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發展局23日公布,
今年3月
漁護署於赤洲島
發現岩層疑似含有古脊椎生物化石。
發展局隨即邀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
來港進行野外考察,
採集含有疑似脊椎動物化石的樣本。
專家進行骨組織切片初步鑑定後,
確定樣本為大型年長恐龍骨骼化石。
其中一塊切片在顯微鏡下的骨組織
另一塊切片在顯微鏡下的骨組織放大圖,
黃色圓圈代表一個完整的次級骨單位
其後,專家清修含有恐龍骨骼化石的樣本,初步認為化石屬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並推斷恐龍化石有機會是蜥腳類恐龍或鳥臀類恐龍。
據悉,發現地點位於香港東北水域、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的赤洲。
赤洲是塔門以北的一個島嶼,屬船灣郊野公園。赤洲的東、南面遍布了獨特的褐紅色礫岩和粉砂岩,赤紅的丹霞地貌被譽為“海上丹霞”,被列入為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有專家表示,從赤洲地層和沉積岩的特徵推斷,恐龍的生存環境氣候炎熱乾旱,地形屬於沉積大量砂石的狹長盆地,有河水流經低窪地區,雨季時河谷可能變為泛濫平原。
該恐龍可能死後被沙石淹埋,其後被大水沖刷出地表,然後再次被埋藏於發現地點。由於發現的恐龍骨骼分布散亂,而且破碎風化,在原地死亡後被埋藏的機會較低。
專家建議繼續發掘赤洲含恐龍化石的岩層,過程中可能發現更多恐龍化石,發掘和清修更多化石樣本作深入研究和鑑定,以確定恐龍的品種和特徵。
為便利後續在赤洲進行的考察、發掘和研究,漁護署署長根據《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23日起封閉船灣(擴建部分)郊野公園內的整個赤洲島,直至另行通知,並已聯合水警安排巡邏。
赤洲封閉期間,除已獲許可的專家和相關人員外,任何人不得登岸或進入赤洲,違者可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2000元及監禁3個月。
另外,古蹟辦今日(24日)下午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講座,參加者可率先觀賞這塊恐龍化石。該恐龍化石將於今個星期五(25日)起,在探知館大堂向公眾展出。
館方亦會於今年年底,在庭院設臨時工作室,讓公眾觀看專家清修化石樣本的過程。
來源:香港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