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錦雲
10月31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專門會見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校長滕錦光一行,彰顯了中央對香港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夏主任在會面中提到,香港的大學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在國際社會享有盛譽,是國家高等教育的寶貴資源,是香港的重要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夏主任的期許重在“識變應變求變”
夏主任也在會面中對香港高校管理層提出了幾點期許,包括管理層要團結、要支持行政長官依法施政、要愛國愛港及“緊跟時代步伐、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最後一點十分關鍵。那該如何“變”呢?也許可以從夏主任對香港理工大學的幾點肯定中找到啟示。他表揚港理工“團結一致、上下一心”、“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堅持培育擁有家國情懷、具備全球視野和勇擔社會責任的人才”、“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參與國家重大項目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
港理工做出成績 各校可以效仿
應該說,香港理工大學這幾年在以上幾各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成績,在“學科建設、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兩方面尤其得到認可。港理工多年來參與了國家嫦娥航天工程,取得不小成果,學科建設、科研、應用成果轉化得到國際排名榜和社會的認可。我認為更為難得的是,港理工也積極參與香港本地社會的發展,不但每年對香港政府施政報告提出詳細的政策建議書,並且推動學者參與本地社會的服務。另外,港理工在內地各省市合作建設大批技術研究院的策略也正在給地方省市和港理工本身帶來雙贏效果:地方產業獲得全球知名高校的基礎科研成果,助力企業發展以及培育新質生產力,港理工獲得額外科研經費提升本身實力和知名度!這些方面的突破或許是夏主任所言的“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港理工實踐。
其他幾所香港高校其實也做了一些“變”,比如香港教育大學在中小學師資培養、與內地高校尤其是師範類高校合作、教材協同發展等領域不斷有進展。總而言之,大學的改革發展,應該更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服務於香港本地經濟民生。
在融入國家大局中 香港高校迎來質量提升的發展期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發佈的幾份施政報告推出不少有利於高等教育和科研發展的政策,包括大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大學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港深河套科技園區合作、建設第三所醫學院、推動高等教育服務東盟、一帶一路等海外國家。可以預見,香港高校在服務香港本地的同時,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在國內國外都將得到更大的發揮空間。最近港澳八間大學就與國家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簽署合作協定,參與國家重大科學裝置——南方先進光源的設計、建設和開放運行。港澳科研人員也加入了國家太空人團隊,這些融合發展都将進一步推動港澳科研力量匯入國家科研體系和重大科研規劃與項目中,極大有利於提升港澳高校科研水準和質量。
香港公立大學數量從回歸前香港兩所(即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增加到八所,還有不少私立自負盈虧的院校。這一階段香港實現了高校數量大增,高等教育得到大幅度普及。經過回歸後多年發展,香港高校在基礎科研、教學、國際化等都有相當水準,是香港的金字招牌。只要團結一致,結合國家和香港發展戰略,各校發揮自身國際化辦學及科研所長,一定能得到更大發展,不斷提高品質和國際聲望,為“國際高端人才高地”建設做出貢獻。
(作者係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華南師範大學港澳青少年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2/vXBrryQQrmR5F7LXLD0kRFFKdp2vRIlSf0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