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蔡榮星:發展“橋頭經濟”釋放港珠澳大橋潛在效益
粵港澳大灣區重大跨境基建港珠澳大橋,今年的客流量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大關,對於港珠澳大橋自開通後又邁向一個新里程。港珠澳大橋,作為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超級工程,自開通以來,不僅極大地縮短了粵港澳三地之間的物理距離,更成為推動大灣區經濟、文化、科技等多維度融合的重要催化劑。站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的戰略高度,港珠澳大橋的未來發展方向值得深入探討,因為這將關係到大灣區融合的速度和深度。
首先,未來需要研究和探討的是“橋頭經濟發展方向”,大橋的開通後為周邊城市帶來了人口、經濟活動及交通流量的顯著增長,為航空、物流、旅游和專業服務等行業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去年恢復全面通關後,大橋為港珠澳帶來的效益逐步展現。港珠澳大橋的橋頭經濟潛力巨大,但目前仍處於初步發掘階段,未來,應進一步挖掘大橋的經濟價值。例如,珠海市既擁有良好的度假資源,又為全國性高校集聚之地,有潛力發展成第三產業的重鎮;澳門是國際級旅遊城市、灣區消閒娛樂之地;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港珠澳大橋香港出入口毗鄰香港國際機場區域。由此可見,港珠澳三地的合作是推動大橋及大灣區融合的關鍵。未來,應進一步加強三地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制定發展規劃,明確分工重點。例如,香港可以發揮其金融、貿易、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珠海和澳門則可以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旅遊資源,共同打造大灣區旅遊休閒中心。
通過優化周邊產業布局、提升服務質量、完善基礎設施等方式,有力打造集休閑、娛樂、商務於一體的綜合經濟核心區。
此外,強化香港與大灣區西部的經濟關係,改變重東輕西的格局,也是未來其中一個發展規劃的大方向。長期以來,香港與大灣區東部的深圳、東莞等城市經濟聯繫更為緊密。隨著大灣區戰略的深入實施,香港與灣區西部城市如珠海、中山、江門等的合作日益加強,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為此提供了便利條件。未來,應繼續通過簡化過境手續、提高大橋使用便捷度等方式,加強香港與西部城市的聯繫。同時,鼓勵港商和企業家投資西部城市的新興高科技產業,利用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實現互利共贏。此舉將有助於改變香港重東輕西的經濟格局,促進大灣區內部的均衡發展。
為了進一步提升大橋的通行效率和用戶體驗,應逐步減少跨境駕駛的限制。目前,雖然已實施多項便利措施,如“港車北上”安排,但仍存在預約規定、出入境檢查機制繁瑣等問題。未來,可考慮在非旅遊高峰期取消車輛預約規定,簡化出入境檢查流程,降低通行費用,以吸引更多車輛使用大橋。
港珠澳大橋作為大灣區融合的重要紐帶,其未來發展方向應著眼於橋頭經濟的深度發掘、香港與西部城市經濟聯繫的加強、跨境駕駛限制的減少以及三地合作的深化。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港珠澳大橋將成為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要“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透過創新改革釋放大橋的巨大潛力。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委員)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6/FSBg6zrMpvk18461gEtpLPrWsZrmd2W4XxB.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