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儀:“春雪—陳雪儀書畫展”之水利萬物一創作篇

陳雪儀:“春雪—陳雪儀書畫展”之水利萬物一創作篇

日期:2024-04-25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陳雪儀

《道德經》提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道”的“功用”,道能夠生養萬物,這就是道最基本的功能。世間所有的東西歸根結底都是道生出來的,道是一切的源頭。正如《易經》中所說“天以一生水”水是萬物之源,與老子的“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謀而合,而水無私的奉獻衍生萬物,就像一棵大樹,生出樹幹、分枝、樹葉、葉脈,萬物就是這樣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延續下去!

wecom-temp-448026-6641286e5f5db31070b937156dccc899
作品《盛宴》

水的貢獻,養活了默默無聲的植物,而善良的花草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令世界更美好,例如花中四君子的菊花,在降霜時,即準備迎接冬天的來臨,絢爛的花朵凋零,秋草枯黃,但菊花卻選擇在這個季節綻放,凌寒不凋,獨佔枝頭,展現出菊花漂亮卻不嬌寵,象徵清絕耐寒、傲然不屈、與世無爭的高尚品格。似乎注定了菊花艱鉅的生命歷程,卻又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宿命。

由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等的習俗,到許多騷人墨客對它的歌頌,這種由生活到精神文化的提升,令我獲得了很多的啟發,正如微不足道的豆角與豆角花,同樣引起了不少的詩人對它的欣賞,例如,元周權的《秋日》、明王伯稠的《凉生豆花》及宋趙蕃的《萬安道中》等,在詩中表達出充滿了詩情畫意!而在《萬安道中》所形容的“豆花連豆角”盛放時,展現出豐富的色彩和生機,形成了一幅秋天美麗的畫面。豆角是攀藤植物,外表給人的感覺是纖巧而修長,當一陣風吹過來時,那一根根墨綠的、淺綠的豆角,令人有無限的想像⋯⋯

wecom-temp-175545-7a3abfce8a7faa0154a6173ed66a9a9b
作品《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如果十多二十條豆角組合起來就好像柔軟的窗簾,且豆角富蛋白質及維生素等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啟發我創作出《盛宴》的作品,當中想表達出外表纖柔而有美感的豆角,如果束起來就好像窗簾,而窗簾後面迎來萬戶人家,喻意植物對人類的重要性,除了可養活我們外,也可供大家欣賞!

另外,同樣是爬藤植物的絲瓜,當長到30釐米時,有人會用枯枝和竹竿為它們搭一個瓜架,如果纖柔的豆角與圓筒的絲瓜相互纏繞時,有一種粗幼對比的效果,且兩者同樣是綠色的色系,只要運用明暗、深淺的互相協調,應可搭配出一種漸變的層次感及規律感,當然最終可以達到一種優美之感!因此我創作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作品,除了希望觀賞者欣賞其藝術性外,更想帶出一些訊息,就是成功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恆久不變真理!

由於中國人對食用豆角的歷史悠久,早在北宋中藥學著作《圖經本草》中首次出現了對於豆角的記載。因此,我的作品《豆花初放》是嘗試直接在絹上,用顏色繪畫及暈染去塑造畫面形象,不用墨筆勾勒出造形的輪廓線,令畫面的造形介乎於寫意與工筆之間,期望可以描繪出一種古雅的氣氛,這種表達的方式稱為《沒骨法》。而沒骨花鳥始於清惲壽平,是打破當時習慣以“勾花點葉”方法畫畫,從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時代風格。

wecom-temp-308456-ceda5851514d90cfd87b8d31fa7db9ca
作品《繁花似錦》

千百年來,我們都希望創作創新,渴望靈光一閃,而靈感的來源往往是我們對一件事,一句話,一個物體的情感而產生出來,那麼如何以熟練技術通過美感去表達情感或概念性的想法?藝術的美是複雜的概念,美雖然有主觀性,但在客觀上,人類對和諧、平衡和節奏等營造都有基本的定義,當我們掌握了畫畫的基本技巧及書法書寫方法後,如運筆用墨、線條、顏色、質感、形狀等,才更容易創造出令人愉悅的作品!

我們相信藝術是一種無止境的攀登,像一座引領人類不斷自我提升的媒介,然而在當中不但要磨練技巧,也要不斷洗滌、提升自己的心靈,當探討及明白宇宙的規律、事物變化中去尋找生之為何?最終住哪裡去?我是誰?等人生的問題,正如通過《道德經》找出世間萬物的根源,這一切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由“道”派生出來的!而老子提及“德”的人生態度是“為而不爭”,即人應有胸懷整體,更要不爭名奪利,因為當我們不執著於為自己設想,照顧整體時,我們就會明白自己其實就在整體之內,如同照顧自己一樣,也是齊白石所說:“欲立藝者,先立人。”的重要性,期待大家在5月11-13日於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展覽館,欣賞“春雪—陳雪儀書畫展”的作品時,一起去學習《道德經》水品德修養的教誨吧!

(作者係香港藝發局藝術教育主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孫藝寧 監製:姚潤澤
駐港國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區國安法治絕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
李家超:助力國家中醫藥“走出去”
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盧拉舉行會談
香港原訟法庭就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判刑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