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陳茂波
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在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就如何充分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提出了明確方向和具體措施。該份《施政報告》堅持守正創新、勇於改革,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精神,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發掘新的增長點,促進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地把握國家發展戰略,提升香港的發展動能,讓社會和經濟獲得更加持久穩定和良好的發展。
經濟重回正軌但內外挑戰不少
經歷過疫情的打擊,香港經濟自去年起已漸漸恢復。儘管現在依然受到高息環境的抑制,但2023年香港經濟增長仍達到3.3%,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按年擴張3.0%。上半年整體貨物出口在外部貨物需求的加持下也錄得強勁增長,整體投資開支亦隨着整體經濟增長而上升。然而,受到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改變和港元匯率高企的影響,服務輸出的升幅放緩,私人消費開支則微跌。
儘管整體經濟表現已重回正軌,但香港依然需要面對內外環境方面的不少挑戰。從內部環境而言,香港既要面對經濟轉型,同時又須克服經濟容量受制約、營商成本偏高、人口高齡化等結構性挑戰。從外部環境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某些西方國家以“去風險化”為名,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之實,鼓勵企業“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加劇了地緣經濟碎片化。它們亦築起貿易和投資壁壘,試圖遏制中國發展,使貿易和投資流向帶來了改變和不確定性。作為一個細小而全開放型的經濟體,香港難以在大國博弈和貿易衝突中獨善其身。此外,疫後全球經濟增長相對緩慢,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各經濟體在人才、貿易和投資方面競爭日益激烈等因素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系列舉措提升香港經濟增長動力
面對複雜的內外環境,改革是香港唯一的出路。目前,香港處於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也正是改革的良機。就此,《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有力措施,我將就以下三方面作簡要說明。
首先,香港自身的優勢產業必須做大做強,同時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金融、航運和貿易是香港固有的優勢產業,三者互相牽引、環環相扣,可以協同發展、相輔相成。談及金融產業,由於近年地緣政治局勢變動加劇,黃金避險和儲備需求增加,而《施政報告》提出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吸引更多黃金現貨在香港儲存、清算和交割,帶動投資交易、衍生產品、保險、倉儲、貿易和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航運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的生態圈,與上述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相得益彰。金屬、礦產等大宗商品佔全球航運交易量一半以上。我們會研究稅務優惠等配套措施,匯聚相關企業落戶香港,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倉儲交割、航運物流、風險管理等運作中心。這些措施既可帶動海運服務,同時助力期貨對沖等相關金融和專業服務的完善和發展。
至於貿易領域,因應不斷變遷的全球貿易格局,政府將着力構建高增值的供應鏈服務中心,把握企業遷移供應鏈的機遇,吸引海內外企業到香港建立總部或分部以展開業務。此外,《施政報告》亦調低了進口價200港元以上的烈酒進口稅,以鼓勵高端烈酒貿易和相關高增值服務的發展。
其二,香港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賦能,推動產業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政府會設立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以加強對市場資金投資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的引導。政府亦會設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此外,《施政報告》提出發展低空經濟,以激活低空空域作為新經濟生產要素,同時帶動通訊科技、人工智能和數字產業等發展。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的制度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之一。政府亦會提速發展數字經濟,包括促進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構建金融科技創新生態圈、加快產業數字轉型等,促進企業營商、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效率提升。
其三,人才是經濟發展極重要的一環。《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以期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包括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三者一體化融合發展,以產生協同效應。我們也會繼續推出相關措施搶人才、留人才、培育人才。除了全面革新各項輸入人才機制,我們亦會着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境外學生來港就學,加快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助力國際高端人才匯聚。
香港未來機遇大於挑戰
香港已開啟了時代新篇章,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我對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社會長期保持繁榮穩定充滿信心。短期而言,美國已在9月中啟動減息周期,意味着過去幾年影響香港經濟的一個重要周期性因素已開始改變。借貸成本下降,有助於減輕企業經營的壓力,也可以增加企業投資的動力。此外,港元匯率也將隨美國繼續減息回軟,有助於增加本地商品的吸引力,刺激市民和旅客在港消費。中央政府近期還推出一攬子政策措施,用以加大財政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為內地經濟增添新動力,實則對香港經濟各個環節也都有幫助。
國家一直以來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最近出台的多項惠港措施,如增加自由行城市數量、提高內地居民旅客行李物品免稅額度、贈送大熊貓等,都充分體現出中央對香港的關愛,亦有助於提振香港旅遊業及增加本地消費。此外,新近簽署的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在多個香港具優勢的服務領域降低了市場准入門檻,也為相關的服務行業及專業服務提供者創造了更大的商機及業務增長點。
中長期而言,世界經濟重心東移,亞洲特別是我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香港處於亞洲心臟地帶,亦是唯一同時集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於一身的地方,經濟前景光明。在“一國”之中,香港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亦能分享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在“兩制”之下,香港實行普通法制度、法治優良;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稅制簡單、稅率低;營商環境優良、市場高效透明等等。憑着這些獨特的優勢,香港會繼續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成為海外企業拓展全球和內地業務的理想地方,同時也是內地企業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
今次《施政報告》繼續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並提出了具體有力的政策措施,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促改善民生。我們將全力落實《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措施,以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為香港企業開創更加廣闊無垠的機遇,為香港市民帶來更加美滿安康的生活。
(本文刊發於《紫荊》雜誌2024年11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8/JZM9dczASEyEwkAUVOrYojYndn27KjIebly.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 陳茂波
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在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就如何充分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提出了明確方向和具體措施。該份《施政報告》堅持守正創新、勇於改革,以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精神,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發掘新的增長點,促進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地把握國家發展戰略,提升香港的發展動能,讓社會和經濟獲得更加持久穩定和良好的發展。
經濟重回正軌但內外挑戰不少
經歷過疫情的打擊,香港經濟自去年起已漸漸恢復。儘管現在依然受到高息環境的抑制,但2023年香港經濟增長仍達到3.3%,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按年擴張3.0%。上半年整體貨物出口在外部貨物需求的加持下也錄得強勁增長,整體投資開支亦隨着整體經濟增長而上升。然而,受到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改變和港元匯率高企的影響,服務輸出的升幅放緩,私人消費開支則微跌。
儘管整體經濟表現已重回正軌,但香港依然需要面對內外環境方面的不少挑戰。從內部環境而言,香港既要面對經濟轉型,同時又須克服經濟容量受制約、營商成本偏高、人口高齡化等結構性挑戰。從外部環境而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某些西方國家以“去風險化”為名,行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之實,鼓勵企業“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加劇了地緣經濟碎片化。它們亦築起貿易和投資壁壘,試圖遏制中國發展,使貿易和投資流向帶來了改變和不確定性。作為一個細小而全開放型的經濟體,香港難以在大國博弈和貿易衝突中獨善其身。此外,疫後全球經濟增長相對緩慢,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各經濟體在人才、貿易和投資方面競爭日益激烈等因素對香港經濟發展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系列舉措提升香港經濟增長動力
面對複雜的內外環境,改革是香港唯一的出路。目前,香港處於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也正是改革的良機。就此,《施政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有力措施,我將就以下三方面作簡要說明。
首先,香港自身的優勢產業必須做大做強,同時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金融、航運和貿易是香港固有的優勢產業,三者互相牽引、環環相扣,可以協同發展、相輔相成。談及金融產業,由於近年地緣政治局勢變動加劇,黃金避險和儲備需求增加,而《施政報告》提出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吸引更多黃金現貨在香港儲存、清算和交割,帶動投資交易、衍生產品、保險、倉儲、貿易和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航運方面,《施政報告》提出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的生態圈,與上述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相得益彰。金屬、礦產等大宗商品佔全球航運交易量一半以上。我們會研究稅務優惠等配套措施,匯聚相關企業落戶香港,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倉儲交割、航運物流、風險管理等運作中心。這些措施既可帶動海運服務,同時助力期貨對沖等相關金融和專業服務的完善和發展。
至於貿易領域,因應不斷變遷的全球貿易格局,政府將着力構建高增值的供應鏈服務中心,把握企業遷移供應鏈的機遇,吸引海內外企業到香港建立總部或分部以展開業務。此外,《施政報告》亦調低了進口價200港元以上的烈酒進口稅,以鼓勵高端烈酒貿易和相關高增值服務的發展。
其二,香港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賦能,推動產業發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政府會設立100億港元的“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以加強對市場資金投資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的引導。政府亦會設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聚焦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此外,《施政報告》提出發展低空經濟,以激活低空空域作為新經濟生產要素,同時帶動通訊科技、人工智能和數字產業等發展。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的制度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之一。政府亦會提速發展數字經濟,包括促進數字貿易和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構建金融科技創新生態圈、加快產業數字轉型等,促進企業營商、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效率提升。
其三,人才是經濟發展極重要的一環。《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以期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包括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三者一體化融合發展,以產生協同效應。我們也會繼續推出相關措施搶人才、留人才、培育人才。除了全面革新各項輸入人才機制,我們亦會着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境外學生來港就學,加快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助力國際高端人才匯聚。
香港未來機遇大於挑戰
香港已開啟了時代新篇章,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我對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社會長期保持繁榮穩定充滿信心。短期而言,美國已在9月中啟動減息周期,意味着過去幾年影響香港經濟的一個重要周期性因素已開始改變。借貸成本下降,有助於減輕企業經營的壓力,也可以增加企業投資的動力。此外,港元匯率也將隨美國繼續減息回軟,有助於增加本地商品的吸引力,刺激市民和旅客在港消費。中央政府近期還推出一攬子政策措施,用以加大財政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為內地經濟增添新動力,實則對香港經濟各個環節也都有幫助。
國家一直以來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最近出台的多項惠港措施,如增加自由行城市數量、提高內地居民旅客行李物品免稅額度、贈送大熊貓等,都充分體現出中央對香港的關愛,亦有助於提振香港旅遊業及增加本地消費。此外,新近簽署的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在多個香港具優勢的服務領域降低了市場准入門檻,也為相關的服務行業及專業服務提供者創造了更大的商機及業務增長點。
中長期而言,世界經濟重心東移,亞洲特別是我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香港處於亞洲心臟地帶,亦是唯一同時集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於一身的地方,經濟前景光明。在“一國”之中,香港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亦能分享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成果。在“兩制”之下,香港實行普通法制度、法治優良;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稅制簡單、稅率低;營商環境優良、市場高效透明等等。憑着這些獨特的優勢,香港會繼續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成為海外企業拓展全球和內地業務的理想地方,同時也是內地企業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
今次《施政報告》繼續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並提出了具體有力的政策措施,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促改善民生。我們將全力落實《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措施,以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為香港企業開創更加廣闊無垠的機遇,為香港市民帶來更加美滿安康的生活。
(本文刊發於《紫荊》雜誌2024年11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28/JZM9dczASEyEwkAUVOrYojYndn27KjIebl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