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輝
2024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7月18日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通過了一份2.2萬字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300多項改革出台,這份覆蓋面極廣的改革文件,涉及經濟、政治、科教、文化、民生、環境、軍隊、黨建等。在最新的《決定》中,未來中國政府將加倍努力推動技術創新和提高生產率,文件中提到要建立全面的創新機制是當務之急。在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決定》提出的新質生產力,包括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還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都是未來大國競爭的前沿科技和產業。在未來,中國要永久擺脫國外科技卡脖子,就必須實現科技的自立自主,而科技的自立自主,需要這些前沿科技和前沿產業。
其中《決定》提出的優化區域開放布局。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發揮沿海、沿邊、沿江和交通幹線等優勢,優化區域開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態多樣的開放高地。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鼓勵首創性、集成式探索。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
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三中全會明確賦予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香港作為祖國對外的重要窗口,處於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是國家改革的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一直在發揮香港所能,對接國家所需,響應《決定》其中“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香港具有背靠祖國,連通世界諸多優勢,其中數字貨幣對接國際的可能與未來承接的歷史責任,其中的數字科學與現代科學形成一種有效的、必須的新質生產能再提升與國際接軌的一種賦能,在這種賦能的情況下,數字資產與數字革命將帶來新科技的產生力。香港發揮其特殊地域,特殊區域的這種特殊功能,可以表現在多個方面,與香港的大學、與世界的結合形成的一個學術產業,學識產能和國際對接,不同於其他區域的一種連續性和發展性及特殊的區域作用。
香港金融中心與太平洋區域的連帶發展,可發揮人文第一優勢“文化優勢”。香港在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提升,已融合世界各種民族,其文化的交流,在人文優勢、地域優勢和文化優勢當中創造的規則,在一國兩制當中體現的特殊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對未來祖國的統一,羅豪才主席身前所宣導“軟法亦法”可作用為一種探討不同區域規則的參與者和制定者,其作用可在一國兩制方面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統一進行的各種探索,在一個特殊區域當中可以發揮其他區域所不能發揮的作用。應用香港的優勢聯合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和中山文化等對接海外形成一個海內外的文化交流大聯盟。基於在山、海、港、台、僑等的一種聯動,中國山區的資源,海沿海的特色、華僑的文化、台灣等的大團結,在香港形成一種共同對未來海島海洋文化的發展探索。對世界華人為祖國的統一,人的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以產生一種共鳴。盼充分發揮香港的特殊地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民族偉大復興做貢獻。
(作者係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永遠名譽主席兼常務副會長、福建省對外友好交流促進會副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董,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