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的“社區牙科支援計劃”(計劃)今日(26日)正式推出,增加為有經濟困難的弱勢社群提供獲政府資助的牙科服務,預計可提供現時政府牙科診所牙科街症服務的最少兩倍名額(即每年約四萬人次)。目前有32間非政府組織參與計劃,提供近80個牙科服務點,覆蓋全港十八區。
參加計劃的人士必須持有香港身份證、已登記加入醫健通,以及為下列任何一項的受惠人或受助者:
社會福利署(社署)轄下長者生活津貼的受惠人;
正在使用社署轄下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第二級共同付款級別)的受助者;
正在使用社署轄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或家居支援服務(第一或第二級別收費、第一或第二級共同付款級別)的受助者;或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病人並已獲得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減免醫療服務收費資格(包括全數和部分減免)。
每名參加者每180天可在計劃下申請接受資助牙科服務一次。如主診註冊牙醫評估後認為情況合適,參加者可獲得指定的資助牙科服務,包括:
口腔檢查;
緩解牙齒疼痛的藥物(如需要);
X光檢查;
補牙或拔牙,以每一顆牙齒為一個“補牙或拔牙配額”。
每名計劃參加者須就治理每顆牙齒(補牙或拔牙)向非政府組織直接繳付50元行政費,即最多繳付150元(每次最多治理三顆牙齒)。如參加者正在使用社署轄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或家居支援服務(第一級別收費或共同付款級別),或為醫管局的病人並已獲得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全數減免醫療服務收費資格(包括七十五歲或以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政府會全數資助有關的行政費。現時社署轄下綜援計劃的受助人可使用此計劃獲得上述指定的資助牙科服務,亦可利用綜援計劃下的牙科治療費用津貼獲取全面的牙科服務。
有興趣和合資格參加計劃的人士可到衞生署的專題網頁查閱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牙科診所名單,選擇診所後即可自行聯絡並預約接受服務。如對參加計劃資格有疑問,可向跟進自己個案的註冊社工查詢。
參加者可透過醫健通流動應用程式,查閱有關就診紀錄,包括就診日期及治療項目。今年稍後,他們亦可透過應用程式查閱相關的電子口腔健康紀錄,以更清晰了解及監察自己的牙齒狀況。
政府按去年12月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的發展策略建議從而訂立口腔健康行動計劃,“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屬於“做窄做深”策略,即聚焦幫助較難獲得服務的弱勢社群提供資助牙科服務的一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