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郭孟琦)11月30日河源報道:由25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海外文旅KOL、香港新聞聯代表等嘉賓組成的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2024廣東高質量發展採風團,今天(30日)走進客家古邑河源市,來到康禾鎮仙坑古村落,以及千年古鎮——佗城古鎮,聆聽河源古村鎮千百年來所見證的客家故事。
仙坑村隸屬東源縣康禾鎮,村落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生態環境優美。村內至今仍保存有八角樓、四角樓等二十多幢清代客家方形圍屋,據了解,這兩座圍屋均已有兩百餘年歷史,都是廣東客家民居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建築。
河源市東源縣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歐陽雪介紹,仙坑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因清代五品官員葉庚慶才建造了這府地式的客家圍屋——八角樓與四角樓。她表示,依託萬綠湖、溫泉、茶葉種植等自然資源和傳統產業,東源縣積極發展文旅和研學等新興產業,希望海外華文媒體,向世界傳遞鄉村文旅高質量發展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東源,來到東源。
其後,華媒代表們來到龍川縣佗城鎮,探訪具有千年歷史的佗城古鎮,尋嶺南文化之源。作為嶺南地區最古老的城鎮之一,佗城的每一磚一瓦似乎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約2200多年前,秦朝將領趙佗南取百越之地,後建立南越國,開啟嶺南文明的千年燦爛。位於今龍川縣的佗城鎮正是趙佗興王發跡之地,亦是東江流域客家人聚居之地。
行走在佗城,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這裡至今仍保存秦時的越王井、南越王趙佗故居遺址、漢代的磚瓦窯,明清時期的越王廟和廣東省唯一遺存的古代科舉考棚等120多處文物古蹟,素有“秦漢嶺南第一古鎮”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