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開設小學科學科和小學人文科,社會各界便一直關注這兩個新學科的課程理念、架構、學習內容,以及評估模式等議題。為落實學科起動,配合政府培育人才的政策,教育局對科學科和人文科的推行均參考了本地、國家和國際的各樣發展趨勢,掌握世界潮流;同時,亦透過諮詢不同持份者的專業意見、提供擬定課程框架、按專項撥款資助學校、舉行教師培訓工作坊和成立學習圈等一系列措施,為推行新學科超前部署並早作準備。
擴闊視野“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小學常識科將於2025/26學年起逐步分拆成科學科和人文科,並先從小一及小四推行,訂明2027/28學年推展至所有級別。課程政策目標以基礎教育先行,達至普及創科學習,培育人文素養,學習的課程範疇就必須做到寬廣並濟。首先,小學科學科的定位為“探新求知、樂學活用、創造未來”,着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加強對科學的好奇心,提高對科技應用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小學人文科的定位則為“立德樹人、探究學習、連繫生活”,強調學生能透過多元探究和體驗學習與生活聯繫,從而培養人文素養和健康的身心靈、兼備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兩科分拆後相互配合,定位更為清晰,更能擴闊學生“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宏觀視野,相信可產生協同效應。
由於學科分拆後,優化了整體課程,豐富了學習內容,故對課時要求也一定有所轉變。考慮到現時小學人文科和小學科學科各佔總課時不少於7%,合共14%,在不影響其他學習領域課時分配比率下,彈性課時百分比按需要調整為不多於22%。學校進行課程規劃時,可利用彈性課時,安排跨課程學習和閱讀活動、STEAM專題研習、學生比賽、戶外考察、服務學習及體藝活動等,讓學生融會貫通,應用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23年發布的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彈性課時22%的建議仍然較OECD成員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數字為高,反映這課時比率已屬合理的調整。
教育要“引進來”“走出去”
此外,社會有聲音關注到如何有效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事實上,不論科學科或人文科,都強調培養學生對生活經驗的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能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展示所學。因此,為了創造條件予師生日常“教與學”的空間,教育局建議在小一及小二階段以進展性評估為主,取代過往紙筆的評估模式;而在小三至小六,則除了紙筆考評外,還建議有其他的評估策略和模式,從而實際反映不同的學習層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校其實已具備多元評估經驗。相信只要局方與教育界共同以專業出謀劃策,以“全人發展、均衡學習”為考量,循序漸進地推行,一定能適度優化學科落實日常評估及呈分試的各項措施,提升學習成果。
為配合下學年小學科學科和人文科的起動,教育局已計劃為學界舉辦一系列簡介會、專業發展工作坊及培訓活動等。相信在校本管理的精神下,學校能因應校情和學生需要,繼續發揮專業精神,優化課程規劃,為學生提供多元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創科和人工智能應用發展一日千里,香港要從競賽中脫穎而出,教育就要有“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規劃,讓學生能夠在提升自身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獲益下,從課室走進社會,進而投身世界級競賽。教育局把握世界潮流,從課程體制的根本作出改革,培育新一代的人文素養和科學探究精神,相信能讓學生成為能夠貢獻國家、面向世界的優秀棟樑。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31/2TigzC3ZnjYvzGTm5iiTOwpECQeNUlWJLDi.jpe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0/31/WCLLG0P34R6CUqp9ViF3F4tlOJNwMXh5oZK.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