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郭靈:零售業創新轉型迫在眉睫
文 | 郭靈
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國慶黃金周長假期,縱然訪港遊客數量破百萬人次,惟零售業界卻出現“旺丁不旺財”的情況,加上港人北上消費熱潮不減、內地遊客消息習慣改變、本地租金成本高企,以及港元匯率偏強等多重因素影響,零售業短期內似乎仍難走出困局。筆者認為,零售業長期作為香港重要的支柱產業,為本地經濟帶來可觀收入的同時,亦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港府一方面要研究如何支援零售業面對當前的困境,一方面亦要制定新政策,推動零售業創新改革,才能有效地協助業界走出困局。
其實,本港零售業復甦乏力已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首8個月,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估計按年下跌了7.7%,為2498億元,若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同比更是大跌了11.3%,而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等奢侈品的銷量跌幅尤為明顯。另一邊廂,據入境處數據顯示,今年為期7天的黃金周,有超過121萬人次內地訪客入境,較去年為期8日的黃金周多逾10%,但零售業生意額未出現明顯大幅上升。
同時間,本地連鎖零售商戶亦相繼出現結業的情況。繼舒適堡後,出售中西成藥及保健產品為主的華潤堂近期也宣布,將在11月關閉全港19間分店。若以華潤堂網頁今年4月時數字顯示,該公司當時在全港仍有36間分店,這意味着半年多時間華潤堂便陸續關閉了在香港的全部分店,情況令人擔憂。
事實上,儘管政府大力催谷盛事經濟,吸引了大量遊客訪港,中央亦將內地“個人遊”城市由49個大幅增加至59個,也未能如2003年般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即時幫助零售業走出困局。究其原因,除了本港租金成本仍然偏高外,遊客消費習慣改變為更注重性價比,以及本港零售業經營模式未有與時並進,未能適應市場變化亦是癥結所在。因此如何制定政策推動零售業界自我創新轉型,適應已經改變的營商環境,是港府亟需研究的問題。同時間,政府亦應從政策方面為業界提供支援,避免本港零售業的競爭力被高租金、高樓價等深層次結構問題所蠶食,提振業界競爭力的同時,為遊客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消費體驗,以避免“購物天堂”的金漆招牌逐漸褪色。
(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4/2uzoK70gGSLourcXRhEpORwxUzTewUIm3Bu.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