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發病率居於前列的癌癥,每年全國新發病例超過35萬例。這也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癌癥,我國患者五年生存率已超過80%。
乳腺癌被稱為「紅顏殺手」。如何更好地預防、篩查、診治?能否進一步提升患者生存率?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免費篩查超1.4億人次 早診早治是防控關鍵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統計數據,2009年至2022年,全國累計開展乳腺癌免費篩查超過1.4億人次。
「篩查和早診早治是乳腺癌防控及提升生存率的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專家徐兵河告訴記者,研究表明,通過篩查和早診早治,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約20%,同時降低治療代價,有效提高保乳率。
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2023年為8萬余名農村地區適齡婦女進行乳腺癌免費篩查,對患病低收入婦女實施全面救助;北京市懷柔區屬地政府派專車接送部分偏遠村莊婦女參加乳腺癌篩查,對未能及時篩查的婦女一對一科普……
2009年以來,我國將農村婦女乳腺癌檢查列入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19年又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項目地區適齡婦女免費進行乳腺癌篩查。
不過,數據顯示,我國乳腺癌發病人數仍呈上升趨勢。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的最新統計,2022年中國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為35.72萬例,在女性癌癥中僅次於肺癌,占癌癥新發病例數的15.6%。
徐兵河介紹,除了發病率增長,我國乳腺癌發病還呈現篩查不夠充分、早期發現率低、確診患者年輕化等特點。此外,目前國際指南推薦的乳腺癌主要篩查手段是X線,但由於我國女性發病年齡早、乳房組織致密,X線穿透性可能較差,不易發現小的乳房腫塊,導致部分病人漏診。
「一般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定期進行乳腺癌篩查。」徐兵河團隊研究認為,對不同年齡的女性可采用不同的組合篩查方式。45歲以下的女性,乳房組織相對致密,篩查方式以超聲為主、X線為輔;45歲以上的女性,乳房組織相對疏松,篩查方式以X線為主、超聲為輔。
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物 治療手段更多樣化
「右乳嚴重潰爛,惡性的分葉狀腫瘤發展迅速,一旦進入胸腔,再無其他治療可能……」去年,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醫師孫強接診了一名棘手的乳腺巨大惡性腫瘤患者。手術之後,患者恢復良好。
還有一名三胎媽媽患者,懷孕7個月時乳腺癌復發。如何既治療癌癥,又保全腹中胎兒,給醫生們出了道難題。乳腺外科、產科、麻醉科、臨床營養科展開多學科會診,針對性出具一份診療方案,最終實現「兩全其美」。
外科治療不斷發展,放化療技術持續優化,創新藥物研發進展迅速……乳腺癌的治療手段更加多樣化,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目前,我國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提升至83%,達到部分發達國家的診療水平。針對晚期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等也不斷有研究突破。
國內由徐兵河院士牽頭進行的DB03研究顯示,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T-DXd能夠為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獲益。基於該研究,T-DXd已相繼被國內外多個權威指南推薦作為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二線治療優選方案。
為整體提升我國乳腺癌防治水平,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等牽頭組織,近年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舉辦了多項乳腺癌診療巡講項目,旨在推動指南和質控指標的落地,完善質控體系建設。
「確診乳腺癌不必過於恐懼,只要到正規醫院就診、配合醫生完成治療,就有很大可能治愈。」徐兵河說。
控制病因、積極預防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專家認為,乳腺癌相關的危險因素可分為固有因素和可控因素。固有因素是與生俱來的危險因素,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年齡早、絕經年齡晚等;可控因素則有長期抽煙喝酒、高動物脂肪飲食、肥胖、睡眠不足、長期情緒不良等。
徐兵河表示,通過控製病因或危險因素預防乳腺癌發生,是積極、根本的預防手段。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發病風險。
北京協和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周易冬建議,實現針對性預防,固有因素要加強認知,可控因素要加強干預。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陸續發布《乳腺癌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等文件,通過媒體宣傳、知識講座、主題活動等途徑,將相關健康知識和健康服務送到更多群眾身邊,特別是讓廣大女性能夠增強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進一步提高乳腺癌防治的社會共識。
多個部門聯合製定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目標,到2030年,我國總體癌癥五年生存率達到46.6%。控製危險因素、降低癌癥患病風險,也是我國癌癥防治的下一步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