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美雄
筆者上周與一眾青年企業家前往江蘇無錫,見證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在當地的分會成立。該協會旨在促進兩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本港年輕創業者能在長三角地區拓展發展機會。成立儀式期間,得悉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深圳主持了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他強調工商界和企業家在香港發展中的角色和責任,勉勵他們以港為家、倚港興業,用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
筆者與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林詠欣議員主動帶領數十名港澳青年前赴內地,某程度上是在呼應及貫徹夏主任講話的要點。今次參與的年輕企業家以中小企管理者為主,有的僅憑年輕和拼勁,但他們極渴望以“實際行動”讓自身公司破繭而出,並為國家和香港貢獻力量。不過,這群充滿熱情的中小企業家卻面臨守業的困境;而一些依靠香港發跡、坐擁可觀財力和影響力的“大企業家”,坦率地說,在建設香港方面仍須進一步轉被動為主動。
改革要加快,“一招鮮”已不好使
長期以來,香港以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引以為傲。近年隨着全球經濟、科技和地緣政治的變化,香港正面臨重大挑戰,實在不能只依賴過去的土地買賣和傳統金融行業。夏主任明確指出,香港不能僅依賴“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優勢,必須加大力度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增加創科資源投入,以壯大產業規模。
今次無錫之行中,有一位年輕企業家管理着一家專注Web3和區塊鏈大數據技術應用的科技金融公司,恰恰響應了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碼化的目標,希望利用數碼技術對傳統金融行業進行升級和轉型。筆者多年前已在“地區治理”中應用無人機技術,最近也在為“低空經濟”發展發聲發力,力求打破常規。
觀乎中小企業、地區等界別人士,積極配合國家政策者不在少數。而香港的傳統大企業更應主動承責,響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倡議,並以夏主任講話中的“六點希望”為指引,積極探索新產業和新業態,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開創香港科創新天地。
旅業要升級,“後花園”值得規劃
夏主任在講話中還指出了本港另一大優勢:香港1180公裏海岸線和263個島嶼,只要能好好善用,可以推動旅遊業態升級。以“香港後花園”西貢為例,這裏擁有世界級的地質風貌,周邊數十個島嶼充滿藝術色彩,有很大潛力發展成香港“度假旅遊”“文化旅遊”的好去處。為此,筆者計劃在西貢區議會上建言推動當區旅遊業發展,期望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
最近,發展局推出了優化將軍澳137區規劃。筆者建議在規劃的同時,可考慮在將軍澳打造“超級海濱長廊”,即把將來137區的海濱長廊貫穿佛堂州和將軍澳創新園(工業邨)接駁至現時的將軍澳海濱長廊,甚至進一步連接到鯉魚門位置。如此一來,除了能媲美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成為將軍澳區旅遊新地標吸引遊客外,還可為上班族提供多一個綠色出行的選擇。
事實上,旅遊業作為本港傳統及支柱行業之一,近年發展遇到了“樽頸位”。如何推動業態創新升級?工商界人士不妨多付諸實際行動,譬如舉辦各類國際交流活動,邀請更多外國友人前來體驗香港這個“活力之都”等等。
香港要發展,工商界責無旁貸
香港的繁榮發展得益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也離不開工商界人士的貢獻。當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想在變局中開新局,就必須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工商界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面扮演着關鍵角色,須以更多實際行動支持特區政府搞建設,助力提升整體的營商環境,促進企業長遠發展,以有效應對未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另外,正如夏主任所提示,工商界還應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AI)等創新領域發力,讓全港經濟結構更加優化、更具競爭力。
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既是時不我待,又要循序漸進,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均需凝聚共識、加強合力、久久為功。而工商界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自當責無旁貸、勇於承擔。這其中,“實際行動”最見真章。
(作者係西貢區議員、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