就是發展中國家力量的凝聚,因此中非關係需要更加夯實和鞏固。中非合作的戰略性意義自然促成了雙邊關係的全面升級。而且,這種戰略性的升級不僅僅是中國與非洲的大國和強國之間,而是擴大到所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充分體現了中國外交歷來堅持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
中非關係整體定位的不斷提升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當代中非關係的發展從新中國支持非洲國家和人民反帝反殖、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光輝歷史一路走來,如今進入到了攜手邁向現代化發展的新時代和新征程,中非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以及科技生產力不斷發展,中非均有推動現代化的需要。一方面,非盟啟動朝著現代化前進的《2063年議程》,非洲各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另一方面,中國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目標,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中方不僅始終從戰略高度看待中非整體關係的發展,而且積極通過中非合作論壇這一集體對話機制,不斷推出合作新方案、拓展合作新領域。此次中非北京峰會確立的“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新定位,就是為中非關係的發展設定坐標和指明方向,彰顯了中非關係的堅韌穩固,絕不會因一時一事及國際形勢的變化而受到影響,更不會被某些勢力的挑撥離間所干擾。
中非攜手推進“六個現代化”
未來三年聚焦“十大夥伴行動”
習近平主席在9月5日舉行的中非峰會開幕式講話中提出了中非要攜手推進“六個現代化”,即公正合理的現代化、開放共贏的現代化、人民至上的現代化、多元包容的現代化、生態友好的現代化、和平安全的現代化。在實踐路徑和合作領域方面,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中非未來三年合作要攜手推進的“十大夥伴行動”,即文明互鑒夥伴行動、貿易繁榮夥伴行動、產業鏈合作夥伴行動、互聯互通夥伴行動、發展合作夥伴行動、衞生健康夥伴行動、興農惠民夥伴行動、人文交流夥伴行動、綠色發展夥伴行動和安全共築夥伴行動。
中國和非洲國家歷史上都曾遭受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作為後發的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南方國家,絕不能重蹈西方用堅船利炮侵略和奪走南方國家財富來完成原始積累的老路,因為這種西方的現代化實現之路伴隨的是南方國家的“血與淚”。中國在過去四十多年裡通過“摸著石頭過河”積累了豐富的改革開放和治國理政經驗,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十大夥伴行動”中的第一條就是“文明互鑒夥伴行動”,表明中方願同非方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共同走向現代化。中方設立中非發展知識網絡和25個中非研究中心,依托非洲領導力學院培養治國理政人才,邀請1,000名非洲政黨人士來華交流,深化在治黨治國領域的交流合作。
在“十大夥伴行動”中,貿易繁榮、產業鏈合作、互聯互通、發展合作、衞生健康、興農惠民等夥伴行動,都是朝著推進開放共贏的現代化而努力的具體行動方案。每一次中非合作論壇推出的“行動方案”都用具體數字來量化目標,打造中非合作的“行動派”,拒絕所謂的“空談俱樂部”。例如,中方給予包括33個非洲國家在內的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推動中國大市場成為非洲大機遇;共建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建設20個數字示範項目;在非洲實施30個基礎設施聯通項目;向非洲派遣2,000名醫療隊員,實施20個醫療衞生和抗瘧項目;派遣500名農業專家,建設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實施1,000個“小而美”民生項目,為非洲創造不少於100萬個就業崗位,等等。
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現代化的最終目標。“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有十四億多人口,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如此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中國已經提出了到2050年的百年發展目標,朝著帶領中國人民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的目標前進。中方也願同非方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減貧、就業等領域合作,提升中非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推動現代化惠及全體人民。
中國與非洲都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擁有古老燦爛的文化。中方願同非方密切人文交流,在現代化進程中倡導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動全球文明倡議結出更多碩果。“人文交流夥伴行動”聚焦非洲的人力資源培訓,提出中方願同非方深入推進“未來非洲職業教育”計劃,共建工程技術學院,建設10個“魯班工坊”,重點面向非洲婦女和青年,提供6萬個研修名額。共同實施中非“文化絲路”計劃和“廣電視聽創新合作計劃”。 中非雙方商定將2026年確定為“中非人文交流年”。
發展絕不能以毀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代價。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把“綠色發展”作為一切發展的“底色”。近年來,中國新能源和綠色經濟發展進步神速,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產品的“新三樣”。這些新能源產品也日益得到非洲國家和人民的喜愛,對於非洲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和打造“綠色增長引擎”作用巨大。“綠色發展夥伴行動”明確提出中方願在非洲實施30個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氣象早期預警業務平台,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設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共建30個聯合實驗室,開展衛星遙感、月球和深空探測合作,助力非洲實現綠色發展。
現代化離不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非洲的安全治理及非洲大陸的安全,關乎中國在非投資、企業人員和資產的安全。因此,在“十大夥伴行動”中,“安全共築夥伴行動”明確提出中方願同非方建立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夥伴關係,推動全球安全倡議率先在非洲落地,打造倡議合作示範區,向非方提供10億元人民幣無償軍事援助,為非方培訓6,000名軍隊人才和1,000名警務執法人員,邀請500名青年軍官訪華。開展中非軍隊聯演聯訓、聯合巡航,實施“助力非洲擺脫雷患行動”,共同維護人員和項目安全。
中非貿易和產業鏈合作將更上層樓
中非合作並不僅僅是一方給予和一方接受的單向車道,而是互利共贏的雙向奔赴。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深度參與“十大夥伴計劃”,進一步深耕非洲市場,開拓商機。如在貿易繁榮夥伴計劃中,中企可以深入參與到非洲農牧漁產品的生產、加工和貿易環節中。包括雜交水稻的農業技術合作、玉米的種植與深加工、西非國家咖啡豆—咖啡—巧克力的產業鏈條,納米比亞、贊比亞等南部非洲優質牛肉的加工和價值鏈提升,以及大西洋沿岸非洲國家豐富漁業資源的捕撈和產品加工出口等等。此外,農業技術、優良種子和農業生產機械,以及靈活快捷的跨境電商模式等等,目前還處於中國出口和非洲學習運用的階段,這些領域同樣商機無限。在過去20年間,無數勇闖非洲市場的中國人和企業,在非洲開辦私人農場和大中型商場超市等方面取得成功。如今,隨著中非貿易繁榮夥伴行動的啟動,機遇和商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從非洲的農產品進口,自2018年11月起每年在上海舉辦中國進口博覽會,自2019年起每隔兩年在湖南長沙舉辦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這些舉措都大大推動了非洲產品的對華出口。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連續兩年刷新歷史峰值。僅今年上半年,中國對非洲進口就達601億美元,同比增長14%。
產業鏈合作夥伴行動助推中非工業化合作邁向更高層級。據不完全統計,自2006年中非北京峰會以來,中國已在非洲5國創辦了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分別是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區、尼日利亞萊基自由貿易區、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尼日利亞廣東經貿合作區、毛里求斯晉非經貿合作區和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正在建設和已經運營的中非共建產業園則有近100多個,這些工業園區逐漸成為中資企業“走進非洲”“扎根非洲”的最佳集群發展園地。如埃塞俄比亞計劃建造20個大型工業園,中國已幫助其援建完成了6個,其中的東方工業園是中資企業在非洲集聚投資的示範區。
此次中非北京峰會提出的產業鏈合作夥伴行動將把中非工業化合作向更高層級推進。中方願同非方打造產業合作增長圈,著力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啟動“非洲中小企業賦能計劃”,共建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建設20個數字示範項目,共同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毫無疑問,這一計劃將助推中國的新能源企業、數字經濟企業、環保科技企業、智慧城市智慧工廠建設企業等到非洲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總之,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天然的南方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和南方國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陸加強合作和攜手推進現代化,這不僅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全新的發展道路選擇,而且對於推進全球經濟的復蘇以及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現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作者係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特約研究員、中國非洲研究院研究員,本文刊發於《紫荊》雜誌2024年10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qMbOOlIFfQtFqiIXIwiA2v4rvJQrFB7o9Hg.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