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陳國基:回歸服務初心 地區治理制度優勢顯現-紫荊網

【紫荊專稿】陳國基:回歸服務初心 地區治理制度優勢顯現

日期:2024-12-01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 陳國基

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伊始便肩負改革使命,守正創新帶領香港步入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地區治理改革是其中重要一環。我們堅持把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將“愛國者治港”原則貫徹落實到地區治理改革各個環節,使其回歸服務市民的初心,團結愛國愛港力量共建和諧社區。在此,我想從四個方面分享本屆政府提升地區治理的努力和成效。

要確保社會長治久安,更為根本的是要培養廣大市民的愛國心。本屆政府多措並舉,讓廣大市民真切感受國家的關愛,從而厚植家國情懷。圖為2024年國慶期間於金紫荊廣場舉行的升旗儀式

重塑區議會

落實“愛國者治港”

區議會是地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泛政治化令其功能被嚴重扭曲。本屆政府上任之初,即面對地區治理亂象,區議會被反中亂港分子騎劫成為鼓吹“港獨”、危害國安的平台,突顯制度漏洞及改革的迫切性,急需撥亂反正,令區議會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

為了從制度上確保全面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政府在2023年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及重塑區議會。重塑後的區議會重回基本法“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的定位,由民政事務專員擔任主席,充分體現行政主導。470個區議會議席由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區議會地方選區和當然議員組成,讓愛國愛港、有志服務地區的人士可從多個渠道參與區議會工作。

去年12月,改制後的特區第七屆區議會選舉成功舉行,超過119萬名登記選民積極主動投票,表達對完善後的基層治理體系及新一屆區議會的認同與期待。新一屆區議會今年1月履職以來,用辛勤工作回饋市民的信任和支持,展現出地區治理的嶄新氣象。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與公務員團體一同全力支持2023年區議會選舉

強化地區治理架構

提升地區治理效能

完善地區治理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強化地區治理架構,通過強而有力的頂層督導,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政府在2023年7月成立分別由我和政務司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領導委員會”)和“地區治理專組”(“專組”),指揮和統籌各決策局及部門,確保各項地區關注的政策措施落實精準到位,全面提升地區治理效能。

“領導委員會”及“專組”自去年7月成立以來,我們經過詳細調研論證,已為8個重點地區議題制訂了策略方針及具體措施,範圍涵蓋兒童和長者支援、環境衞生、治安、道路安全、行人設施和屋邨環境,以至數碼共融等。

在支援基層家庭方面,以“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為例,既能幫助學童紓緩學習壓力,亦令部分家長得以重投職場,改善生活。在地區環境方面,“專組”帶領相關決策局及部門成功處理多個纏擾地區多年的“老、大、難”環境衞生問題。看到一系列措施切實改善市民生活質素,並受到社區歡迎,這對政府及我本人來說都是莫大的肯定和動力。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與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探訪南區獨居長者,了解長者日常生活和需要,並送上禮品

設立關愛隊

共建關愛社區

作為政府完善地區治理架構的有益補充,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在18區設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並由當區民政事務專員兼任“關愛隊”小隊總指揮,有效領導和統籌區議員及“關愛隊”,協助政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全港18區452隊“關愛隊”已於去年第三季全面起動。

“關愛隊”勤奮用心,提供多元關愛和支援服務,尤其是在出現突發和緊急事故時,更顯其角色重要。今年6月黃大仙區發生大規模停電,近2千戶市民受影響。停電期間,“關愛隊”和區議員分別到不同屋苑、屋村和大廈了解市民需求,並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食物和食水。除了奔赴前線提供關愛和協助外,“關愛隊”亦在臨時開放的社區中心當值,適切支援市民,協助社區恢復正常運作。

為求掌握第一手情況,我和同事多次跟隨關愛隊探訪居民。截至今年8月,“關愛隊”已探訪合共約23萬個長者戶和其他有需要住戶,提供約2萬次簡單家居或其他各種支援,以及舉辦了約1萬項地區活動。“關愛隊”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大獲市民讚賞,今年的《施政報告》更提出恆常化“關愛隊”的撥款,並增加資助金額5成,相信“關愛隊”未來定能為市民提供更多服務,共建關愛社區。

攜手愛國團體

厚植家國情感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要確保社會長治久安,不單要有完善的地區治理制度和精準到位的服務,更為根本的是要培養廣大市民的愛國心。本屆政府多措並舉,讓廣大市民真切感受國家的關愛,從而厚植家國情懷,形成合力共謀發展。

今年“十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大日子,亦是特區完善地區治理及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後的首個國慶,別具意義。在行政長官的指示下,由我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親自督導各決策局和部門,全力籌辦一系列豐富、多元、別具創意的慶祝活動,與全港市民一同分享國慶的喜悅;並善用國慶75周年作為切入點,透過國慶活動,在社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升社會的愛國意識。

民政事務總署及18區民政事務處、同鄉社團及不同地區團體亦透過各種協作,推動社區建設,同時弘揚中國文化,加深市民對祖國的認識。今年10月底,民政事務總署聯同28個省級同鄉社團於沙田公園攜手合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市集”,提供共75個市集攤檔,包括種類繁多的地方小吃、特產及傳統工藝品,展示出不同省市獨特的飲食和風俗文化。一連五日的國慶市集累計約有18萬人次入場,在社區營造出濃郁的愛國愛港氛圍。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要求,“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本屆政府定當把握好完善地區治理後的制度優勢,繼續用實幹實績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推動和諧幸福的社區建設。同時,我們亦會持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擴大愛國愛港隊伍,實現香港社會的長治久安。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4年12月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周默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