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轉香
隨著香港復常,社會近來熱話聚焦於各行各業人手不足的話題。有見及此,特區政府表明會在優先保障本地工人的情況下,針對特定行業,積極考慮輸入勞工。輸入勞工議題在本港討論多年,每次有新猶定引起勞資雙方對陣,最終寸步難行,無人得益。希望今次政府能做好通盤考慮,在短期內能紓緩業界人力短缺的情況,同時亦希望勞資雙方為大局著想,放棄不必要的爭拗。
本港旅遊業復常,相關行業人手不足問題即時顯現。航空業界4月表示,行業整體欠缺2萬多人,導致客運量及航班服務只能回復疫情前的4至6成;而酒店業界更早於2月已經指出,全港有約8.9萬間客房,房務員卻僅2萬多人;其他運輸、飲食、零售等旅遊相關行業亦面臨類似情況。旅遊業以外,醫護、建造業、運輸物流、安老照顧等行業亦然,勞工短缺已成長期問題,業界已多次促請政府輸入勞工,以解決問題。
本港不少行業出現人手荒已成事實,勞動力不足對本港經濟影響甚大,窒礙發展需要。政府需在優先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情況下,適度輸入外勞補充勞動力。 雖然現行已有“補充勞工計劃”,但有意見指計劃程序複雜及審批緩慢,未能有效解決人手短缺問題。政府應就這個急切問題,儘快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務求在最短時期內紓緩問題。
長遠而言,政府更應全面檢視勞動力人口政策,儘快完成施政報告,提出的新一輪人力資源推算,並交予勞工顧問委員會參考、制訂與更新“勞工短缺清單”,務求能緊貼行業情況。同時,政府亦應善用本地人才,透過“先聘請,後培訓”或“培訓津貼”等不同方式,加強培訓及挽留本地人力,積極保障本地勞工權益。只有這樣兩條腿走路,才能確保本港各行業都有足夠人員,應對社會運作及發展需要。
(作者係新界社團聯會副會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