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李家超
10月16日,我發表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的《施政報告》。這是我就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後第三份《施政報告》,也是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後香港的首份《施政報告》。今年的《施政報告》繼續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並闡述了我的改革理念和發展目標,透過關鍵措施及績效指標,回應香港發展需求,呼應社會意見,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今年同時制訂《施政報告》附篇,細列其他措施和相關內容。
本屆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改革
兩年多前,我參選時在政綱提出“我們必須有變革精神”、“要進一步革新”,會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設定績效指標以改革政府文化。
這兩年多,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改革,在不同範疇見到成效,涵蓋“一國兩制”的實踐建設、政府治理、經濟發展、民生照顧等等。
然而,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結時。今年的《施政報告》,是對改革的進一步全面深化。
補短板、破瓶頸、除障礙
直面體系改革
我在《施政報告》中明確將改革作為主軸,指出針對體系的改革理念:體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嚴重缺失的,要撥亂反正;有瓶頸、短板或阻礙的,要突破瓶頸、清除障礙;有需要鞏固的,要強化和完善。
改革並不是為改而改,不能破壞原本成功的基因元素。改革過程中,要判斷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動手術撥亂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
改革時要注重系統觀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等的關係。改革方案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改革方法包括從無到有的構建、針對現有體系的完善、健全,鞏固、提升、加強、深化和持續有關改革等。
固本培元 因地制宜發揮制度優勢
改革方案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改革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相輔相成,目的是要更好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我們可以借鏡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但因為基礎和體制可能不同,不能盲目照抄。
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香港的部署十分明確: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這份《施政報告》重點闡述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的工作,通過深化改革大力發掘經濟新增長點,同時對接國家戰略,推動各界抓住國家發展的巨大機遇,為經濟注入更大動力,帶動香港發展。
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發展有相扣牽引的作用。現今地緣政治複雜,突顯香港安全和穩定環境的優勢,我們會推動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建設,吸引投資者在香港進行黃金倉儲,推動黃金交易、清算和交割。我們亦會以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為切入點,匯聚相關企業落戶香港,作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倉儲交割、航運物流、風險管理等運作中心,把握機遇,發展國際黃金、有色金屬及綠色運輸等市場,同時培育可持續航空燃料和綠色船用燃料的產業發展,推動建設燃料加注中心,進一步推進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協同發展。
我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低空經濟,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我們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設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加大集聚和培育人才一體化謀劃。我們會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打造啟德體育園為體育和盛事地標,開發特色多元旅遊,打造旅遊新面貌。
我們透過一籃子政策加大扶持中小企力度,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引擎,讓北都五年、北都十年的景貌呈現於眼前,並將公布河套創科園區發展綱領,推動科技創新示範區和試驗田建設。
以創新舉措全方位、跨領域穩妥改革
改革是為了治理的提升、結果的提升。只講顛覆,只求推倒重來,是忘記了改革的目的。在守正創新、求進求變的同時,要提防“興一利亦生一弊”的可能。改革要積極穩妥、要實實在在。改革不僅僅針對治理體系,更涵蓋建屋造地、醫療體系、民生福利等多個範疇,是全方位和跨領域的。
在建屋造地方面,我們立法制訂出租住宅樓宇分間單位制度,有序取締劣質“劏房”。我們豐富置業階梯機制,逐步增加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比例,增加屢次向隅者購買資助出售單位機會,並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增加居屋綠表比例,鼓勵公屋租戶購買居屋。我們大力精簡土地發展程序,繼續拆牆鬆綁、善用科技和業界資源,減低建造成本。未來五年的總公營房屋供應達189,000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加約80%。
在深化醫療體系改革方面,我們全面審視醫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改革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權責和分工,全方位推進基層醫療發展;我們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並於北部都會區預留用地;我們加強醫、教、社協作,包括制訂“分層護理模式”,促進市民精神健康;我們將於明年內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助力中醫藥國際化。
在構建關愛共融社會方面,我們加大力度照顧長者,包括增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覆蓋範圍,分擔參與長者的醫療費用;增加“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服務券總數兩成;以及推出試驗計劃,資助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院舍。我們支援照顧者,擴展“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至全港十八區,主動接觸和識別有需要住戶。我們增加“綜合社區康復中心”服務名額及加強個案管理服務,支援殘疾人士。我們恆常化“關愛隊”,並增加下一期的資助金額五成等。
為準備這份《施政報告》,我和團隊用了約三個月諮詢社會各界,舉辦了超過40場諮詢會,聽取市民意見,並走訪社區,與街坊深入交流,了解大家對政府施政的想法。這是一份以市民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的《施政報告》,是採納了大量市民和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的意見、融合了民間智慧和政府謀劃、共同為香港建未來的結晶。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香港亦處於關鍵的經濟轉型期。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表示,希望香港各界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以鮮明的改革理念、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一件事一件事地抓,有力推動特區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展現新氣象”。
改革除了是特區政府的責任,亦是社會必須共同參與推進的任務。我深信,在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相適應下,行政立法機關必能團結一致帶領社會各界共同自我革新,自我識變、應變、求變。我深信,我們必能抓緊機遇,自強不息,憑藉香港人的智慧、經驗,以及善拼敢贏的精神,遇強愈強,再創高峰。我深信,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讓我們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
(本文刊發於《紫荊》雜誌2024年11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9/wm2Fcf0H8aHxBoBZGUAYACQYHxpPxrnP58r.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李家超
10月16日,我發表主題為“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的《施政報告》。這是我就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後第三份《施政報告》,也是二十屆三中全會開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後香港的首份《施政報告》。今年的《施政報告》繼續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並闡述了我的改革理念和發展目標,透過關鍵措施及績效指標,回應香港發展需求,呼應社會意見,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我今年同時制訂《施政報告》附篇,細列其他措施和相關內容。
本屆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改革
兩年多前,我參選時在政綱提出“我們必須有變革精神”、“要進一步革新”,會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設定績效指標以改革政府文化。
這兩年多,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改革,在不同範疇見到成效,涵蓋“一國兩制”的實踐建設、政府治理、經濟發展、民生照顧等等。
然而,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結時。今年的《施政報告》,是對改革的進一步全面深化。
補短板、破瓶頸、除障礙
直面體系改革
我在《施政報告》中明確將改革作為主軸,指出針對體系的改革理念:體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嚴重缺失的,要撥亂反正;有瓶頸、短板或阻礙的,要突破瓶頸、清除障礙;有需要鞏固的,要強化和完善。
改革並不是為改而改,不能破壞原本成功的基因元素。改革過程中,要判斷哪些要由零建立,哪些要動手術撥亂反正,哪些要固本培元。
改革時要注重系統觀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等的關係。改革方案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改革方法包括從無到有的構建、針對現有體系的完善、健全,鞏固、提升、加強、深化和持續有關改革等。
固本培元 因地制宜發揮制度優勢
改革方案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改革與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相輔相成,目的是要更好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我們可以借鏡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但因為基礎和體制可能不同,不能盲目照抄。
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香港的部署十分明確: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這份《施政報告》重點闡述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的工作,通過深化改革大力發掘經濟新增長點,同時對接國家戰略,推動各界抓住國家發展的巨大機遇,為經濟注入更大動力,帶動香港發展。
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發展有相扣牽引的作用。現今地緣政治複雜,突顯香港安全和穩定環境的優勢,我們會推動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建設,吸引投資者在香港進行黃金倉儲,推動黃金交易、清算和交割。我們亦會以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為切入點,匯聚相關企業落戶香港,作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倉儲交割、航運物流、風險管理等運作中心,把握機遇,發展國際黃金、有色金屬及綠色運輸等市場,同時培育可持續航空燃料和綠色船用燃料的產業發展,推動建設燃料加注中心,進一步推進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協同發展。
我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低空經濟,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我們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設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加大集聚和培育人才一體化謀劃。我們會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打造啟德體育園為體育和盛事地標,開發特色多元旅遊,打造旅遊新面貌。
我們透過一籃子政策加大扶持中小企力度,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引擎,讓北都五年、北都十年的景貌呈現於眼前,並將公布河套創科園區發展綱領,推動科技創新示範區和試驗田建設。
以創新舉措全方位、跨領域穩妥改革
改革是為了治理的提升、結果的提升。只講顛覆,只求推倒重來,是忘記了改革的目的。在守正創新、求進求變的同時,要提防“興一利亦生一弊”的可能。改革要積極穩妥、要實實在在。改革不僅僅針對治理體系,更涵蓋建屋造地、醫療體系、民生福利等多個範疇,是全方位和跨領域的。
在建屋造地方面,我們立法制訂出租住宅樓宇分間單位制度,有序取締劣質“劏房”。我們豐富置業階梯機制,逐步增加資助出售單位的供應比例,增加屢次向隅者購買資助出售單位機會,並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增加居屋綠表比例,鼓勵公屋租戶購買居屋。我們大力精簡土地發展程序,繼續拆牆鬆綁、善用科技和業界資源,減低建造成本。未來五年的總公營房屋供應達189,000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加約80%。
在深化醫療體系改革方面,我們全面審視醫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改革醫院管理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權責和分工,全方位推進基層醫療發展;我們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並於北部都會區預留用地;我們加強醫、教、社協作,包括制訂“分層護理模式”,促進市民精神健康;我們將於明年內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助力中醫藥國際化。
在構建關愛共融社會方面,我們加大力度照顧長者,包括增加“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覆蓋範圍,分擔參與長者的醫療費用;增加“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服務券總數兩成;以及推出試驗計劃,資助綜援受助長者入住指定在粵院舍。我們支援照顧者,擴展“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至全港十八區,主動接觸和識別有需要住戶。我們增加“綜合社區康復中心”服務名額及加強個案管理服務,支援殘疾人士。我們恆常化“關愛隊”,並增加下一期的資助金額五成等。
為準備這份《施政報告》,我和團隊用了約三個月諮詢社會各界,舉辦了超過40場諮詢會,聽取市民意見,並走訪社區,與街坊深入交流,了解大家對政府施政的想法。這是一份以市民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的《施政報告》,是採納了大量市民和社會各界人士提供的意見、融合了民間智慧和政府謀劃、共同為香港建未來的結晶。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香港亦處於關鍵的經濟轉型期。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表示,希望香港各界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以鮮明的改革理念、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一件事一件事地抓,有力推動特區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展現新氣象”。
改革除了是特區政府的責任,亦是社會必須共同參與推進的任務。我深信,在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相適應下,行政立法機關必能團結一致帶領社會各界共同自我革新,自我識變、應變、求變。我深信,我們必能抓緊機遇,自強不息,憑藉香港人的智慧、經驗,以及善拼敢贏的精神,遇強愈強,再創高峰。我深信,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讓我們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
(本文刊發於《紫荊》雜誌2024年11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9/wm2Fcf0H8aHxBoBZGUAYACQYHxpPxrnP58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