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彭彥)11月13日東莞報道:近日,“稻花香裡說非遺”—2024年東莞市非遺賦能“百千萬工程”典範評選活動圓滿落幕,東莞市塘廈兩個非遺項目獲評優秀案例。其中,塘廈石潭埔社區的《石潭埔舞麒麟非遺》項目,以其獨特的舞蹈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塘廈非遺的獨特魅力。塘廈鳳凰崗社區的《百年好“盒”,“籃”菊庭芳》項目,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結合,讓古老的非遺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活動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東莞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東莞市農業農村局、東莞日報社指導,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東莞非遺宣傳推廣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共同主辦。
塘廈鎮文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個項目獲評優秀案例,不僅為塘廈鎮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樹立了典範,更為“百千萬工程”建設注入文化動能。塘廈會繼續加大對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力度,讓更多人了解和熱愛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為“百千萬工程”和文化強市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近年來,塘廈鎮踐行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非遺傳承為目標,通過加強非遺保護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打造非遺品牌,創新傳承形式,千方百計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滿足群衆文化需求。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倡導非遺傳承人不斷改進技藝、創編新作、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常態開展非遺項目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廣泛開展宣傳、培訓,舉辦“麒麟瑞祥鬧元宵”活動、東莞塘廈·韶關始興非遺墟市、“非遺生活節”系列活動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傳統技藝注入嶄新力量努力讓塘廈非遺“潮”起來、“活”起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截至目前,擁有塘廈舞麒麟、塘廈客家山歌和塘廈龍形拳三個傳承基地。三個傳承基地定期開展培訓活動,不斷吸收新隊員壯大非遺傳承隊伍。塘廈現有省、市級非遺項目5個,省級非遺傳承人2人、市級非遺傳承人2人。僅2023年,塘廈非遺工作獲得各級榮譽56項。省級非遺項目塘廈舞麒麟曾走出國門,驚豔哈薩克斯坦世博會。通過有效保護和創新性傳承,塘廈舞麒麟和龍形拳被評為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塘廈客家山歌、塘廈盒籃編織技藝、傳統紅木家具製作技藝被評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東莞市塘廈鎮文化服務中心被認定為第八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單位,連續兩年榮獲“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佳單位”稱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11/13/mpww8gOFd889RivxXvePdHwgu05gi2fUIC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