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林世雄:“基建先行”為香港經濟創造容量

【紫荊專稿】林世雄:“基建先行”為香港經濟創造容量

日期:2024-11-28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 林世雄

香港特區政府希望通過“基建先行”規劃方式推展運輸基建項目,加強地區連繫並釋放發展潛力,為香港經濟“創造容量”。過去兩年半,我們亦尋求以科技創新方法及改革思維,致力加快推展基建、惠及民生。陸海空三個“港”的領域改革亦正持續推進,與業界攜手,為香港建未來。

打通鐵路道路網絡

帶來出行幸福感

香港道路和鐵路網絡使用率之高,位居世界前列。在面積僅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境內,我們擁有約2,241公里的公路,21條行車隧道、1,478條行車天橋及橋樑。另外,每天有五百萬的乘客在我們271公里的重鐵和輕鐵系統往來。同時,我們亦有1,622條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使市民能暢達出行。這些道路及鐵路網絡承載了我們世界第一效率高的公共系統,來滿足日均高達1,100萬人次的出行。

螢幕截圖 2024-11-28 下午4.31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11月21日率領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代表團,與深圳市常務副市長陶永欣率領的深圳市政府代表團,在深圳舉行“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第三次會議。圖為林世雄(左)和陶永欣(右)聽取關於跨境鐵路項目規劃的匯報

要維持本港交通網絡高效運作,我們必須與時並進,擴展與提升我們的基建設施。就此,我們正積極有序推展在去年12月發布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內的各個項目,著力提升本港的運輸基建網絡,加強地區連繫,提升跨境便利和釋放發展潛力,為香港經濟創造容量。

本地鐵路方面,我們會為北部都會區打造一條東西走向的鐵路骨幹,包括洪水橋站、北環線主線及支線、北環線東延線及新界東北線。這些路線將可加強新界東西之間的鐵路連接,連同現有的東鐵線及屯馬線,將在新界北形成一個環狀鐵路網絡,並透過東鐵線及擬議的中鐵線和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連接至市區,釋放洪水橋/厦村、古洞北/粉嶺北、新田科技城、新界北新市鎮等新發展區及鄰近地區的土地發展潛力。除了去年動工的北環線第一期古洞站,洪水橋站和北環線主線陸續在今年內和明年動工,預計分別在2030年和2034年完成。

我們亦正全力推進跨境鐵路項目,助力香港把握大灣區及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機遇和優勢,進一步促進香港與內地的緊密交流。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及北環線支線項目分別在新界西北及新界中提供直接的跨境鐵路,連接深圳灣口岸及新皇崗口岸,為往來大灣區的市民及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選擇。同時,市民及旅客亦可利用擬議的北環線東延線及新界東北線,方便地通過文錦渡口岸及香園圍口岸前往深圳。在相關鐵路線通車後,北部都會區內有鐵路覆蓋的陸路口岸,將由現時羅湖及落馬洲兩個大幅增加至六個,進一步促進港深融合。

道路網絡方面,我們正繼續推展各項道路工程,加強北部都會區對外、對內及跨境連接的主要幹道項目,連通北部都會區內的重要節點,加強主要幹道容量及覆蓋率。九龍市區內的六號幹線餘下部分亦如火如荼興建中,目標在2026年開通整條幹線,屆時在繁忙時間往來將軍澳市中心及油麻地交匯處的行車時間,可由現時超過一小時大幅壓縮至約12分鐘。

香港山多路窄,在市區擴建交通網絡,向來挑戰甚大,但科技讓過往的不可能變成可能。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在東九龍、啟德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這三個集體運輸系統是繼香港沿用已久的地鐵和輕鐵系統之外的中型運輸量集運來滿足地區的交通需求,經過運輸及物流局及各工務部門同事的努力,三個項目都已全面啟動。就啟德及東九龍的項目,我們預期分別於下年及2026年招標。關於洪水橋/厦村項目,我們會於稍後邀請相關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並爭取在2026年內就項目進行招標。

螢幕截圖 2024-11-28 下午4.32
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構想圖
螢幕截圖 2024-11-28 下午4.32
啟德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構想圖

建設好陸海空三個港

持續推動領域改革

除了上述的陸路交通網絡,海運、航運業務向來是香港的“金字招牌”。11月我出席了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在深圳召開的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會上夏寶龍主任提到我們要鞏固和提升香港傳統優勢,我感受至深。全球各地區在疫情後經歷了深刻變化,加上今年世界一些地區保護主義抬頭,還有地緣政治不穩、經濟前景陰晴不定等情況,都令本身極受外圍環境影響的航運、航空物流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維持海運、航運的競爭力,我們持續推動領域改革。在航運戰線上,我們過去數年推出一系列專為海運業而設的稅務優惠措施、提升船舶註冊服務、培訓海事人才等,聚集了逾1,100間與港口航運相關的公司在香港提供多種優質的海運服務,成果漸見。2019至2022年的三年間,包括船舶經紀、融資租賃、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專業服務的高增值海運服務,經濟貢獻增加近四成。我們會繼續優化和推廣稅務優惠,加大培育海事人才效率,並重點推動具潛力或具代表性的海運保險業務落戶香港。

2_1
面積僅1,100平方公里的香港擁有約2,241公里的公路,21條行車隧道、1,478條行車天橋及橋樑。圖為昂船洲大橋

去年公布的《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訂下了航運業未來發展的明確路線。我們今年將進一步革新現時的“香港海運港口局”成為“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協助政府制訂政策和長遠發展策略。我們將委任非官方人士出任主席,並設有更穩定的專責研究和推廣團隊,推動香港航運業揚帆遠航。

而在去年初開始試行的數碼化港口社區系統,來年亦會完成系統構建,讓航運、港口及物流業持份者信息互聯互通。另外,鑒於大宗商品佔全球航運交易量一半以上,我們將研究稅務優惠,以期聚集大宗商品貿易商落戶香港,帶動海運服務,構建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

我們在11月亦已公布《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訂立五大策略和十項行動,從綠色船用燃料供應、基建配套、港口減排、鼓勵措施、海內外合作和人才培訓等方面,全方位推動香港成為高質量的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以鞏固香港港口的競爭力。香港成熟的金融系統、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信譽、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規管制度,更令香港可以成為國際綠色船用燃料交易中心。我們會積極地落實相關的策略和行動,並預期來年業界會進行首次船對船液化天然氣加注,為香港的航運業務製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航空領域,香港實力雄厚。但在全球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我們必須以更前瞻思維,維持世界一流水平。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已在11月底全面投入服務,三條跑道全數投入運作,令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力提升。2035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流處理能力將比疫情前增加五成。

我們亦銳意把機場城市規模擴大逾一倍,新項目包括藝術產業生態圈、亞洲博覽館第二期、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空運鮮活市集等等,集合高端商業、旅遊和休閒活動於一身。我希望擴大後的機場城市,可以把香港引以為傲的機場提升為世界領先新地標及全球旅客的“目的地”。

在不可逆轉的綠色能源趨勢下,我們亦下了工夫。目前,香港國際機場的燃料基礎設施,已可供航空公司接收、儲存及採用預先混合的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機管局應政府要求就SAF進行顧問研究,分析SAF在國際、國家和地區層面的發展趨勢,並提出建議。我們正參考研究報告的內容,為推動SAF訂定發展方向,包括為從香港國際機場起飛航班的SAF用量設立使用目標。

協同大灣區優勢同樣是我們的關注點。結合香港和珠海兩個機場的優勢,去年底已開通的“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方便內地旅客使用兩個機場及港珠澳大橋來往海外。而東莞作為廣東省的生產業基地,亦與機管局合作無間,機管局2021年底試行東莞與香港的“海空貨物聯運”先導計劃,運作順暢。“香港國際機場東莞空港中心”第一期永久設施首階段建設將於明年完成,逐步達致每年處理100萬公噸貨量。我們超前部署,開展規劃第二期發展,引入更多高增值物流、跨境電商及快件服務設施。

擴大貨源,吸引更多貨物取道香港中轉,是建設好陸、海、空三個“港”的不二法門。運輸及物流局將會聯同其他相關政策局及部門研究將現時航空轉運貨物豁免許可證安排擴展至其他多式聯運模式,並且同時加強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粵西地區以及廣西等地的物流合作,以善用港珠澳大橋,擴大高增值物流服務。

在傳統航空模式以外,我們沒有放過探索開拓發展新賽道。今年3月,國家首次將“低空經濟”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特區政府成立由財政司副司長牽頭、由我出任副組長的“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我們已召開了首次會議。我們明年年初會與業界和伙伴機構合作,陸續推行試點項目,預計首階段會以無人機載貨為主,其他可行的應用場景包括緊急救援、測量、檢查、保養維護、空中監測等。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會努力以運輸基建驅動發展,構建一個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香港。另外,我們亦會繼續致力維持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及物流樞紐的地位;千帆競發,奮楫者先,我們會緊貼世界最前沿的運輸及物流走勢,將我們的高端服務推陳出新,在鞏固提升香港傳統優勢之餘,探索開拓發展新賽道,不斷激發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12月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桐 校對:李天源 監製:姚潤澤
香港特區政府提醒前赴韓國的港人注意安全
【紫荊專稿】院士峰會:助力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紫荊專稿】“AIE之父”唐本忠的快樂追“光”路
【紫荊專稿】善用灣區資源 講好香港足球故事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