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當前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為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今年的諾貝爾獎人工智能(AI)成為"大贏家",三大科學獎項的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與AI研究相關,但同時也掀起學術界激烈討論和爭議。有人質疑AI不屬於傳統物理學領域,也有人認為跨界學科正成為潮流,引發對未來AI可能顛覆科學研究的討論。
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與人工智能有關。物理學獎頒發給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學家欣頓,表彰他們"通過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化學獎的其中一半則共同授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哈薩比斯和江珀,表彰他們所開發的AI系統,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所作出的貢獻。AI成為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大贏家",除了引發輿論關注,但也在學界掀起廣泛爭論。
改變傳統方法 解決科研難題
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今年的物理獎得主幾分鐘後,社交媒體上一片沸騰,有人質疑,有人歡呼。有物理學家認為,人工神經網絡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物理學。德國慕尼黑數學哲學中心物理學家霍森費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表示,霍普菲爾德和欣頓所做的研究,"屬於電腦科學領域"。她表示,"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對於物理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他們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在這一天,朋友和家人會想起他們認識一位物理學家,也許會去問他或她最近的諾貝爾獎是怎麼一回事。但不是今年。"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天體物理學家普里查德(Jonathan Pritchard)在社交平台X上寫道,"我無語了。我和旁人一樣喜歡機器學習和人工神經網絡,但很難看出這是一項物理學發現","我猜諾貝爾是被AI炒作給砸了。"
也有物理學家對結果表示歡迎。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斯特拉斯勒(Matt Strassler)表示:"霍普菲爾德和欣頓的研究是跨領域的,將物理、數學、電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結合在一起。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屬於所有這些領域"。2021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意大利物理學家帕里西說,"物理學正在變得越來越寬廣,它包含了很多過去不存在的知識領域,或者不屬於物理學的一部分。"
相比於物理學獎結果所引發的爭議,學術界對於AI輔助解決科研難題,普遍給予肯定。哈薩比斯和江珀所研發的AlphaFold2模型,成功預測蛋白質結構,目前已被全球超過200萬人使用。使用傳統的實驗方法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但得益於AlphaFold技術,研究人員能夠跳過耗時的步驟,更深入地探究蛋白質的功能和動態。
專家:研究切忌一窩蜂
隨着科學發展,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AI俘獲諾貝爾委員會的"芳心",更反映出AI與多學科融合,推動科學研究突破邊界重要的探索趨勢。圖靈獎委員會成員卡恩斯認為,兩個科學獎"標誌着跨學科研究的偉大勝利"。近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越來越垂青跨學科交叉研究。2020年該獎項頒給了數學家彭羅斯,2021年則一半頒給了氣象學家真鍋淑郎和哈塞爾曼。
當前,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正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新前沿,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生物學等各個傳統科研領域都能看到AI技術的身影。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切忌一窩蜂地押寶AI。英國科研誠信辦公室前研究誠信經理霍奇金森警告,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成功可能會誤導科研人員,"讓他們誤以為所有的AI工具都具有相同的價值,從而進行濫用"。他還稱石墨烯領域就是前車之鑒。2010年,蓋姆和諾沃肖洛夫因發現石墨烯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後相關論文研究井噴,但迄今對現實世界影響仍然相對有限。哈薩比斯也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只是一種輔助科研的方式,進行科學研究的還是人類。
物理學獎得主欣頓:AI安全是重中之重
《金融時報》評論稱,人工智能(AI)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青睞,恰好也體現了人工智能的前景和潛在隱患。摘得物理學獎的"AI教父"欣頓多次公開發出AI安全警告,提醒人們未來要更認真地對待AI安全問題,否則AI將對人類構成威脅。
今年76歲的欣頓去年離開了谷歌,他說自己不打算再做研究。相反,他打算倡導開展人工系統安全方面的工作。從去年開始,欣頓在不同場合多次公開表達對AI潛在風險的擔憂。他在去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看看五年前的情況,再看看現在。對比一下前後差異,並請對外宣傳。這太可怕了。"
欣頓曾與其他AI研究人員一起呼籲OpenAI、Meta和谷歌等公司在AI安全性上投入更多資源,但AI界一些人認為他誇大了AI的風險,反而會減緩AI技術進步。欣頓10月8日接受諾貝爾獎採訪時重申,“我認為我們正處在歷史的分岔點上,在未來幾年裏,我們需要弄清楚是否有辦法應對這一(AI)威脅。”
10月9日,欣頓呼籲對人工智能安全進行更多的研究,“當我們得到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時,沒有人真正知道我們是否能夠控制它們。”欣頓認為,OpenAI創辦人兼CEO阿爾特曼對利潤的關注超過了對安全的關注,這很不幸。他還說,自己學生蘇茨克沃(Ilya Sutskever)去年在OpenAI管理層的“宮鬥”大戲中把阿爾特曼炒掉,做得好。蘇茨克沃曾擔任OpenAI首席科學家,今年5月宣布離職,稱未來專注於打造安全的“超級AI”。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4/Paj4iBOVlt8Kc0UkaAjeA17KUv8S8wc2sZw.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4/zEsUr4jSCtWIsZncnkEtS0wA9etELPRNnOA.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人工智能是當前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為科學研究帶來了新的可能性。今年的諾貝爾獎人工智能(AI)成為"大贏家",三大科學獎項的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與AI研究相關,但同時也掀起學術界激烈討論和爭議。有人質疑AI不屬於傳統物理學領域,也有人認為跨界學科正成為潮流,引發對未來AI可能顛覆科學研究的討論。
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都與人工智能有關。物理學獎頒發給美國科學家霍普菲爾德和英裔加拿大科學家欣頓,表彰他們"通過人工神經網絡,實現機器學習的基礎性發現和發明"。化學獎的其中一半則共同授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哈薩比斯和江珀,表彰他們所開發的AI系統,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所作出的貢獻。AI成為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大贏家",除了引發輿論關注,但也在學界掀起廣泛爭論。
改變傳統方法 解決科研難題
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今年的物理獎得主幾分鐘後,社交媒體上一片沸騰,有人質疑,有人歡呼。有物理學家認為,人工神經網絡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物理學。德國慕尼黑數學哲學中心物理學家霍森費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表示,霍普菲爾德和欣頓所做的研究,"屬於電腦科學領域"。她表示,"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對於物理學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他們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在這一天,朋友和家人會想起他們認識一位物理學家,也許會去問他或她最近的諾貝爾獎是怎麼一回事。但不是今年。"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天體物理學家普里查德(Jonathan Pritchard)在社交平台X上寫道,"我無語了。我和旁人一樣喜歡機器學習和人工神經網絡,但很難看出這是一項物理學發現","我猜諾貝爾是被AI炒作給砸了。"
也有物理學家對結果表示歡迎。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斯特拉斯勒(Matt Strassler)表示:"霍普菲爾德和欣頓的研究是跨領域的,將物理、數學、電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結合在一起。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屬於所有這些領域"。2021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意大利物理學家帕里西說,"物理學正在變得越來越寬廣,它包含了很多過去不存在的知識領域,或者不屬於物理學的一部分。"
相比於物理學獎結果所引發的爭議,學術界對於AI輔助解決科研難題,普遍給予肯定。哈薩比斯和江珀所研發的AlphaFold2模型,成功預測蛋白質結構,目前已被全球超過200萬人使用。使用傳統的實驗方法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但得益於AlphaFold技術,研究人員能夠跳過耗時的步驟,更深入地探究蛋白質的功能和動態。
專家:研究切忌一窩蜂
隨着科學發展,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AI俘獲諾貝爾委員會的"芳心",更反映出AI與多學科融合,推動科學研究突破邊界重要的探索趨勢。圖靈獎委員會成員卡恩斯認為,兩個科學獎"標誌着跨學科研究的偉大勝利"。近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越來越垂青跨學科交叉研究。2020年該獎項頒給了數學家彭羅斯,2021年則一半頒給了氣象學家真鍋淑郎和哈塞爾曼。
當前,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正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新前沿,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生物學等各個傳統科研領域都能看到AI技術的身影。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切忌一窩蜂地押寶AI。英國科研誠信辦公室前研究誠信經理霍奇金森警告,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成功可能會誤導科研人員,"讓他們誤以為所有的AI工具都具有相同的價值,從而進行濫用"。他還稱石墨烯領域就是前車之鑒。2010年,蓋姆和諾沃肖洛夫因發現石墨烯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後相關論文研究井噴,但迄今對現實世界影響仍然相對有限。哈薩比斯也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只是一種輔助科研的方式,進行科學研究的還是人類。
物理學獎得主欣頓:AI安全是重中之重
《金融時報》評論稱,人工智能(AI)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青睞,恰好也體現了人工智能的前景和潛在隱患。摘得物理學獎的"AI教父"欣頓多次公開發出AI安全警告,提醒人們未來要更認真地對待AI安全問題,否則AI將對人類構成威脅。
今年76歲的欣頓去年離開了谷歌,他說自己不打算再做研究。相反,他打算倡導開展人工系統安全方面的工作。從去年開始,欣頓在不同場合多次公開表達對AI潛在風險的擔憂。他在去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看看五年前的情況,再看看現在。對比一下前後差異,並請對外宣傳。這太可怕了。"
欣頓曾與其他AI研究人員一起呼籲OpenAI、Meta和谷歌等公司在AI安全性上投入更多資源,但AI界一些人認為他誇大了AI的風險,反而會減緩AI技術進步。欣頓10月8日接受諾貝爾獎採訪時重申,“我認為我們正處在歷史的分岔點上,在未來幾年裏,我們需要弄清楚是否有辦法應對這一(AI)威脅。”
10月9日,欣頓呼籲對人工智能安全進行更多的研究,“當我們得到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時,沒有人真正知道我們是否能夠控制它們。”欣頓認為,OpenAI創辦人兼CEO阿爾特曼對利潤的關注超過了對安全的關注,這很不幸。他還說,自己學生蘇茨克沃(Ilya Sutskever)去年在OpenAI管理層的“宮鬥”大戲中把阿爾特曼炒掉,做得好。蘇茨克沃曾擔任OpenAI首席科學家,今年5月宣布離職,稱未來專注於打造安全的“超級AI”。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4/Paj4iBOVlt8Kc0UkaAjeA17KUv8S8wc2sZw.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14/zEsUr4jSCtWIsZncnkEtS0wA9etELPRNnO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