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新動向-紫荊網

警惕!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新動向

日期:2024-12-13 來源:日月譚天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日,民進黨當局要求島內軍校通識教育刪除“中國現代史”課程,縮減含《孫子兵法》的語文學分,引發島內輿論痛批。

國民黨民代羅智強氣憤地表示,民進黨不僅在教育系統“去中國化”,現在還把手伸進軍事院校,真是處處意識形態作祟。《聯合報》文章直言,民進黨當局急於修改軍校課程,或許是因台軍始終黏着於大陸建軍的黃埔精神,只好藉此逐步改造現有軍隊的靈魂,希望除去職業軍人心目中的中國元素。

對此,曾脫口而出“當然不會”為“台獨”而戰的民進黨當局防務部門前負責人嚴德發強調,黃埔這條臍帶是剪不斷的。他說,軍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愛國家、愛百姓,忠於國家、忠於百姓的軍人武德。同時要效法黃埔的先烈先賢,他們當年為了守護國家、犧牲奉獻,所付出的情操與志節”。

圖片
島內媒體節目截圖

12月11日國台辦發布會上,發言人回應相關提問時指出,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大搞“去中國化”,讓軍校學生看不到抗戰的歷史,學不到古代中國人的智慧。他們妄圖通過各種方式割斷兩岸歷史和文化聯結,以此矇蔽台灣民眾,欺騙台灣青年為“台獨”上戰場,充當“台獨”炮灰,需要高度警惕。

海峽兩岸多位專家在受訪時告訴譚主,把“獨”手伸向軍校,是高喊“改造社會、洗滌人心”的賴清德當局推動“文化台獨”、構建“台獨史觀”的最新陰招。事實上,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已呈現出一些新動向,其手段之毒、危害之深,台灣民眾不可不防。

黑手伸進民間信仰,

民進黨欲斬文化之根

專家告訴譚主,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新動向之一,是向島內民間信仰潑髒水。

前不久,有着“全台首學”美譽的台南孔廟,曝出被民進黨人用來宣揚“台獨”的醜聞。在島內各界口誅筆伐下,當事人被迫灰溜溜下台。此外,民進黨還攻擊“大陸通過媽祖廟影響台灣選舉”,妄稱不只媽祖,“保生大帝、關帝爺、神農大帝都是中共對台統戰的工具”。如此荒謬的言論,立即引發島內反對聲浪。

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撰文稱,“台南是中華文化紮根台灣之初始,台南孔廟更是儒家教育奠基台灣之地”,民進黨把孔夫子當成鬥爭的對象不自量力。高雄清和宮主委吳鍾添、旗山天後宮副主委邱清郎等多位宮廟負責人現身說法,表示他們經常前往大陸交流,從不涉及政治。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研究員鄭振清向譚主分析說,民間信仰在台灣影響既深且巨,它們絕大多數根在大陸,是兩岸源出一脈的重要象徵。這是民進黨當局既不願面對,卻也無法撼動的事實。於是,他們一方面極力切斷這些信仰與大陸的聯繫,按自身意識形態進行“獨”化改造;另一方面以“統戰”為名,對島內宮廟及其負責人,尤其是支持兩岸交流者進行打壓。不管“改造神”還是“控制人”,目的都是為了斬斷兩岸歷史文化聯結,侵蝕島內中華文化根基,遂行“文化台獨”。

不可救藥“戀殖”,

民進黨強推“台獨史觀”

專家向譚主指出,民進黨當局另一個“去中國化”新動向,是肆意解構、篡改歷史。

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一邊大肆紀念荷蘭殖民者“登陸”台南400年,妄稱1624年是“台灣全球化的開端”;另一邊廂卻對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誕辰400周年視而不見,還頻頻給他貼上所謂“殖民者”的抹黑標籤。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竟到這般田地!

再翻看島內專家提供的民進黨當局最新媚日行徑,更令人氣憤:今年“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當天,他們移除了台灣地區僅存的慰安婦紀念銅像;8月,復建日據時期象徵日本殖民統治的“菊元百貨”,以重現所謂“城中風華”;5月,台灣歷史博物館用日本枯山水景觀遮擋替代原本的蘇式園林景觀,以親日設計凸顯“去中國化”……“戀殖”惡行罄竹難書。

台灣少數民族民代高金素梅痛斥民進黨當局美化殖民者的罪行,打造虛假的史觀。她通過一幅血淋淋的日寇砍頭照,直言“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距離,就是砍人頭與被砍人頭的距離”,“歷史沒有模糊的空間”。

圖片
島內媒體節目截圖

專家對譚主分析說,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的同時,極力美化荷蘭、日本等殖民統治,這種對歷史“剪裁式”的處理,就是要塑造“台灣民族主義”的“台獨史觀”,為其“新兩國論”虛構所謂“歷史依據”。如今,他們又要刪改軍校的抗戰史教育,包藏着“洗滌軍心”、把台軍變成“台獨武裝”的禍心,島內民眾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誠如國台辦發言人所言,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聯結和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更不能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必將遭到越來越多台灣同胞的堅決反對。

譚主最後想說,“台獨”從來不是歷史,也不是現實,更不會有未來。民進黨當局為了謀“獨”,數典忘祖、認賊作父,無恥行徑人神共憤,終將受到歷史清算。

圖片

來源:日月譚天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孫藝寧 校對:郭孟琦 監製:張晶晶
李家超:2025年香港將好事連連
保安局專責小組在泰國開展跟進工作 泰國政府承諾盡力營救被拐港人
李家超:明日起 持特區護照訪沙特指定口岸可落地簽證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