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我們在這裡相遇——台港青年媒體人粵港澳大灣區體驗營活動側記-紫荊網

6天,我們在這裡相遇——台港青年媒體人粵港澳大灣區體驗營活動側記

日期:2024-12-13 來源:紫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想再飛一次。”體驗了位於深圳市光明區的飛行影院,一行人對高科技展示技術帶來的震撼感印象深刻。運用裸眼3D、AI技術,體驗者“飛越”光明區規劃中的城市,從曆史文化脈絡、城市建設曆程、未來規劃、産業及特色資源、文化旅遊資源等方面,沉浸式了解光明區發展脈絡和壯美藍圖。

体验营

這是2024台港青年媒體人粵港澳大灣區體驗營活動中的一個場景。本次活動以“互鑒同享 幸福家園”為主題,12月3日至12月8日,組織台灣媒體記者深入感受深圳發展曆程與成就。

從科技到人文,從南山到龍崗,6天時間裡,在深圳這片熱土上,台灣青年媒體人通過深入體驗深圳多個領域、不同區位的發展情況,領略這座科技之城的獨特魅力與城市風貌。

科技、人文、綠色,多面魅力之城

机器人

體驗營一行人第一站便是“打卡”三家高科技企業。芯片、人形機器人、AI智能座椅……一件件科技產品讓人耳目一新。

在位於南山區從事人形機器人研發的優必選科技公司,參觀者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熊貓”。平常熊貓給人的感覺是“萌萌的”,在這裡熊貓機器人優優展現了Ta的多才多藝。打招呼、握手、表演打太極、倒水,妥妥的社交達人。

飞行电影

走進光明科學城數碼化工業創新中心,記者們體驗了飛行影院,對高科技展示技術帶來的震撼感印象深刻,直呼想“想再飛一次”。

體驗營一行還探訪了羅湖的弘法寺,感受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這座科技之城體驗自然與寧靜。記者們還參訪龍崗龍城CC創意街區,以前的舊工廠區,在一個個創意小店的加持下,變身風情街、打卡地。傍晚,漫步在甘坑古鎮,濃濃的客家文化撲面而來。華燈高懸,二十四史書院的古色古香,讓人感受古今交融,在一幅幅畫作與一行行文字面前,仿佛在與古人交流。

在龍崗大運天地,記者們在休閑的人流中體驗深圳市民生活,陽光下的水池中黑天鵝在遊弋,兒童在池邊戲水。參加此次體驗營的台灣CTWant記者寧其遠表示,深圳的綠化和建築設計都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整個城市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

創業、就業、生活,交流融合發展

在體驗營活動期間,還舉行了一系列反映兩岸融合的豐富活動。

以“青春力量 幸福家園”為主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交流融合月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開幕式12月5日在深圳舉行。兩岸各界人士和青少年3000餘人相聚鵬城,敘親情、話融合、謀發展。

创业

體驗營一行還於12月6日在龍華區參加了“在深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分享會。”多位在深圳創業的台灣青年和深港澳創業青年代表發言並接受記者采訪,分享了他們的創業故事和感受。在這些交流分享中,感受到了深圳作為創業熱土的無限魅力,也深刻反映了深台兩地青年在創業路上的相互支持與共同成長的曆程。一個個鏡頭、一行行文字,增進了了解與情感交流。

在深圳灣實驗室,來自台灣的青年科學家蔡羽軒講述了他的故事。他表示:“當初我在英國卡迪夫大學擔任講師,後來了解到深圳灣實驗室這個新的單位,它提供了較好的儀器、經費以及學生等方面的支持,所以我申請了並決定來這裡。”蔡羽軒說,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在生物醫學領域擁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這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據悉,蔡羽軒目前就職於深圳灣實驗室分子生理學研究所,擔任特聘研究員,專注於蛋白質化學生物學的研究。

創新、愉悅、親切,體驗中加深了解

體驗營一行在感受深圳的發展、深台融合交流的同時,成員們深入交流、增進友誼。

汽车

在參觀機器人、大疆無人機、華為新能源車、飛行影院等科技產品時,大家都讚歎不已。台灣中時新聞網記者何祥瑀表示,自己對車比較感興趣,看到華為的新能源汽車,感覺很多科技配置都很贊。

台灣工商時報記者呂宴慈在參訪後表示,對於想要了解不同產業領域發展的年輕人來說,這裡的環境相當不錯。她認為,深圳的光明區城市規劃展覽館和科技創新中心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體現了深圳對未來科技和産業創新的深刻布局。

台灣CTWant記者寧其遠也分享了他的參訪感受。他表示,這次來深圳的感覺與十幾年前完全不同,深圳的綠化和建築設計都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整個城市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他認爲,參觀了諸多科技企業,在感歎深圳科技領先的同時,更體會到深圳不僅是一個科技之城,更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和文化底蘊的地方:“吃過晚飯,我還在深圳南山夜跑,體驗超級好,路人很友好,空氣很清新。” 

台灣中時新聞網記者謝明智說,這個城市很漂亮,綠意盎然,而且規劃的非常好,市民也非常親切,食物也非常美味。同時,也感覺當地對科技的扶持非常用心。

此次活動由香港經濟導報社主辦,匯聚了來自台灣島內多家主流媒體的青年記者與香港媒體青年記者,包括TVBS、中視CTV、中國時報、中時新聞、周刊王CTWant、工商時報、紫荊雜誌社與香港商報等。

參訪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深圳的科技創新、文化旅遊和社會發展情況,深度報道兩岸融合發展成果,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爲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更為兩岸青年媒體人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台。

來源:紫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安濤 校對:郭孟琦 監製:李博揚
李家超:2025年香港將好事連連
保安局專責小組在泰國開展跟進工作 泰國政府承諾盡力營救被拐港人
李家超:明日起 持特區護照訪沙特指定口岸可落地簽證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