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工作者要挺膺擔當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觀“百花迎春”節目有感
文|北京志願服務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代恆猛
大年初一,“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4年春節大聯歡”正式與觀眾見面。作為年度規格最高的文藝節目,本屆“百花迎春”無論是在主旨創意、藝術手法,還是參與團隊、傳播效應上,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巔峰之作。尤其是,節目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以“龍騰萬里 百花迎春”為主題,以三幅具有深刻蘊意的“百花圖”作為起引,探究和演繹了中華文明的根與魂、體與用、源與流。與其說這是一場藝術盛典,莫如說是在新的起點上對如何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一種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一:“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科學闡釋了文化的本質和“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明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2023年6月,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是繼黨的十九大提出“新的文化使命”、二十大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做出戰略部署之後,進一步對“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進行了闡釋,指明新時代文化建設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文化使命。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着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在文化傳承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
非遺歌舞《龍行天下》
銅梁龍舞是流傳於重慶市銅梁區境內的一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舞蹈藝術形式。它興起於明,鼎盛於清。2006年5月20日,重慶市申報的龍舞(銅梁龍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花迎春”大聯歡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以《龍行天下》作為開場表演,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梁舞龍遨遊全場,以龍騰虎躍展現東方古國的現代生命力,以一方舞台展現文藝工作者蓬勃昂揚的精神面貌。縱觀整場演出,主基調就是利用先進技術和時代藝術語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諸如敦煌藝術、古代詩詞、蘇繡藝術、戲曲聯唱等,也有人工智能繪製百花圖,實現科技與藝術深度融合、雙向奔赴。誠所謂,“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蹟,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
音樂舞蹈《舞動八音盒》
此外,歌曲《同路人》駝鈴清脆響徹絲路,聯動外國留學生講述“一帶一路”下的世界文明的交融;音樂舞蹈《舞動八音盒》將八種不同的舞蹈結合,器樂與舞蹈《樂舞中華》以不同的中西舞蹈形式演繹中國名著《紅樓夢》,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鑑。簡言之,整台節目藉助極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特色的時代畫卷,展示文藝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壯麗圖景,共同奏響了戲劇、音樂、美術、曲藝、舞蹈、民間文藝、攝影、書法、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跨界融合、交相輝映的華美樂章,在送文化、種文化、傳精神中凝聚起樂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芭蕾舞劇《紅樓夢》選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本屆“百花迎春”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文化思想為指引,生動演繹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多維解讀了“兩個結合”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深刻寓意了要堅定文化自信、要秉持開放包容,要堅持守正創新的中國特色文化建設之路。歌曲《向着光》、集體朗誦《向中華文明問好》等抒發的,正是所有參演人員,乃至廣大人民群眾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遠大抱負和共同心聲。
關鍵詞二:“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
歌曲《夢裡的珠江緩緩地流》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文藝具有時代性,要從時代和歷史的高度認識文藝的使命和擔當。今年是2014年文藝座談會十周年。十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提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切實擔負起職責,“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歌曲聯唱《大江大河》《唱響幸福歌》等,是對祖國大江大河、人民幸福生活的集中頌揚;歌曲聯唱《三百六十五個祝福》等,奏響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美好音符;《次仁拉索》《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山放歌》等,展現不同民族地域的魅力風情。迴應時代提出的發展命題,為時代前行提供精神力量,這是新時代文藝工作最根本的使命。擔負新的文化使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紅色組曲《革命永青春》、影視組曲《光影畫卷》、歌曲《繁花依舊》,彰顯了人民英雄的家國情懷;結尾歌曲《到人民中去》,體現了文藝的人民性、人民是文藝之母,是對文藝“來源於誰、爲了誰、服務誰”的鏗鏘作答。實踐一再表明,只有扎根基層,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
互動拜年《歡樂中國年》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要堅持精品奉獻人民。什麼才算得上是文藝精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要發掘闡釋強大的精神力量,不斷錘鍊和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歌曲《中國範兒》體現了文藝工作者對中華文明的自信自豪;相聲《文聯送對聯》表達了文藝工作者新的一年再啓新程、再立新功的信心和決心。正如主持人所言,“我們各個藝術門類的文藝工作者,也在用更多優秀作品,燃動屬於這個時代的中國範兒。”
關鍵詞三:“文藝志願服務的時代價值”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文藝志願服務,一頭連着文藝工作者,一頭連着人民群眾,是文藝工作和志願服務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藝志願服務把“做人的工作”與“創作生產優秀作品”貫通起來,把文藝作品、文藝創作和社會生活關聯起來,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服務人民、推動創作、引領風尚的生動實踐和廣闊舞台。2023年,是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成立十周年。過去十年來,廣大文藝志願者堅持黨的領導,做到黨有號召、文藝志願者就有行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充分發揮文聯系統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推動文藝志願服務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十年來,文藝志願服務以文藝作品為載體,以文藝技能為服務手段,以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從竈台到舞台,從會場到現場,從網絡到現實,從獨樂樂到眾樂樂,開展“送文化”“種文化”“傳精神”,涌現了一批諸如“送歡樂下基層”“到人民中去”“文藝進萬家 健康你我他 ”等一系列品牌活動,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視聽作品,在“處處、時時、人人”中充盈着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着人們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在本屆“百花迎春”節目中,我們看到了眾多優秀文藝志願者的身影。其中,有“時代風尚”學雷鋒文藝志願服務的先進典型,如參與《文聯送對聯》演出的相聲演員李偉建、參與演唱《三百六十五個祝福》的中國香港歌手、節目主持人王祖藍等;有被中宣部等部委評為“最美志願者”的中央電視台主持人鞠萍、國家一級演員溫玉娟、中央電視台主持人徐濤、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陽、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黃豆豆、中國內地民族流行女歌手烏蘭圖雅等。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領域和專業,但都懷揣着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為觀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和精神享受。在日常工作中,他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投身到文藝志願服務中去,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服務能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他們注重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和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文藝志願服務的行列中來,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文化環境。
歌舞《和你一樣》
綜上,文藝志願服務助力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恰似節目主持人聲情並茂詠唱的那樣:“每一位文藝工作者都是文藝志願者,我們在送文化、種文化、傳精神中,服務各行各業,引領時代風尚。每一次攜手,都能跨越天南海北,在你身旁;每一份參與,都在彼此同行共鳴——和你一樣。”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文藝志願服務成為在黨領導下團結凝聚億萬群眾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生動實踐,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來源:中國文藝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