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支付近日與中國銀聯、銀聯國際合作,讓內地微信支付收款碼即日起連接境外錢包,首批境外銀聯合作錢包中,包括香港的中銀BoC Pay、八達通、滙豐PayMe及香港電訊Tap & Go,意味港人憑藉上述四款電子錢包,即可自動按銀聯的匯率將港幣轉換成人民幣,輕鬆消費。
事實上,隨着香港和內地跨境金融互聯互通進一步優化,跨境支付方式日趨豐富,推動大灣區各地居民生活融合。有銀行加快覆蓋內地商戶和交通網絡,優化信用卡提升客戶跨境消費體驗;銀聯也推出人民幣跨境支付租金新方案,便利內地銀聯卡持有人繳付香港租金。
分析認為,隨着本港與內地加速融合,市民對跨境銀行服務的需求更為殷切,將有更多創新的產品和支付方式面世。
港人北上消費熱潮持續熾熱,加上內地居民來港過聖誕、跨年,消費氣氛熱烈,為支付行業帶來龐大機遇。銀行及支付機構如百舸爭流,加速覆蓋兩地商戶及交通網絡,不僅是港人北上消費越來越方便,內地旅客來港購物也十分便利。
銀行新服務搶商機
“北上消費確實帶動港人習慣使用電子錢包。”AlipayHK行政總裁李詠詩表示,過去3至4個月,用戶在本港叫車訂單甚至超過跨境。她續說,今年至今AlipayHK的交通交易筆數按年升70%,涉及金額更升1.8倍。據她介紹,AlipayHK過去一年有100萬本地用戶使用“易乘碼”搭乘本地交通工具,使用AlipayHK跨境交通服務超過1000萬人次。
不少金融機構看好港人北上消費的趨勢,推出新服務搶佔商機。其中, 渣打香港與AlipayHK將旗下合作推出的渣打信用卡“Q Credit Card”,重新命名為“渣打A. Point Card”,主打迎合港人消費新常態,兼備本地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消費便利。
渣打香港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文偉成表示,隨着本港與內地加速融合,客戶對跨境銀行服務的需求更為殷切。今年首三季,渣打Visa卡客戶於內地的消費按年增加超過50%。
中銀信用卡(國際)副總經理陳碧蓮表示,受香港市民北上消費熱潮帶動,在內地使用二維碼支付的需求不斷增加,截至10月底,客戶透過中銀香港BoC Pay在大灣區的消費交易金額按年增逾2倍。太古地產也與Mastercard合作,內地及香港地區持卡人在太古地產旗下商場消費,可享回贈優惠等。太古地產零售業務董事韓置表示,希望此次合作促進跨境消費。
內地可掌紋及刷臉支付
儘管現時北上消費日趨方便,但也有部分網民反映,如果內地商戶使用的是“個人收款碼”,而非“經營收款碼”,港版電子支付工具可能無法使用。港人呂先生指出,內地微信支付提供“零錢通”功能,可讓餘額產生收益,而WeChat Pay HK目前尚無類似功能,希望未來本地支付工具能進一步優化功能,帶來更多增值服務。
此外,要吸引內地旅客在港消費,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同樣重要。在旺角商場“星際城市”,記者觀察到一家支持多種跨境支付方式的商舖門前大排長龍,且排隊的消費者多為內地遊客,當中一名女士向記者表示,根據小紅書推薦,這間商舖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聯閃付等支付方式,方便內地居民不用換港幣就能買到心儀商品。
在深圳讀書的港生張同學表示,如今出門只帶手機是日常事,除了電子支付外,內地的支付方式還非常多元化,例如掌紋支付和刷臉支付,前者只需伸手在掌紋識別設備上“嘀”一下,即可完成支付。
市場相信,繼本地部分電子錢包接入微信支付系統後,未來跨境支付方式會越來越多元和方便。