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崑:肯定黎智英就是否定一代愛國人

羅崑:肯定黎智英就是否定一代愛國人

日期:2023-10-06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羅崑

今天的話題有點嚴肅,希望讀者有所明白。   

最近,輿論場上議論的話題無不涉及今日(10月6日)將會公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註:筆者執筆時仍未得悉結果),當中備受社會各界爭議並獲“提名”角逐其獎的黎智英,可以說是話題討論的焦點。   

尤其過去一段時間,有不少95後、2000後出生的青年朋友與筆者進行多次討論,無不是站在“自居國際格局”的視野,語帶肯定並向筆者提出疑問、質疑,甚至乎是輕蔑的態度,指出國際社會有之所以能提名相關人士就是“肯定”其所倡議、推動或有待完成的運動,是合乎普世價值與人道主義的原則,是值得推崇的。反之,青年朋友更要筆者“反思”為何愛國者總是與其獎項的價值觀相距甚遠。   

筆者的個性是外在情緒表現與內在真情實感經常發生激烈衝突的人,對於青年朋友一連串的問題,筆者總是簡單總結回應:“係囉!咪就係咁囉!”其實,筆者並非不喜歡把話題進行深入討論,也並非刻意迎合對方的觀點而避重就輕,反而是為了自身的身體健康,避免行為表現受到情緒上的波動。不過,筆者確實有作出不少反思。   

必須指出的是,筆者反思的是黎智英(下稱:黎)的確有其本領可以影響一代青年人,特別是80、90年代後出生的一代人。我們這代人是經歷由傳統報章到當今新媒體作為吸收社會資訊或可以說是深受其過程轉變而影響的一代人。當中黎的傳媒集團,特別是以偏頗及帶有浪漫主義式的角度強調“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以至“割裂中國”等關鍵詞,尤其自回歸以後,長期利用其媒體上的輿論影響,向社會大眾鼓吹要“身體力行”參與“社會運動”去改變香港、削弱中央管治權威等這樣的訊息。   

社會運動的形成,從來都是“易放難收”。尤其香港歷年來的大型社會運動,不斷造就更多年輕人站在“溝通、協調、妥協”等關鍵詞句或意識形態上的概念的“對立面”。這是非常危險的思想引導,把一代青年人推向熱衷參與錯誤運動的黑暗深淵。   

2009年“反高鐵”,否定香港與內地兩地融合的步伐;2012 年“反國教”,否定國民身份認同的進展;2014年“佔中”,否定民主要循序漸進的過程;以至後來2019年的“反修例”,更是摧毁一代青年人的大好前途,社會大眾負上沉重代價。簡單來說,黎的社會影響,代表了部分人的思想行為就是“你不給,我就反”“你不全盤接受,我就行動升級”。

回顧過去歷史,黎的傳媒集團利用高舉“一步到位”的誇張政治訴求作為其輿論傳播的方式,抹煞中央過去曾經釋出溝通與妥協的管治善意。不能否認的是,一步到位的政治訴求,確實易於鼓動青年人認同參與運動的價值,認為能夠將個人參與的經歷寫入歷史,有其“浪漫式革命”的情懷。   

但同一時間,黎亦是把許多青年人的個人大好前途與社會整體的繁榮穩定全盤摧毀,做到所謂“寫入歷史”。 

這是筆者反思後得出黎對一代青年人的影響力,也是筆者唯一“肯定”黎的地方。  

最後,筆者想指出,本人曾有過八年走訪基層社區工作的經驗,而基層是佔有社會上絕大比例的階層,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整體社會上的社情民意,也使筆者從中深刻明白並且體會到何謂社區治理。筆者不敢以偏蓋全地指出愛國者前輩在以往的基層工作全是做得落實到位,畢竟任何階段總會有未盡完善的時候,但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標記,筆者有幸親身參與其中並一同建設。   

愛國者最為原實的社區治理的確是逐家逐戶瞭解家庭單位的生活狀況,不僅在節日及選舉期間,更會在每個季度甚或至每個月的平凡日子,定期關懷社區內各聯繫家庭住戶的生活日常,走訪家庭、深入群眾,近乎是每天必須重視的工作,我們談的不只是有國家大事,更多的是貼近大家天天生活上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話題,做到把對人的關懷、重視人的價值、以及彼此似是家人的關係落實在對方的心坎裡。

那個年代的愛國者是近乎所向披靡地深入人心,每當問及普羅大眾如何看待愛國陣營的社區工作者,反應無不表示能夠貼心關注並解決社會問題,且是可靠的、穩定社會的建設力量。  

愛國者從來都不善於製造輿論導向,也不懂善用媒體去放大自身社區工作的有效治理,故此我們的愛國工作,價值與理念不易被放大,反之更易被扭曲、抹黑。但是,這並非代表筆者迴避這方面工作的必要性。  

事實上,青年朋友的關注點,尤其在獎項花落誰家的討論上,的確是建基於這一時代的真實寫照,當今社會大眾是透過媒體輿論去認識愛國工作者,細思後也覺得毋須與其激烈爭辯。  

那一代的愛國人、愛國者,未曾利用群眾鬥群眾,也不會製造階級對立、社會內耗的分化情緒。畢竟,政治利益只是一時,社會上的群眾、家與國及繁榮安定,才是那代愛國人一直重視的價值觀,長久推動並落實人民幸福是其終身的事業。  

若然獎項歸於黎,國際社會亦需要深刻反思,一名利用群眾鬥群眾,長期製造社會分化並只計算輿論效益的政客,是否代表了人類要有的共同價值觀。當然,筆者想借此事件肯定一代愛國人的貢獻,也藉由此文章作為印證,讓一批又一批的“後浪”愛國者,明白那一代愛國人的理念,不能夠用現今的視角否定過去的根基。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楊晨 監製:黎知明
李家超:熱烈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三一”艦編隊訪港 展雄姿亮風采
駐港國家安全公署:香港特區國安法治絕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
李家超:助力國家中醫藥“走出去”
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盧拉舉行會談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