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7周年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設立10周年。青史箚記不滅,民族情感不熄,為悼念其時罹難的30多萬同胞,由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主辦,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承辦的「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南京大屠殺87周年學生悼念暨教育活動在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舉行,旨在讓同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香港青少年銘記歷史,反思及珍愛和平來之不易,勿忘國恥,增強對國家歷史的認同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與使命。
活動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 JP擔任主禮嘉賓,近600位學校校長、老師、學生,包括學界、辦學團體代表等眾多嘉賓到場,另有近五千多名師生經網上參與是項別具意義的活動。
主禮嘉賓、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致辭表示,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不會被遺忘,也不應被遺忘;悼念所有遇難同胞,同時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那些受難者、倖存者是歷史的見證者,見證我們國家從戰爭中取得最後的勝利。有國才有家。面對現時全球複雜多變的局勢,戰火仍在世界不同地方發生。蔡局長叮囑各位與會者銘記戰爭危害,要清楚認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希望大家都能裝備自己,居安思危,毋忘歷史教訓,更珍惜和平。
來自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的同學通過沙畫演繹,將戰爭的慘痛與悲涼一幕幕地呈現。然而,在哀傷過後,我們要銘記當中的教訓與傷痛,毋讓此等歷史再重現;更重要是展望未來,明白以「愛・和平」迎接世界和平大同,珍惜和平的寶貴價值。
在話劇表演環節,由金齡演員帶領中、小學生以話劇,從戰爭中的倖存者李秀英、英國牧師馬基、德國商人拉貝及日本軍人東史朗等幾個不同的人物角度,還原歷史,讓與會者了解、正視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勿忘苦難,體會和平的來之不易與民族自強自立的重要性。
歲月無情,記憶不滅,情感不熄。何漢權校長總結指出,全面抗日戰爭是整個中華民族生死存亡關頭,日本侵略者發動南京大屠殺等侵略行為,使中國人民背負重大苦難和傷害,堅持抗戰取得的勝利來之不易。今天的悼念儀式莊嚴肅穆,全埸活動無掌聲,但對南京大屠殺死難以及抗日戰爭犧牲的千萬同胞,大家深懷敬重與感恩,傳承「記憶責任」,銘記歷史,勿忘初衷,最大目的是「珍愛和平」並由此而衍生的推動世界文化,文明與進步的價值。載之於心,宣之於口,用行動實踐愛與和平,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